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阳(河阳)方言单字调声学语音实验研究

2017-09-20朱颖华

镇江高专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老派基频丹阳

朱颖华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丹阳(河阳)方言单字调声学语音实验研究

朱颖华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丹阳方言内部复杂,有“四门十八腔”之说。基于声学实验,我们对该市河阳片区方言作单字调研究,可得出河阳话单字调值;同时与丹阳城区话、吴方言、江淮官话进行比较,归纳出共性与差异,以期丰富丹阳方言的内部研究。

丹阳方言;河阳话;单字调;语音实验

1 方言地及方言概述

丹阳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江苏省南部,东与常州市武进区、新北区相邻,南接常州市金坛区,西北与镇江市丹徒区交界,东北濒临长江,与扬中市隔江相望。经过几次行政区域调整,目前丹阳市行政区划分为10个镇(司徒镇、延陵镇、珥陵镇、导墅镇、皇塘镇、吕城镇、陵口镇、访仙镇、丹北镇、界牌镇)、2个街道办事处(云阳街道办事处、曲阿街道办事处)以及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云阳街道为当地默认城区。但当地人依然习惯沿用传统的29个乡镇与一个国营农场(练湖)来指称区域。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丹阳方言的复杂性。丹阳方言处于吴方言和江淮官话两大方言区的交界地带,历来有“吴头楚尾”之称。丹阳市内部方言十分复杂,本地人称“四门十八腔”。《〈丹阳方言词典〉引论》(蔡国璐,1994年)指出[1],丹阳东部、东南部、东北部的方言接近常州话(吴方言),西部、西北部、西南部接近镇江话(江淮官话)。该文根据二十九乡镇方言的特点,将丹阳方言分为四片:第一片,以市区云阳话为代表,包括云阳、延陵、麦溪、云林、陵口、横塘、荆林、大泊、珥陵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全州、行宫、司徒、河阳、练湖、里庄、窦庄、访仙、建山等乡镇的小部分地区;第二片,以吕城话为代表,本地人称之为“东门外头话”,包括跟武进、金坛接壤或靠近的吕城、皇塘、新桥、界牌、蒋墅、导墅、运河等乡镇,以及建山、里庄、窦庄、访仙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区和折柳、后巷等乡镇的小部分地区;第三片,以河阳话为代表,包括与丹徒区接壤的行宫、全州、司徒、河阳、练湖、胡桥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区和大泊镇的小部分地区;第四片,以埤城话为代表,包括埤城镇以及后巷镇的一部分地区。其中第一片、第二片属吴语;第三片绝大部分属吴语,但个别词汇发音受江淮官话影响发生变体;第四片方言复杂,地处丹阳、丹徒、扬中及武进几地的交界处,各地方言特点在此都有表现,另外存在河南方言岛,很难将其归入吴语还是江淮官话[2]。

本实验对象为第三片河阳话,实验的发音合作人均来自河阳片区。河阳镇地处丹阳市西北部,现属于曲阿街道办事处,是当地意义上的“西门外”。河阳话绝大部分属于吴语,能明显听出是丹阳话,但因为该片区是丹阳市最邻近丹徒地区的区域,受官话派影响,河阳话在声韵调方面与丹阳城区话存在差异。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河阳方言的单字调,以期进一步了解丹阳方言语音的内部差异。

2 实验过程

2.1实验前期准备

2.1.1 发音字表

本实验发音字表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制的《方言调查字表》(1981),选取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各12个字,共72个实验字,如表1。

表1 丹阳方言(河阳片区)单字调发音表

注:阴平包括中古清平和次浊平;阳平包括中古全浊平、喻母平、全浊上的大部分、次浊上、清去;上声包括中古清上和喻母上;去声包括中古浊去、全浊上的部分字;阴入是中古清入;阳入是中古浊入。2.1.2 发音合作人

本实验共选取3位发音合作人,均为丹阳市河阳镇本地人,兼顾男女,含中年与青年。录音之前,均已告知发音人调查目的,并请他们保持自然的发音状态。

表2 发音合作人信息表

2.1.3 实验环境与设备

录音环境:安静的房间,关灯,无交流电使用,手机远离。

录音工具:Dell笔记本电脑;Adobe Audition 3.0软件;Apple耳机;录制前需设置Audition软件采样率为44100Hz,单声道,分辨率为16bt。

后期处理:Praat3.0语音分析软件;Excel2007。

录制时间:2016年2月18日。

2.2录音、音档预处理与数据提取

录制之前,需对发音人进行适当培训,使其发音尽可能接近自然状态;同时进行试录,测听效果,以确保音档符合要求。正式录音时,发音人按调类逐字朗读,每个字读两遍,时间间隔2秒左右,若有不足及时重录,将合格音档以“.wav”格式存储。为确保后期数据提取准确,需用Audition软件对录制好的音频文件进行降噪处理。

修改基频。为获取合适的实验用基频数据,两次修改基频:设置女性发音人基频范围为75~900Hz,男性发音人为50~400Hz;根据声调“滑动”属性,修改音档基频数据,使其平滑。

标注文件。标注共分为两层,第一层用汉字标注音节;第二层标注声调,以阿拉伯数字“1,2,3,5,7,8”代“阴、阳、上、去、阴入、阳入”六声。标注时选取韵母段为声调承载段,并去掉音高曲线的“弯头”和“降尾”,以避免数据误差。

数据提取。通过Praat脚本提取每个调类10个点的基频值,并将数据导入Excel表格,计算出不同调类各个点的基频平均值(取整数)。见表3,表4,表5。

表3 一号发音人基频平均值表

表4 二号发音人基频平均值

表5 三号发音人基频平均值

2.3数据处理

2.3.1 计算各点T值

表6 一号发音人T值

表7 二号发音人T值

表8 三号发音人T值

2.3.2 转化为五度值

刘俐李(2008)在其《基频归一和调系归整的方言实验》一文中指出,1~5度每个边界的分界不是“界线”而是“界域”,每度边界有±0.1的浮动域[4]。根据界域,T值转为五度的区间为:T值为0~1.1,0.9~ 2.1,1.9~3.1,2.9~ 4.1,3.9~5,分别对应1,2,3,4,5。

对照区间范围,同时结合“斜率”计算法,可得出丹阳话(河阳片区)的6个调类五度值,见表9。

表9 丹阳话(河阳片区)调类五度值

3 实验结果及分析思考

3.1河阳话与丹阳话的同与异

一号发音人曾长期在丹阳市区上学,受丹阳城区话影响,为新派河阳话;二、三号长期在河阳镇生活,河阳话比较纯正,是老派河阳话。现将新派河阳话与老派河阳话、丹阳话进行比较,见表10。

表10 实验结果与丹阳话声调比较

注:丹阳1、丹阳2分别取自蔡国璐、徐娟娟两文

比较可以发现,河阳话符合丹阳话的“六个单字调”之说,属于丹阳派,但调值微异:

1) 阴平:丹阳城区话为33中平调;河阳话新老派女性(一号、三号)均为中降调32,男性虽为平调但调值较低。

2) 阳平:河阳话与丹阳城区话均为升调,整体趋势相似,但前者调值稍低于后者。

3) 上声:老派河阳话(二号、三号)为高升调,新派(一号)则为高平调;丹阳城区话也为高平调,但调值高于前者。

4) 去声:河阳话中新老派均为降调,但新派降幅较大;丹阳城区话为低平调或低降调,老派河阳话在该调类上更接近城区话。

5) 阴入:河阳话阴入均为5度,新老派无差异,调值高于丹阳话的3度。

6) 阳入:河阳话中新派为3度中调,老派为缓升调;丹阳城区话为4度高调或低升调。

总的来讲,河阳话单字调实验值与丹阳话调型一致,调值整体接近,虽有细微差异但人耳听起来不是很明显。

3.2河阳话与吴方言、江淮方言的同与异

我们选取临近的常州方言(吴方言)、镇江方言(江淮方言)进行比较,见表11。每格斜线左侧为男性调值,右侧为女性调值;只一个调值的男女相同。

表11 吴方言、江淮方言和河阳话的声调比较

上表显示,河阳话与常州话、镇江话有异有同。先看声调系统:常州七调,镇江五调,河阳六调。显然,河阳话处在常州吴语与镇江江淮官话之间。

各调类同与异如下:

1) 阴平:河阳话整体与镇江方言相似。河阳话中阴平调值较低,男性为低平调,女性为缓降调,镇江方言为低降调。

2) 阳平:河阳话更接近镇江方言。河阳话中阳平为低升调,镇江方言为中升调,常州方言则为曲折调。

3) 上声:河阳话中上声既不同于镇江方言,也不同于常州方言,这是河阳话的特色之一。

4) 去声:河阳话不分阴阳,与镇江话相同,只一个去声。但河阳话去声调值与常州话的阴去接近,均为降调,只是调值较低,新派河阳话的41更接近常州话的51。

5) 入声:河阳话与常州话接近。两者均分为阴入与阳入两部分,阴入调值两者完全一致;阳入老派河阳话更接近常州方言,均为上升调。

很明显,河阳话符合“吴头楚尾”之说,既存在与常州方言完全一致的地方,也与镇江方言有相似之处,两者兼顾,同时也独具特色。

4 结束语

丹阳话向来有“四门十八腔”之说,可研究的对象丰富,但已有文献大多局限于狭义丹阳话,即丹阳城区话,河阳片区方言鲜有涉足。本声调语音实验为丹阳话的内部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河阳话整体符合丹阳话声调特色,属于“丹阳派”,但新老派仍有细微差别:阴平均有降调趋势;阳平均为上升调;上声调值均较高,但老派稍有上升趋势;去声均为降调,但新派下降幅度更大;阴入调高且短促;阳入老派为上声调,新派则只有一个3度调值。与耳听手记的研究结果比较,实验的结果应更为客观、准确。

如要精准确定丹阳话河阳片区声调的内部差异,本样本量偏少,尚需更广泛的调查与研究。

[1] 蔡国璐.《丹阳方言词典》引论[J].方言,1994(2):104.

[2] 蔡国璐.丹阳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4(2):89-93.

[3] 石锋.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分析[J].语言研究,1986(1):77-90.

[4] 刘俐李.基频归一和调系归整的方言实验[J].中国语音学报(第1辑),2008:221-227.

[5] 徐娟娟.丹阳方言语音层次与历史演变[D].南京:南京大学,2012:19.

[6] 钱晶.常州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7.

[7] 向然.镇江方言语音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9.

〔责任编辑: 刘 蓓〕

AnexperimentalstudyoncitationtoneofDanyangdialect(Heyangarea)

ZHU Yinghua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Danyang dialect is very complex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with eighteen accents. Based on phonetic experiments, this thesis computes tone pitch values of Heyang dialect, and then compares experiment tone pitch values with the city area dialect’s tone pitch values, Wu dialect’s tone pitch values, and Jianghuai Mandarin’s tone pitch values to generalize the general characters and personalities between them so that we can enrich the research of Danyang dialect.

Danyang dialect; Heyang accent; citation tone; phonetic experiments

2017-02-28

朱颖华(1993—),女,江苏丹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H173

: A

:1008-8148(2017)03-0034-05

猜你喜欢

老派基频丹阳
孔门十二时辰
语音同一认定中音段长度对基频分析的影响
基于时域的基频感知语音分离方法∗
李丹阳雕塑作品
老派的人
李丹阳
丹阳眼镜,改变世界的“目光”
老派的人
桥面铺装层对中小跨径桥梁基频影响分析
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