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知小物藏芳华

2017-09-19春桃狐狸

中华手工 2017年9期
关键词:发簪蜂蝶首饰

春桃狐狸

自古以来,艺术题材都离不开花鸟鱼虫。首饰也不例外,尤其古人的首饰上,不仅有威风凛凛的龙凤、风花雪月的草木,微观世界的动物也一样有趣。

我国自古以农耕为立国之本,对四季的变化有着极为敏锐的感受。让四季变得艳丽的是花卉,而让其焕发生机的却是昆虫。

用精湛的工艺将小动物凝固在首饰盒里、将四季微观事件里发生的一切刻画在发簪、耳环、戒指上……美丽的首饰也仿佛有了生命力。无论是强劲而卷曲的后足,还是微微颤抖的触角,云鬓犹如草丛一般,上演着最鲜活的场景。

蜂蝶:戏蝶游蜂花烂熳

我们习惯用各种花卉的盛放来标记四季,那么与花最亲密的小伙伴——蝴蝶和蜜蜂大概是万物萌发时最可爱、灵动的一分子。蜂采蜜、蝶恋花,如此动感小景,凝于首饰这样的方寸之地,再合适不过。

古人利用金银的延展性,将之锤打成极细长的金属丝,然后层层编织成镂空的花卉,仿佛给花朵加了一个金色或银色的滤镜。再在里面点缀上宝石、贝壳或珍珠,做成蜜蜂、蝴蝶的模样。尽管古人金银加工工艺高超,但在古代,人们并不切割宝石,而是利用宝石原本不规则的形状打磨光滑,一粗一细,蜂蝶跃然于花间。

蜂蝶也用金银加工。尤其是触角,用金银丝做成细小弹簧状,如此原本静态的首饰,就会随着佩戴者的走动而颤动,仿佛“活”了,仿若蜂蝶在花丛中蹁跹,格外婀娜。不过,首饰上的蜂蝶与花卉基本是不成自然比例的。无论是花卉丛的小小一点,还是翅膀挥动下的百花,都取决于工匠的把握。

除了发簪,蜂蝶还能做成耳环、纽扣。尤其明代人,很喜欢蝶恋花、蜂赶菊的扣子,在三四厘米的方寸间,花蕊做成中间那颗扣,而花瓣与蜂蝶就是扣袢。这有点类似现在的中国结花扣,但是蜂蝶纽扣更小巧且雅致。远远看去,衣领间金光一闪,不经意的风情煞是迷人。待走近一看,竟是一幅“戏蝶游蜂花烂熳”的小景,更添慵懒。

除了蜂蝶,蜻蜓也是常见的首饰题材。到了清朝,它与“清廷”谐音,清朝又喜欢用谐音创造口彩,它便发光发热。加上荷花,寓意“清廷连连”,江山永固;加上百合,便是“蜻蜓百合”,君臣同心……

有趣的是发簪,古人佩戴时,会与其他饰物搭配,在头上形成一幅自然小景。昆虫簪,佩戴时会加上花簪、叶簪……仿佛可以用眼睛“听”到昆虫翅膀挥动出来的鸣叫。

知了:清风半夜鸣蝉

蝉,即知了,是夏天里必不可少的回忆,也十分聒噪。但在古人笔下,蝉却是餐风饮露、品性卓然的代表,对它极尽歌颂之能事。大才子曹植专门为它写了一篇《蝉赋》来赞美,古代官员会在冠上佩戴蝉纹样的饰物,它与另一个装饰貂尾合称“貂蝉”……你没看错,四大美女之一貂蝉与它同字。据说,貂蝉姑娘正是因为管理“貂蝉冠”的女官而得名。

1998年南京曾出土过一件东晋时期的蝉纹金铛冠饰。金质,外形像一个有洋葱头尖角的方形,周身用细小金粟粒焊接而成,里面用线条缠绕绘出一种抽象的蝉,并突出装饰两个眼睛。可惜蝉眼里的镶嵌之物已脱落,但已足见精美。

据《宛委余篇》记载:“金取其刚,蝉居高饮清,貂内竞悍而外柔。”蝉纹冠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古代官员戴上,有以示品行高洁,身份高贵之意。这种冠饰,一直沿用到明代。

蟬鸣响亮,古代女子也不乏以蝉为题材的发簪。最有名的大概是“金蝉玉叶”,即用质地细腻莹润的玉石雕琢成一片叶子的形状,然后用纯金或镀金雕出一只栩栩如生的知了,取“金声玉振”之意。在做工上,往往金蝉细致、玉叶温润,通过粗细对比突出主题。

民间也常见以蝉为主题的发簪。发簪顶部做一只振翅欲飞的知了,或加一朵花,或施以烧蓝,甚至雕成“螳螂捕蝉”的惊险画面,在青丝间演绎自然界的食物链。

鱼虾蟹:鳅蟹鱼虾乱踯跳

首饰上,除了地上跑的,还有水里游的。

最有名的莫过于象征富足的鱼了。清朝的年年如意纹簪,表现水塘景致,鱼儿穿梭在水草中,十分灵动。鱼经常会与莲花一起出现,象征“连年有余”。为了好看,并不按照现实的比例搭配。譬如明代的莲花双鱼金扣,鱼儿与荷花一般大小。

在元代,流行描绘荷塘小景,在瓷器上十分常见。在首饰上,体现为以荷叶为托的造型,配以龟、蛙等小动物。还有繁复的金满池娇荷叶簪,由荷叶、荷花、莲藕、鸳鸯、蜂蝶等构成一幅夏日景象,清新可人。

虾的身体弯曲,有“弯弯顺”之意。在工艺上,虾有触角和足,整体更灵动。虾形发簪,虾的触角和足张开,仿佛在水中游。首都博物馆藏有一件清朝的累丝嵌珠宝虾形金饰,花丝编织身体、触角、虾足和搭配的花朵、水草,虾背上镶嵌一大颗红宝石,工艺极尽繁复,十分讨喜。

有了鱼虾,自然少不了螃蟹。螃蟹寓意众说纷纭。有人说“蟹”同“谐”,寓意夫妻和谐;也有说蟹有甲,甲有头名、富甲天下之意。螃蟹首饰,大多一块突出的宝石镶嵌中间,周围装饰肥厚的八足和生猛的双螯,寓意“横行天下,八方来财”。

鼠:生生不息子嗣丰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鼠类不仅恶心,还肮脏,传播疾病。但对于向往物质丰盛、人丁繁荣的古人,实在喜欢鼠类在生育上的“高产”。尤其是老鼠,作为“子”,排名地支第一位,寓意生生不息……

简单来说,不管是家鼠、野鼠、松鼠、花栗鼠,古人就喜欢它们能生。古人还喜欢把老鼠和瓜果联系在一起,大概因为它们都多产吧。明代皇帝朱瞻基,以皇帝之尊,画过一幅《瓜鼠图》。

在诸多以鼠为对象的首饰题材中,松鼠最为突出。故宫就藏有一对清朝的点翠镶料石葡萄松鼠双喜头花。镀金点翠,用各种珊瑚珠和各色料石镶嵌出松鼠、葡萄和“囍”字,构图灵动,雍容典雅。据说这个头饰是皇后大婚典礼上佩戴的,显然,是希望皇后多子多福了。

蜘蛛:人间又喜见蛛丝

蜘蛛,看起来有点可怕。虽然美国大片里被蜘蛛咬了会变成上天入地的超级英雄,但大部分人见了还是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在古人眼里,蜘蛛却是吉兆,如同“喜上眉梢”的喜鹊一样,蜘蛛乘着蛛丝滑落寓意“喜从天降”,所以蜘蛛也叫“喜蛛”。

对于古代女子而言,蜘蛛会吐丝结网,是女红之巧的象征。所以才有七夕乞巧时,将蜘蛛放在小盒子里让它结网的习俗。

蜘蛛发簪往往用一大一小两颗宝石构成蜘蛛的身体,再用金银拗出八足,简单而小巧。当然也有复杂的,像清朝后妃的银镀金嵌宝石佛手蜘蛛簪,将瓜果、花草等与蜘蛛拼凑在一起,这种中式的极致繁复,美得让人挪不开眼。这类首饰不仅不在意比例,连自然逻辑也不必符合,只需寓意美好或作品好看即可。

如今我们看古代首饰的照片,因为缺少参照物显得很大,其实它们都很小。有些昆虫甚至小于它本来的模样,点缀在饰品中,不喧宾夺主反而越看越有味。这些首饰题材是古人对物象与季节细致入微的观察,随着金银细工和镶嵌工艺的发展不断完善。古代的闺阁女儿,会根据时令、季节的变化来做不同的搭配,极费心力。现代女子早已没了这份闲情,不过今天日本艺伎的发饰还保留了这份闲情雅致。春风拂面的绿柳、秋色层染的红叶,都被可爱的小姐姐们戴在了头上。

这份对自然最朴素的迷恋,就像我们春游去折柳、踏青去摘杜鹃来佩戴一样,是最原始、最单纯的艺术趣味。这种对微观动物世界的好奇,就像我们童年蹲在墙角观察一群蚂蚁回家、在小河溪中摸几个螃蟹一样,微小的生灵虽不起眼却填满了世界最丰盛的角落。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簪蜂蝶首饰
苏州档案馆藏品选
绾青丝 筑华梦——秀丽的发簪
首饰,是身体的告白
《互生》首饰系列
宝石首饰系列
宝石首饰系列
蓟州牡丹园
丢失的金发簪
从蝴蝶的乐园到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