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斗门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国家课程的融合

2017-09-21汤少国

新课程·中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融合

汤少国

摘 要: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充分发挥国家课程配备的历史教材功能的基础上,利用斗门区丰富的乡土历史资源开发历史校本课程,来弥补课程资源的不足,能增添历史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历史探知欲望,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发展,引导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更好地实现历史课程目标。

关键词:乡土历史;国家课程;融合

在《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关于历史课程资源是这样表述的:“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科技成果。”这段话告诉我们历史课程资源的来源是广泛的,但是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往往就用了一种资源——历史教科书和辅导教材,而历史教科书的静止与封闭性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还应该有校本课程的位置。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5最新版初稿)中关于校本课程有一段这样的表述:“校本课程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倾向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资源等,由学校自主开设。”因地制宜地利用斗门乡土历史资源开发和风中学历史校本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是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它有助于全面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开发斗门乡土历史资源让其融入国家课程?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第一步是调查整合斗门乡土历史资源,课题组的老师和同学已经初步完成了这一步。接下来就是校本教材的编写和校本课程的设置。校本历史课程的设置以及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排要基于国家课程的原则和需要,围绕斗门乡土历史资源这个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发展和学校的办学理念。

一、乡土历史校本课程设置的若干建议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生、学校的差异性,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必然以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为前提,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置。国家课程强调的是共性,它是神圣而严肃的,是学校不能违背的。而校本课程则更多体现个性,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不可替代的人。学生在校本课程的选择上应该有更大的自主权,在学习内容、学习程度、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上都可以自由选择。既然如此,那就说明校本课程的设置不是以教师的意见为主,而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依据,学生想要的、感兴趣的才有开设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误解成让学生来做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还是教师,教师既是课程的使用者也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这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的权利。

具体到和风中学的校本课程,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斗门乡土历史的校本课程应该与国家课程相结合,应该为和风中学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支持。我们必须要考虑:乡土历史的校本课程是不是会与国家课程发生冲突,是否能很好地融入国家课程;乡土历史校本课程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是否喧宾夺主,是否只是重视生活化和实践化,但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业水平发展受到限制;是否存在片面强调学生主体的自发性而缺乏教师的专业指导。乡土历史的校本课程在实践中应该贯穿历史的方法和历史的思维,还要有历史价值观的渗透,不能沦为热热闹闹的活动课。校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而不是随意处置,任意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在评价与反馈中应该成为核心指标,而且必须进一步细化,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应该借鉴一下已有的经验与做法,可以参考黄牧航教授的《高中历史科学业评价体系研究》。

第二,斗门乡土历史的校本课程应该与和风中学的办学理念相吻合。和风中学的哲学在我的理解中是“和文化”,是师生在教育中的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和,是家校的和、教師之间配合的和,目标是培养出和谐发展的和风学子。我把“和”的哲学具体化和细化,作为校本课程的近期目标,表述为“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在合作中学习;学会善待他人包括家人,和颜悦色地处世和生活,不随便愤怒;做学校和家庭的良好沟通者;放下手机,亲近自然;认同自我、反省自我,做和谐发展的我”,朝着这个方向与目标来规划具体的课程。当然,这个理解毕竟只是我个人的,如果把校本课程当作一个整体来开发,一定要各个科组坐下来大家集思广益,充分探讨。

第三,斗门乡土历史的校本课程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发。我们课题组现在要注意和推动的一件事情是:促成学校把“斗门乡土”作为和风中学校本课程的核心,要有学校的整体规划和统筹,不要历史单打独斗,最好能够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来进行推动,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斗门乡土历史”课题组可以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做开路先锋,给其他学科探探路,给伙伴们提供一些借鉴甚至是教训,更多的学科(比如语文、政治和地理)参与进来之后,伙伴多了,路当然更宽更好走。

二、乡土历史校本教材的编写

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校本教材编写的理念和依据:在服从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编撰;在编排上应该遵循“由近及远”的原则(这个远和近既有空间上的也有心理上的)。

利用“斗门乡土”这个特色资源作为和风中学校本教材的首选内容我认为是可行的。斗门乡土的特色鲜明,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既有古代的也有近代的。乡土历史的熟悉容易让学生觉得亲切和亲近,从而容易让学生接纳,觉得没那么枯燥,有那么一点意思,不少事情就是从有那么一点意思开始,这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的编写可以不必从历史遗迹谈起,那个历史味道太浓,生活气息不够。我们可以选择“由近及远”的方式:可否从饮食谈起,谈黄沙蚬,谈锅边糍,谈上横鸭脚包,斗门学生多少都品尝过;从风俗谈起,谈几乎斗门每条村都有的舞狮队(“条”在这里是这么用的),谈和风中学在晚会上大放光彩的舞狮队;谈“斗门话”开始……教材的编写尽量细节一些、具体一些、生动一些、多样化一些,配图多一些,这样才能引起阅读和学习的兴趣。有了前面的铺垫,然后,咱们再善加利用周边的历史遗迹,比如近在咫尺的斗门旧街、步行10分钟可达的接霞庄和菉猗堂,把它们引进教材中

来,进而引进课堂中来;让学生与历史攀谈,与古建筑对话,在乡土历史教材中近距离地感受历史的气息和温情,让学生有了感觉再来谈分析和运用。

斗门乡土历史资源被编撰成校本教材之后对学生的吸引力,我还是有些信心的,主要是要用心思,要逐步地修改和完善,要对学生的需求有细致的调查和了解。我们要注意:校本教材的内容选择一定是建立在广泛调查基础之上的,而不是想当然地替学生决定;教师觉得有趣或是有深度的、有价值的东西,学生未必

认同。

校本教材的编写形式上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编订成册的传统纸质教材,另一种就是可以考虑建一个网站,或者在和风中学的官网上设置一个校本课程的专栏,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电教科组的技术支持。纸质传统教材的优势是利于组织教学和整体呈现,但是它的问题是比较静止和封闭的;互联网的优势是实时更新,而且在更新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把一些比较前沿的观点展示在同学的面前,引发探讨与思考。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把两种教材结合使用。

把斗门乡土历史纳入校本课程是值得斗门教师做的事情。把乡土历史与国家课程相结合融入课堂,引导学生爱乡爱土爱国更是我们要积极推动的事业。我把这两件事情合作一处做一个粗浅的探讨,就是希望能够为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学业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和风中学的学校特色、为斗门乡土历史文化的传承做一次尝试,如果能够引起些微反响与关注就已经足够。

参考文献:

傅建明.教育原理和教学技术[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融合
两个压缩体融合为一个压缩体的充分必要条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宽窄融合便携箱TPFS500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融合的工业
“四心融合”架起颐养“幸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