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术期刊办刊瓶颈的两大突破
——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为例

2017-09-21李建军

关键词:新疆师范大学约稿社科

李建军,杨 帆

(1.新疆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2.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论学术期刊办刊瓶颈的两大突破
——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为例

李建军1,2,杨 帆2

(1.新疆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2.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学术期刊的发展目前遭遇了国际化、数字化、办刊理念、办刊结构等诸多瓶颈,其关键还在于期刊自身怎样认识和有效打破的问题。《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一个较短的周期内声誉鹊起,捷报频传,成就了西部期刊的办刊传奇和催生出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现象”。产生这一现象当然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人艰辛的探索、创新、拼搏分不开,但方向比行动更为重要。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一个突出的亮点则是秉持和践履了“全球视野、前沿聚焦、问题探究、丝路情怀”的理念,摒弃了办刊结构和内容上的“学科拼盘式”、办刊思想取向和行为上的“等米下锅”两大倾向和路径依赖,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问题综合和“精米不请自来”的根本转变,走向了专题策划和聚焦传播的通途。

学术期刊;办刊;问题综合;找米下锅;瓶颈;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一、学术期刊所面临的两大办刊瓶颈

学术期刊的发展目前遭遇了国际化、数字化、办刊理念、办刊结构等诸多瓶颈,其关键还在于期刊自身怎样认识和有效打破的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媒体、新业态的强力发展,对传统纸介质媒体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不少高校学报在办刊过程中似乎仍然在原地踏步,一直在两大瓶颈中挣扎徘徊。一大瓶颈是办刊结构和内容上的“学科拼盘式”;另一大现象是办刊思想取向和行为上的“等米下锅式”或 “守株待兔式”。

高校综合性学报像“百货店”“杂货店”,几乎成为一种公认的普遍现象。“文史哲经法大拼盘”,使读者就像进了超市,看起来商品琳琅满目,实则使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学报为何只开“百货店”,而不能做成“专卖店”?为何不少期刊总幻想做成“满汉全席”,而不扎扎实实做成地方菜系?舍近求远、贪全求大,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把诸多人文社科学科作为栏目内容设置的“拼盘式”办刊模式是学科内容的“乱炖”和大杂烩,是学术资源、人力资源和出版资源的浪费。栏目之间、论文之间缺少内在、有机、必然的联系,随意灌水拼凑,有的期刊甚至没有栏目设置。论文与论文之间学科混杂,主题散乱,缺乏内在逻辑关系。上一篇论文还是西方现代经济学方面的,下一篇论文论题则直接转到中国唐代诗歌方面的,两者内容风马牛不相及,跨度落差很大。犹如恣意驰骋,信马由缰,上下五千年,纵横五万里的科幻小说,包罗万象,让人无法聚焦,身心疲惫,如坐针毡,望而生畏。

面对以上情景,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秉持和践履了“全球视野、前沿聚焦、问题探究、丝路情怀”的理念,摒弃了办刊结构和内容上的“学科拼盘式”、办刊思想取向和行为上的“等米下锅”两大倾向和路径依赖,真正实现了问题综合和“精米不请自来”的根本转变,走向了专题策划和聚焦传播的通途,取得了良好效果。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版),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脱颖而出,其复合影响因子为2.568、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1.854、人文社科影响因子1.737,在全国高校社科学报期刊方阵中名列第1位,在文科综合期刊复合影响因子排序中位列第二位,仅次于《中国社会科学》(见表1、表2、表3、表4)。

表1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复合影响因子前五名名单

表2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前五名名单

表3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人文社科影响因子前五名名单

从表1、表2、表3的横向对比中可以看出: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复合影响因子、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人文社科影响因子均超过同类“985”“211”大学学报,夺取了全国文科学报的桂冠。从表4纵向比较中亦可显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在与全国的文科综合类期刊(不仅仅是文科学报)比较中,五年来的各项影响因子高歌猛进,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复合影响因子由2012年的0.697上升到2016年的2.568,2016年的复合影响因子是2012年的3.68倍;学科排序由2012年的第85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2位(仅次于《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综合影响因子由2012年的0.418达到2016年的1.854,2016年的期刊综合影响因子是2012年的4.43倍;学科排序由2012年的第61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3位。人文社科影响因子由2012年的0.394上升到2016年的1.737,2016年的人文社科影响因子是2012年的4.48倍;学科排序由2012年的第58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3位。

表4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2016年综合影响因子对比(据CNKI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数据)

注:2012年期刊统计源:复合JIF674种;期刊综合JIF662种;人文社科JIF662种。2013年期刊统计源:复合JIF642种;期刊综合JIF639种;人文社科JIF639种。2014年期刊统计源:复合JIF631种;期刊综合JIF631种;人文社科JIF631种。2015年期刊统计源:复合JIF632种;期刊综合JIF632种;人文社科JIF632种。2016年期刊统计源:复合JIF623种;期刊综合JIF623种;人文社科JIF623种。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经历了一次由丑小鸭到白天鹅的涅槃和洗礼,迎来一次新的淬火重生。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现象引起大家的强烈关注,使期刊人和专家学者产生了诸多的“没想到”。“新疆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平台”以“今天,师大因你而自豪”为题,推送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排名全国高校学报第一”的消息,仅一天时间,阅读量突破1万8千次[1]97。的确,近年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连续六届荣膺新疆期刊奖,现已成为新疆唯一入选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和全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年度考核中,其刊物连续两次被考核定等为“优秀”,这在全国200家受到资助期刊中只有3家。

二、突破学科大拼盘的瓶颈,走向问题综合

面对学术期刊约定俗成的两大办刊倾向和路径依赖,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力求突破办刊瓶颈,强化全球化视野、前沿水平、问题意识和人文情怀的办刊理念,强化以名专家和学术新锐立刊的意识,强化内容为王的思想,加大了选题策划力度,以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从多学科、多层次、多视角入手,进行专题化介入和深耕,让学报的生命力、创造力得以彰显。

(一)聚焦新疆本土问题研究

无法做最好的这一个,就做唯一的有特色的这一个[2]85-87。不因新疆有“乔戈里峰”,就坐享其成,甘愿千年第二;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誓言不做“乔戈里”,要做就做西部的“珠穆朗玛”。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聚焦新疆本土问题研究,坚持在策划中把守“基本盘”。中国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社科学术期刊的紧要问题、大问题、真问题。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开辟“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专栏,就是紧紧聚焦总目标意识,坚持以总目标统领学报工作,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敢于亮剑,敢于发声,努力做好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篇大文章,以发挥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和思想库的作用[3]60-62。“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大的专栏板块,可以细化为“治疆研究、南疆研究、援疆研究、新疆双语研究、新疆文化安全研究、新疆去极端化研究、‘双泛’研究、嵌入型社区研究、民族团结研究、新疆‘五大’发展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就业研究、新疆扶贫攻坚研究、‘访惠聚’研究”等多个子专栏,通过大专栏小专题来形成板块联动和内容共振。

心里有谱,做事才能靠谱。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南疆工作事关自治区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新疆各族人民安宁幸福,南疆稳则新疆稳。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在组织力量重视南疆研究的同时,注重从哲学观、历史观、价值观、治理观的高度开展稳疆专题研究。学报开辟“治疆方略”专题,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马大正先生的《论百余年来新疆反分裂的几个问题》一文从历史角度对新疆百余年来反分裂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指出“三股势力”是危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毒瘤,铲除其滋生的土壤、思想根源和历史来源刻不容缓。论文先后被《新华文摘》等四大文摘刊物全文转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高的显示度。蒋建华先生所写的《论中国治边方略》,从宏大视角阐释了中国治边方略尤其是治疆方略,理念推陈出新,路径切中肯綮,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该论文刊发后被《新华文摘》全文转摘。“治疆方略”的开设直面新疆社会稳定的大问题、紧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注重为新疆实现总目标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效果显著[4]116-117。

(二)力推国内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专题研究

一方面强化“基本盘”,另一方面抓好“重点盘”。抓好“重点盘”即以国内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为中心。近几年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先后组织了“中国梦”“四个全面”“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民族互嵌型社区” “经济新常态”“新型智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史观新探” “中亚研究”“文化自信” “文化走出去”“大数据”“网络治理”“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研究”等多个特别策划和专题,使刊物社会显示度和辐射力明显提升。“中国学派”“长江学者”等专题论坛都为国内设置的首创专栏。

抓重点不靠凭空想象,也不能坐等选题光临,而是要别具慧眼,敏感睿智,扎实准备,抢抓机遇,选准专家,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刊发。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组织“丝绸之路经济带”专题策划则是一次机缘。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几天后国家重要媒体都纷纷报道此次出访事宜。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敏锐地意识到“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关键词意义重大,将会成为未来国家发展战略,随后就立即确定选题,向学术名家和实力专家约稿。因为要抢发,所以学报就扬长避短,优中选优。约稿对象聚焦到既有深厚学术和思想底蕴,又出手快、准的专家;或者是具有相当发展潜质、属于学术快速成长期,又精力充沛、能一挥而就的学者身上。学报仅仅给国情研究大家胡鞍钢先生的约稿信就准备了近600字的内容。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报很快就收到几位专家的约稿,经审定后迅速刊发。专题发布后,就引起了较大关注。截至2017年2月16日,胡鞍钢先生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被作者下载13 381次,被引用340次,打破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即年引用的最高纪录;赵华胜先生的论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注点及切入点》被下载5 188 次,被引用62次;唐立久先生的文章《中国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构》被下载2 807 次,被引用52次;庞昌伟先生的论文《能源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突破口》被下载2348次,被引用47次;孙壮志先生的论文《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区域合作新模式》被下载2 173 次,被引用42次(见表5)。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2月16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发表的论文共计被引用1 328次,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专题被引用543次,占总被引数的40.9%,对2016年学报影响因子贡献率达到0.4以上,其中胡鞍钢先生的一篇论文对学报的被引贡献率就达到25.6%,确实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选题策划。

表5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丝绸之路经济带”专题

以上数据来自中国知网,截至2017年2月16日。

而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组织的另外一次“战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题策划也取得良好效果。截至2017年2月16日,江必新先生的论文《论社会治理创新》被下载5 867次,被引用86次;唐皇凤先生的论文《构建法治秩序: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被下载2 940次,被引用40次;李放先生的论文《现代国家制度建设: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被下载2 358次,被引用37次;莫纪宏先生的论文《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被下载3 344次,被引用31次;向德平、苏海先生的论文《“社会治理”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被下载2 292次,被引用23次(见表6)。此项专题被引用217次,占总被引数的16.3%,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策划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题对学报被引数占总被引的57.2%,贡献率占据了近六成,实现了学报重点策划、精准策划的突破,实现了学报开门办刊、问题综合的突破,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把其他学报处于应然状态的问题探究、问题综合变成了自己实然状态的问题探究、问题综合。

表6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题

以上数据来自中国知网,截至2017年2月16日。

三、突破“等米下锅”瓶颈,走向“精米不请自来”

学术期刊在办刊思想取向和行为上有一大瓶颈就是一直沿袭“等米下锅”的定式而不能自拔,从而陷入了“等靠要,混日子” 的被动办刊误区。被动办刊主要体现在被动选稿办刊,在稿件遴选上,主要为自发来稿,采取了“等米下锅”“守株待兔”的方式,缺少进取精神和主动办刊意识。由“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的转变就是一次由被动办刊到主动办刊的变革,就是一种由不作为到有所作为再到大有作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巨大转变。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采取了从“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的方式,实现了由“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找精米下锅”——“精米不请自来”的转变。这既是约稿理念的转变,也是办刊理念、办刊模式和办刊机制的转变。

(一)约有思想有灵魂的稿件

期刊的格局是约出来的,期刊的显示度是约出来的,期刊的亲和力是约出来的。约什么?约有思想有灵魂有生命力的稿件。不仅要“找米下锅”,而且要找“精米下锅”。思想性、现实性赋予学术活的灵魂,是学术进步不竭的动力源泉,有思想的学问才是真学问。学术要大气,视野要宽广,用宏观视野把握具体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拓展研究领域,运用先进科学理论,探索时代命题,通过探索实践,做真正有为的学问[5]。学术期刊编辑要别具慧眼,勇于担当,努力向有思想有灵魂有品质的专家学者看齐,约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精品力作。

约稿不约仓促的,只约有准备的;不约不合适的,只约对路的,并且约更好的。也就是说约稿要 “拒绝一般的、尚可的、差强人意的,给力鲜活的、原创的、洞见的。” 约到次的、不合适的也是大概率事件,优质稿源永远是稀缺资源。学术期刊主编或编辑要有魄力和胆识,能够婉拒名家的平庸之作,大胆提携新锐的活力之作,向关系稿、权力稿、人情稿、职称稿等坚决“开炮”,勇敢地说“不”!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思想市场虽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但也良莠不齐、泥沙俱下。西方敌对势力、“三股势力”也在与我争夺意识形态的阵地。我们要警惕“普世价值”、西方“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西方“新闻自由观”等思潮通过不同途径不断对我国的渗透[6]。社科学术期刊主编是政治质量把关的“缉毒队长”,是学术质量把关的“监察主任”。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发挥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作用,释疑解惑,激浊扬清,祛毒排毒,正人正己,切实维护国家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

2015年,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共计发稿108篇,其中约稿80篇,占74%;专家“不请自来稿”8篇,占总数的7.4%,约稿和“不请自来稿”共占发稿总数的81.4%。总发稿中,基金课题达到157项,其中国家课题69项(国家重大项目22项),省部级课题46项。在第一作者分布中,疆外包括国外作者81人,疆内作者27人,分别占作者总数的75%和25%。约稿专家为胡鞍钢、陆南泉、陈占安、苏金智、于逢春、姚建宗、束定芳、张西平、杨恕、唐亚林、胡寿平、王义桅、莫纪宏、何茂春、汪习根、苏新春、石建勋、王健、叶初升、朱廷劭、郝亚明、赵华胜、梅荣政、霍旭初、邸乘光、齐卫平、简新华、张志安、方兴东、高一虹、李如龙、金太军、陈金钊、张乾元、王岳川、洪成文、刘文锁等等,主要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兰州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商务部、华东政法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社科院、新疆师范大学、新疆龟兹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一流智库和政府部门。2015年学报被二次文献机构转摘51篇次,转摘率约为47%,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26篇,《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摘14篇,《新华文摘》转摘5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3篇;《社会科学报·学术看台》转摘2篇,《教育科学文摘》转摘1篇。

(二)约稿要持之以恒

1.根据专题,筛选对的专家

有了相关的策划和专题,接下来关键的不是“约什么”,而是“向谁约”的问题。期刊编辑要精选专家、学者,找对最契合期刊专题的那些人或那几个人。

移动互联网、电子邮箱等电子介质手段大大方便了投稿,但笔者认为,它却是为约稿提供极大便利性,运用多媒体组稿约稿也成为编辑主编的常用工具。QQ、微信平台等皆是约稿的主战场,要抢抓历史机遇。现代高科技为期刊约稿铺设了“黄金水道”,节约了亲自赴约的成本(有时还需面对面),成就了策划的气场,约稿的盛宴。

文科学报不是学校的“自留地”,是为一切热爱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人服务的“公共图书馆”。约稿不能只约自己家或家门口的,自己家是有一番天地的,但它外面的天地更大。学报编辑要有开放约稿的胸襟和视野,广泛通约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名师大家。不约稿,没有出路;一约稿,劳心费神。向名师大家约稿的确对于很多地方学报来讲是一项“上蜀道的天下第一难”的事情。这意味着约稿更多时候就是杳无音信,就是焦急等待,就是吃闭门羹,就是颜面尽失,就是一挫再挫,就是无所适从……但只要屡败屡战,锲而不舍,不畏险阻,奋勇攀登,总有成功的那一天。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正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碰壁”和不断煎熬的过程中艰辛而顽强地挺过来的。约稿就要不怕失败,要有勇气,要有韧性,要专心致志。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近几年内外稿发稿比例基本保持在1∶9,专家约稿量占年度发稿总数的近80%。

2.确定核心作者群和审稿专家库

约稿不是单声道,它是互动的立体声。期刊有没有大格局,在于能否在正确理念指导下持之以恒地约稿、组稿;在于是否坚持不懈地向“三高”“三重”作者约专题稿和原创作品。 所谓“三高”作者就是指“高层次、高水平、高产出”的作者,“三重”作者是指“重要机构、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的作者。与“三高”“三重”作者建立良好的专业和人际关系,是学术期刊提高学术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不二选择。

从向与自己陌生、学界熟悉的专家约稿,到向学界熟悉、自己亲密的专家约稿,这样的转变体现了学报工作者的素养、能力和担当。核心作者群和审稿专家库是期刊的双重角色,是能够互为补充和灵活掌握的,核心作者可以是审稿专家,审稿专家当然也可以是核心作者。核心作者群和审稿专家经过严格筛选一旦确定下来就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他们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也往往是“精米不请自来”的那一批。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已闯出了一条属于适合自己加速发展的道路,虽然前面依然荆棘丛生、坎坷崎岖,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人不忘初心,牢记担当,不辱使命,知难而上。今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将不断推陈出新,不断锐意进取,不断开拓未来,始终坚持以问题研究为导向,以紧密结合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为抓手,以服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为目标,以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为立足点,注重选题策划,注重专题化约稿,勇做华文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探索者,人文社科原创成果的发布者,当代社会舆论和社会风尚的引导者。

[1]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排名全国高校学报第一”,信息阅读量突破18000人次[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

[2] 李建军.中华文化走出去新视角[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3] 李建军,刘成,周普元.中国社科学术期刊的学术担当——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

[4] 李建军,刘娟.以问题研究为中心 开辟学术期刊发展新向度——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办刊新攻略[J].喀什大学学报,2016(1).

[5] 牛润珍.做有思想、有灵魂的学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1-12(1).

[6] 唐红丽.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中国社会科学报“学海观潮”年度回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2-31(3).

[责任编辑:张树武]

TwoBreakthroughsintheBottleneckofAcademicHournals——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 Jian-jun1,YANG Fan2

(1.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School of Xinjiang Normal Yniversity,Central Asia,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Urumqi 830054,China;2.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4,China)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journal is encountered,digital,the concept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bottleneck,the key is how to recognize and effectively break the problem lies in the journal itself.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in a shorter cycle,excellent reputation,good news,achievement of the western journal journal legends and produce the phenomenon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Of course,this phenomenon and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innovation,exploration,struggle,but the direc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ction.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is to uphold and practice the “global vision,frontier focus,to explore the feelings,the silk road” of the concept,slam the door on the structure and content,the thought of subject Pinpanshi orientation and behavioral tendency of “meters such as the pot” two big and path dependence,in the true sense to the composite and the problem of refined rice uninvited.

Academic Journals;Journal;Questions Comprehensive;Looking for Rice Pot;Bottleneck;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10.16164/j.cnki.22-1062/c.2017.05.024

2017-05-26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1XSH014);新疆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重大招标项目(XJEDU040716A01)。

李建军(1967-)男,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帆(1982-),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

G237.4

A

1001-6201(2017)05-0149-06

猜你喜欢

新疆师范大学约稿社科
社科成果展示
新疆师范大学普通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约稿启事
约稿启事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约稿启事
《实用临床医学》约稿
喻白杨作品
吕蓓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