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人性假设的影响

2017-09-21黄婉怡毛承成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27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黄婉怡 毛承成

摘要:在“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提出之后,国内经济发展十分迅猛。“互联网+”已经渗透进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性促成了“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对人性的影响也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性恶论两方面出发,研究“互联网+”对人性假设产生的影响,并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论证。

关键词:“互联网+”;人性假设;马斯洛需要理论;性恶论

“互联网+”无疑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更是一个智能时代,它的迅速发展实际上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而从原始社会一直延续到今天科技社会的人性,必将与“互联网+”擦出不小的火花。关于人性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就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我国古代学者荀子的性恶论。本文从这两方面入手,研究人性与“互联网+”的碰撞,从中找到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智能时代里,我们的人性不被吞噬和崩坏的方法。

一、基于马斯洛需要理论看“互联网+”对人性假设的影响

从古到今,最能反映人的本质的便是需要,因此,关于人的需要的研究有许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最初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他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把人的需要歸结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下面分别从这几个层次出发,讨论“互联网+”对人性假设的影响。

(一)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主要是衣、食、住、行。针对这些维持生活的最基本需要,“互联网+”行业涌现出一大批网络企业,如美团外卖、大众点评等餐饮类平台,携程、去哪儿以及嘀嘀打车等出行服务平台。虽然它们满足且放大了人性的懒惰因子,但有趣的是,市面上的懒人神器大部分是由懒人设计的,所以从对人性假设影响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催生了人们开发和创新的动力,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

(二)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是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产生的。在互联网时代,令我们恐惧的东西更多。“互联网+”的出现,我们可以在网上购买产品,使用网上支付,同时我们的个人信息及隐私就很有可能被泄露出去,为了应对这些安全隐患,我们设置密码,安装各种各样的杀毒软件。这就是“互联网+”对人性造成的影响,虽然方便了平常生活,但也使我们的生活和隐私更容易暴露在别人的视野,使我们产生顾虑,使我们越来越依赖密码和各类安全软件。

就大学生而言,安全需要主要是对求学环境、社会环境安全的需求以及对就业的思虑。当今时代,大学生的安全需求既包括生命安全保障,也包括校园安全保障和意外事故的预防。比如,现在许多大学采用校园一卡通模式,这种“互联网+”产品具有信息集成功能,通过卡片信息判断持卡人是否可以进入宿舍、图书馆等设置权限的地方,一方面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兼顾了进出校园和宿舍的安全。

(三)社交需要

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互联网+”催生了各种聊天工具,最具代表的就是QQ和微信。QQ和微信之所以能迅速且长期霸占中国互联网世界,是因为他们让沟通变得简单和快捷。截至2016年3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9亿,用户遍布200多个国家,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根据腾讯官方公布的信息,微信用户从年龄分布来看,20~30 岁之间的青年人占74%。可见微信对我们的社交需要有多么重要。除此之外,就连美团、阿里旺旺这种交易性平台,也提供了评论这一功能,针对商品的好坏,消费者可以做出评价,其他消费者可以通过评价的内容大致了解商品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无形的社交。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我们已经开始依赖它,更好的满足自己的社交需要。

(四)尊重需要

马斯洛提到的第四层次是尊重需要。人是群体性动物,喜欢寻找和自己的年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喜欢展示自己并获得别人的尊重。近几年来很火的一个问答性平台——知乎,便满足了使用者这方面的需要。在这个平台中,提问与回答都是无偿的。用户可以任意提出问题,之后会有其他用户来回答这个问题。浏览者看到这些回答后可以选择赞同或者反对,此时的赞同,就会让回答者得到尊重需要,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不再拘泥于传统媒体的寻求尊重与自我满足的方式。除了知乎,还有豆瓣、天涯等一些讨论问答型平台,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互联网+”背景下的自我尊重、他人尊重的需要,并会使人们产生对这些平台的依赖。因此,可以认为“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们某方面的需要,更使人们产生了对这些产品的依赖。

(五)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需要,即人们希望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取得成就,实现个人价值。这可以从时下非常火的一款游戏——英雄联盟说起,为什么它可以垄断大部分年龄段成为中国最热门的游戏,根本原因就是游戏可以很好地满足游戏者的自我实现需要。这些游戏者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没有机会和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在游戏中获得了机会可以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由此可见,“互联网+”影响了以青少年为主要人群的游戏爱好者,使得他们在游戏中得到了自我实现,也越发依赖游戏世界。

二、基于“性恶论”看“互联网+”对人性假设的影响

人为什么生五官、身体?无非为了满足声、色、味、利诸方面的欲望,厌恶劳动,贪图安逸和享乐,乃人的恶的本性。“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性”, 其自然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就人的先天本性而言, 都是天生性恶, 后天的贤愚不肖的差别是由于“注错习俗之所积耳”。这就是荀子提出的“性恶论”。其实, 荀子所谓人性的恶, 主要是指人对生活的过度的追求和欲望, 如果放纵人们任其本性发展, 就会引起争夺、混乱, 导致天下大乱, 这与动物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直到今天,我们都无法回避自己本性中“恶”。下面就从性恶论的角度出发,分别研究“互联网+”对人性假设的影响。endprint

(一)懒惰与“懒人神器”

懒惰,一直是人性中最明显的“恶”。从古到今,许多发明都是因为“懒”而发明的。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人们发明了电梯、洗衣机、计算器,就是为了让自己的日常生活更加轻松。而“互联网+”的到来,就更大的满足了懒人的愿望,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电商。懒人们不想出门吃饭,有外卖软件;不想出门购物,有阿里巴巴;甚至家庭中的日常花销,水电煤气的费用,都可以通过电商轻松搞定。从表面上看,虽然这些“互联网+”产品的出现,让懒人变得更懒,但是透过这一现象,我们不难看出,“互联网+”对懒人有着非同小可的积极影响,未来的日子里,懒人为了满足自己,将会不断创造出更方便的懒人神器。著名信息产业经理人李开复曾表示过,未来有50%的工作将由半人工智能取代,这就意味着将有一大批人面临失业。从这个角度而言,懒人创新是辩证的,它既推动了信息产业的进步,也是更多人面临被人工智能取代的窘状。

(二)色欲与“摇一摇”

“互联网+”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生理需求,这其中就包括了性的需求。性成为了互联网世界中最常见的需求。最近我們常常听到“美女主播年入百万”的话题,以及前一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快播官司”,都是因为“互联网+”的盛行,助长了色情行业的发展。殊不知这对人性,乃至对社会都是极大的危害。近几年来,性犯罪也成了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我国台湾地区有的学者认为,在性欲生活方面为了性的享乐,而往往违反法律规范,伤害风化与紊乱治安,构成种种性的犯罪,统称为性犯罪。而罪犯大多是受色情文化的影响。“互联网+”的到来,使他们有更多途径或许这些不良信息,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除了受法律约束的色情网站,现在还出现了打折法律的擦边球的软件功能和交友网站。比如微信的“摇一摇”功能,还有一些新出现的陌陌等一系列产品。他们打着交友的旗号,从事着乱交,放纵的勾当。这样不仅破坏性文化的发展取向,甚至会带来性病、艾滋病的广泛传播。那么从这一点,“互联网+”的出现对人性是百害而无一利。

(三)贪婪与“双十一”

人性总是贪婪的,总想占去更多的便宜。大到“双十一”“双十二”,小到超低价商品的秒杀,团购服务、折扣网站。“互联网+”利用人性中贪婪的弱点,不费多大力气就叫消费者掏空了钱包。在传统情况下,购物过程都是包含着身体运动、付钱行为。那么对金钱的贪婪会让我们在付钱时感觉到心疼和不舍,但是“互联网+”的出现,使金钱变成了电子钱包中的数据,通过电子商务付房租,缴纳水电煤气费,在“双十一”来临之际肆意秒杀付款,以至于账户上的钱在不知不觉中就被花光了。因此,金钱减少对购物欲的制约也消失了。可怕的是,在电商的影响下,人们的贪欲失去了控制,甚至极限也在不断提高。

(四)愤怒与“键盘侠”

说到“互联网+”下的愤怒,新浪微博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地。作为一门大型的社交评论平台,新浪微博提供与名人明星更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也提供给人们不出门便知天下新鲜事的渠道。许许多多在生活中没有发泄口的人们,披上网络的外衣,毫无顾忌地对社会各方面品头论足而无需负任何责任。他们把生活中无处宣泄的愤怒全部击打在键盘上,通过电流的交织,发泄在毫不相干的人身上。前些日子一位年轻明星的离世,更加使键盘侠们的凶狠与仇视暴露无遗,这也暴露了一些人性的可悲。所以我们期待在 “互联网+”进步的同时,可以尽早找到结束这种悲剧的方法。

“互联网+”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它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激发和放大了人性本质,同时人们也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从马斯洛需要理论来说,越高层次的需要受“互联网+”的影响越大,为了满足社交需要,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低头族;为了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越来越多人需要在虚拟的网络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么文章认为是“依赖”。这种影响是消极的,它让人们很容易在光怪陆离的互联网世界中迷失自己。那样的话,真的会像李开复说的,失去自我,终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另一方面,“互联网+”对性恶论的人性假设的影响是辩证的,它既促进了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却也使人性中的丑恶不可遏止地疯涨,从色欲和贪婪两方面来说,就已经对人性造成不可逆的消极影响。

高晓松说:“人们为什么会发现世界,是因为走错了路,但是现在有GPS,所以人们永远都不会走错路,也就不会看到另外一条路,也看不到另外的风景”。这并不是说“互联网+”是不好的,而是告诫人们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便捷与快感,否则终将有一天,我们会被“互联网+”的产物所取代。“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影响是辩证的,也是与时俱进的,至于如何继续改进不足、遏制缺陷,将是“互联网+”时代今后所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小詹姆斯·唐纳利,等.管理学基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2]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M].华夏出版社,1987.

[3]王祥梅.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大学生需求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8).

[4]李岚冰,吕新艳.大学生群体微信使用意向分析与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5(05).

[5]宋新影.浅析荀子的性恶论[J].科技信息,2007(26).

[6]严励.犯罪文化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黄婉怡,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毛承成,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