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夏

2017-09-19孙婷

美文 2017年18期
关键词:波伏娃苦夏登机

孙婷

惊闻张老师骤然离世的噩耗时,我正在青岛流亭机场准备登机。

时光倒流,十年前的生活在我眼前一幕幕疏忽闪过。

七个女孩子,一位教授英文原著导读课的年轻老师。文学院教研室的会议桌上四散摊开着打印出来的讲义和花花绿绿的笔记本。八个人,八张嘴,八个不同的脑袋瓜子,想法天马行空,观点也针锋相对,然而彼时的我们都那么快乐,那么年轻,那么热爱真理。张老师虽然是英文专业出身,但她却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迷恋,因而在这么一堂讲授英文原著小说阅读的课堂上,时常会穿插很多张老师关于中国文化的看法。她又极喜爱武侠小说,喜爱金庸,于是这门课常常变得刀光剑影,侠肝义胆。

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一个人若在合适的年龄遇见合适的人,追求合乎的理想,那真是一件幸事。我们七个人在自己最美的年纪里,有幸遇见了如张老师这般具有知识分子担当情怀的老师们。他们处事的认真、严肃、一絲不苟以及为人的正直、正义、坚守自我,都让十年后的我受益匪浅。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们如飞蛾扑火般宁可留下自己孤勇的背影,也绝不会与媚俗的世界妥协。

我记得张孝评老师说:“很多人都说《浮士德》好,可是我读了好几遍,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所以你们也不必太在意‘经典‘,读书还是要以自己的兴趣为上“;

我记得在雷武锋老师的西方文学理论课上,他总是自说自话,让我们七个人围在桌前大眼瞪小眼,可是我们都很钦佩雷老师,因为他治学认真严谨、肯下功夫钻研;

我记得终生研究萨特和波伏娃,对法国文学造诣颇深的杨昌龙老师上课时,同我们聊游学法国的经历时说过:“当我的脚真真实实地踩在中国的土地上,看见中国的国旗飘扬在上空时,我心里才感觉到踏实下来。这种感觉只有离开过自己的国家,离开过自己的母亲才能体会得到“;

我记得段建军老师在文论课上大声疾呼人类“灵“与“肉“的痛苦纠缠,他激情澎湃,忘记自我,另在座的我们整个人也跟着他沸腾起来,因为我们懂得,那才是一切艺术的源头;

我记得在导师梅小云教授那间紧凑狭小且堆满了各类书籍的家中一次次边喝茶聊天,边听梅老师讲印度之行,欧美之行的经历。在那间小小的房子里,我学到了“他者“理论,明确了女性主义的研究方向,读完了亨廷顿、萨义德、波伏娃、谭恩美、汤婷婷、托尼·莫里森,爱丽丝·沃克……

我当然还记得,去世的张娟芳老师讲到自己给未来的孩子取名字时说:“我要给孩子的名字里取一个‘缺‘字“,我们不解,她继续说道:“因为天地万物都有残缺,人有时候‘缺‘一点更好。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太满。“

张老师的儿子,今年才九岁。不知道母亲的离世对这个孩子来说,是不是成全了一种“缺“?

惊闻张老师骤然离世的噩耗时,我正在青岛流亭机场准备登机。

我记忆里的十年前,是一个白衣飘飘的美好长夏,十年后的今天,却是一个难挨的苦夏。

有些故事,只能说给自己听;有些故事,只能写下来,讲给你听。endprint

猜你喜欢

波伏娃苦夏登机
做好功课,不再苦夏
扫脸登机
苦夏
人山人海
女权教母:成就放在当下,遗憾留给来生
波伏娃 羞涩的女权战士
波伏娃:在“双重生活”中追求独立与自由
苦夏验方三则
“苦夏”不苦
面对萨特死亡的波伏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