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中三种思维方法

2017-09-21马建烨

新课程·中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受力分析高中物理

马建烨

摘 要:受力分析是整个高中阶段力学的基本功,同时也贯穿了整个高中物理,是分析物理过程必不可少的步骤,所以学会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学好物理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结合学习的心得,将受力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高中物理;受力分析;基础顺序法;整体法与隔离法;假设法

从简单的受力分析,到复杂力学中用到的受力分析,总结其方法,我将其分为三种:基础顺序法、整体法与隔离法、假设法。下面依次介绍上述三种方法。

一、基础顺序法

1.明确研究对象,并将其从系统中隔离出来,通常的顺序是先选取受力少、运动清晰的物体,再研究受力复杂的物体。

2.受力的顺序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由于弹力和摩擦力都是接触力,所以必须有接触点,我们只需要找出研究对象有几个接触面,只有接触面内才可能存在弹力和摩擦力。

3.受力的个数把握不准确是受力分析常见的错误,这一点可以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入手,每个力都能找到施力物体,而受力物体都是研究对象本身。

4.受力分析不是盲目进行的,往往都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性质,如静止状态、匀速运动状态以及匀加速运动等等,就能准确地画出物体所受的力了。

例1.建筑工人用图1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0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m/s2)( )

A.510N B.490N C.890N D.910N

试题解析:首先要选取研究对象,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可研究的对象:人和建筑材料,由于建筑材料只有一个触点,受力较少,且运动清晰,所以我们先从它的受力入手,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由于建筑材料匀加速上升,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ma,可以求得绳对建筑材料的拉力F1=210N,然后对受力较多的人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由于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有F2+FN=Mg,由于F1与F2是同一根绳上的力,所以大小相等,解得:FN=490N,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答案选B。

点评:此题的关键点在于研究对象的顺序选取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而不是急于求成,我把此类问题命名为基本顺序法。

二、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和隔离法是力学部分常用的受力分析方法。整体法是从局部到全局的思维过程,它的优点是,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从而避开中间环节的繁琐推断,能够灵活地解决问题,此法的特点是系统中存在多个研究对象,可以先隔离再整体,也可以先整体再隔离。当研究的是系统外力时可以考虑整体法,而研究系统内力时就使用隔离法,具体如何选择,通过下面两道例题进行说明。

例2.如图4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物体B的受力个数为( )

A.2 B.3 C.4 D.5

试题解析:此题若急于隔离B受力分析就会发现保证B的平衡可以出现图5和图6两种情况,二者的区别在于AB之间是否有弹力和摩擦力,问题就抛给了A,而A有两个接触面,左侧与墙壁的接触面上受力也不清楚,所以我们最先应该弄清楚墙壁是否给A作用力,由于这个力是墙壁给A的,也可以把AB作为一个系统,那么墙壁给A的力就成了系统的外力,此时优先考虑整体法,同时利用假设法可得到图7,确定墙壁对A没有力的作用,那么A要平衡就必须有图8的受力分析图,从而证明B的受力分析只有图6是正确的,所以选C。

点评:此题的方法为先整体,再隔离。先利用整体法解决系统外力的情况,然后再利用隔离法求出AB间的内力。

例3.如图9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B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已知物体A的质量m=2kg,物体B的质量M=3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现对物体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为使物体A与物体B相对静止,则恒力的最大值是(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A.5N B.10N C.15N D.20N

试题解析:此题的条件是物体A与物体B相对静止,所以要保证AB不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AB直接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根据运动性质可知μ1mg=ma,求得加速度a=1m/s2,恒力F可以看做整体的外力,所以利用整体法,F-μ2(M+m)g=(M+m)a,将a带入,求出F=15N。

点评:此题的方法为先隔离法再整体法,隔离法受力充分利用内力的已知条件,然后再利用整体法求出未知的外力。

三、假设法

我们在分析受力时,可能会出现,似乎有又似乎没有的情况,不能直观地进行判断,此时我们需要用到假设法,推导出清晰或矛盾的结论,迅速得出正确的结果。

我们可以假定该处不存在(或存在)力的作用,然后推断出运动情况,根据题中要求的情况进行比对,看是否符合要求。

例4.如图12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放在光滑的地面与挡板之间,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小球的受力分析图。

试题解析:小球有两个接触点,有没有作用力呢?若是拿不准,我们此时就可以利用假设法,若地面不存在,小球一定不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F1是必然存在的,若挡板对小球有力F2的作用,则小球必定不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断定图14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

点评:当我们在进行受力分析遇到困难时,利用假设法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综上所述,在分析物体的受力问题时,能够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就是找到了学会物理的突破口,奠定了学好物理的基础。

参考文献:

周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M].1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受力分析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掌握截面法,打好力学坚实基础
受力分析法在初中力学中的应用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