APP下载

浅谈高一数学的衔接工作教学

2017-09-21王来章

新课程·中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高一数学

王来章

摘 要:高中与初中虽然都处于中学教育,但是在初中能够学好数学的学生并不代表在高中依然能够取得好成绩,相反,很多在初中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数学成绩会急速下滑,学习效率也难以提升,甚至还不如初中数学成绩较低的学生学得好。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中数学在难度上、数量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单靠初中养成的数学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并不能够适应高中的要求。为此,教师必须要在高一阶段做好教学的衔接工作,让学生们能够顺利做好过渡。对如何在高一阶段做好教学的衔接工作进行分析与介绍。

关键词:高一数学;衔接工作;教材衔接;方法衔接

要想在高一阶段做好衔接工作,教师就必须要明确初中、高中数学的異同点,师生只有明确了二者的异同点,才能够明确衔接方向。初中数学中的知识点比较少,涵盖的范围比较窄,尤其是很多数学公式并不要求学生进行推理与验证,但是高中数学不仅有着更为广阔的知识点,也十分看重学生的推理验证能力,很多数学公式、原理等都需要在证明之后才能够加以运用。但是,高中数学是建立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之上的,很多知识都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因此,高一学生无法使用初中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好数学,学习能力较强、抽象概括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在高中数学中的学习优势便会逐渐显露出来。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高一教学阶段做好知识、方法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进而自觉探索与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教材内容的衔接

虽然新课改强调教师要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教学的所有资源,尤其是要开发适合本地、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但是数学课程顺利开展的主要依据依然是数学教材。因此,教师要做好初中、高中数学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对比工作,让高一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高中数学知识点的难度、广度,以及这些知识与初中所学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将这些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就如在“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一课中,学生们在初中并没有学过系统的集合知识,但是却在其他知识点的学习中初步渗透了集合的特点,如初中的分类讨论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联系。我在展开本课教学的时候,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些三角形与数,让学生通过三角形的形状进行分类,也根据数的特质将数进行分类汇总。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入集合知识,将学生前面对三角形、数的分类以集合的形式进行表示,学生们便能够更好地了解集合的含义与特点。如此一来,便会削弱学生们对高中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也会让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更有自信。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初中数学中,大多数数学知识的难度都比较浅显,学生们只需要在练习与背诵中记住这些知识,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取得好成绩。而高中数学不同,要想学好高中数学,学生除了要积累丰富的数学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实际上,在高中数学中能够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往往不是学习最刻苦的学生,而是能够使用一定的学习方法,运用一定解题技巧的学生。这就与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出现了偏差。因此,在高一阶段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们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也让学生们学会使用数学思维方法来解答数学问题。在高一数学的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转变学生们的被动学习地位,使其以“主人翁”的身份来学习数学。在刚刚接手高一班级的时候,我发现学生们都十分被动,即便我一催再催,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也显得不情不愿,尤其是在数学成绩没有起色的时候便变得更加消极。为此,我认为应该以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转变他们的学习方法。于是,在“对数函数”一课中,我先为学生们布置了预习作业,希望学生们能够先学习本课新知。在数学课上,我让学生们主动将他们预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解答,但是几乎没有学生主动发言。于是,我向学生反问几个问题,让学生来解答,如,什么是对数函数?你能够根据指数函数的图象描绘方法——“描点法”绘制出对数函数的图象吗?然后,我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了预习时间,学生们可以自己阅读教材,也可以与同学讨论,最终要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我都会先检测学生们的预习效果,让学生们真正重视主动学习。这样一来,学生们便会初步具备一种意识:只有主动学、认真学,才是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死记硬背”已经无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

总而言之,在高一阶段做好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学好数学,使得高中数学教学围绕着学生的认知基础展开,也让学生们做好初中生向高中生的转变。为此,教师要做好教材内容与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让高一学生能够积极投身于数学学习中,不断完善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也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快乐。

参考文献:

[1]杨常青.高一阶段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工作[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22(12).

[2]周岚.课改下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J].新课程(下),2015(9).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一数学
浅谈高一新生数学衔接教学
高一数学分层作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高一数学教学的五种有效策略
关于提高高一数学课堂效率的研究
农村中学高一数学教学的探究
如何帮助学生跨过高一数学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