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校园足球探索 让足球成为教育的一部分

2017-09-19姜浩峰

新民周刊 2017年36期
关键词:夏令营足球上海

姜浩峰

自2015年成立上海校园足球联盟开始,上海的校园足球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加入上海校园足球联盟的学校已近400所,上海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有200多所。参与校园足球的学生有3万多名。

800余名足球少年,汇聚上海的东方绿舟,从8月10日到19日,十天的时间,交流、训练、学习、比赛,最终却并不是为了决出冠军——这里就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总营(初中)。《新民周刊》记者坐在上海大学体育馆的办公室里,听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办公室秘书长王江宇介绍时,不免有些诧异。

今年7月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柏林观看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谊赛,这支中国青少年足球队伍,恰恰是从去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中选拔而出。教育部举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总营的目的,旨在让全体营员在提高足球水平的同时,培养团队精神,磨练青少年球员的意志品质,增强爱国主义意识等等。记者了解到,校园足球的目的,并非单纯为了提高竞技足球水平,而是有着更深的内涵,更广的外延。可以说,校园足球是为提振民族精神。

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

今年7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柏林同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观看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谊赛。习近平向小球员们表示,“你们是中德足球事业发展的希望,也是中德两国友好合作事业的接班人。希望们发扬团结拼搏精神,学习和交流足球技巧,成为好朋友、好伙伴。”

当时,参加比赛的中国青少年足球队,队员选拔自全国各个学校,年龄在12-14周岁,组建男女两队参加“中德青少年校园足球训练营”。

按照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所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今后会成为会踢球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其他各方面的人才。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会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优秀职业足球运动员。”

今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时,曾高度肯定近年来我们各级各部门集中力量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的各项工作。习近平强调,我们正在培养全社会足球文化,深化足球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符合世界足球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专业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完善足球场地等基础设施,加强国际交流借鉴。

在开展校园足球项目时,上海市教委遵循校园足球规律和中国国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陶然成介绍,校园足球的意义,或者说校园体育的意义,不是为了多出竞技人才,而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正值里皮率领中国男足激战世界杯外围赛亚洲区十二强赛,同时又是全运会时间,陶然成的说法,堪称厘清了校园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基本关系。尽管最顶尖的校园足球选手,有可能进入职业队,甚至为国家队“添砖加瓦”,但这绝不是校园足球的首要目的。

由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承办的2017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总营(初中),在十天的训练比赛中,来自唐山、青岛、成都等全国八个营区的小球员们,在生活能力、个人交际能力等发面有了長足的进步。在竞技层面,则由外籍专家组评选出初中总营男子甲组、乙组,女子甲组、乙组的最佳阵容名单,并为56名优秀营员颁发了证书。这些优秀营员,有望前往欧洲集训、学习。

在上海,今年暑假不仅承办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还举行了第三届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得到了众多足球强国的响应,水平一年比一年高。暑假期间,各级各类的校园足球比赛和活动纷纷在全市展开。从全国足球夏令营到日喀则女足夏令营,从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五星体育杯暑期足球赛到免费的三级足球夏令营,还有全市的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等等,不一而足。

从来自教育系统的王登峰入选中国足协副主席开始,倡导体育与教育重新融合,让体育回归到教育本质上去。

自2015年成立上海校园足球联盟开始,上海的校园足球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加入上海校园足球联盟的学校已近400所,上海的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有200多所。参与校园足球的学生有3万多名。

上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的营员大多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大班便开始进行系统化的专业足球训练,并逐渐培养起对足球的认知与热爱。同时,为了让热爱足球的孩子们能够获到良好的教育,上海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三级学校中布局试点,为孩子们提供文化课程学习和足球技能成长双层保障,形成校园足球“做好人、踢好球、读好书”的育人观念。

校园足球运动取得的长足进步离不开上海的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大背景,近年来上海校园体育已经形成了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和大学个性化的发展模式。

足球,校园体育改革突破口

在今年6月举行的2017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工作会议上,王登峰强调,要高度重视夏令营工作在促进校园足球普及、发现培养足球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校园足球的发展一是要改进教学方式,扎扎实实做好校园足球教学工作,实现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二是要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实现体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三是希望各承办单位、专家组和裁判人员要有规则意识,要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让学生按照比赛规则参加比赛,按照公平公正的规则选拔学生,让选拔真正成为普及和竞技水平提高最重要的举措。

在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总营致开幕辞时,王登峰对上海市近年来在校园足球推广建设上取得的发展表示认可。

足球,堪称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最复杂、单场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一场11人制的比赛,在长百余米、宽70余米的球场上,22名队员在场上展开争夺,如果算上裁判和边裁,绿茵场上一共有25个人。这还不算在场边指挥的教练,以及板凳队员。442、352、532、4123、4321……菱形中场、扇形站位、两翼齐飞,单就战术来说,足球比赛的变化,一本教科书根本说不完。

瞧瞧顶尖的足球教练那些绰号——“银狐”里皮、“智利工程师”佩莱格里尼、“教授”温格、“狂人”穆里尼奥……在这些个性鲜明的绰号背后,是一个个足智多谋、富有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足球战术大师。

“足球比赛的复杂程度、团队化程度,堪称各种体育比赛中最高的。”陶然成告诉《新民周刊》记者,“这项运动,综合性要求强。就校园体育来说,我们遵循百年树人的规律,旨在立德树人,同时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位前国际级裁判员、中国足协精英裁判讲师、中超联赛裁判监督,上海体院副教授,如今更多把精力投在校园足球上。

早在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该方案有17处是涉及校园足球,足见其重要程度。王登峰当时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是“把校园足球作为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单拿出来,具有其更深层次的含义”。

“我在比赛里展现出了个人能力。与队友的通力合作,进球时与队友的每一次拥抱,这些对我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记忆。踢足球的过程很累,但也让我感受到了快乐。”本次全国青少年足球夏令营初中女子乙组第七营区的营员、来自闵行区的徐贝贝如此说。

和U13年龄组的徐贝贝相比,参加上海市U15年龄组精英训练营营员陆浩铭则有更深的感悟。他说,自己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上一年级期间就开始接触足球运动,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足球场上很容易受伤,但这也让自己变得更健康强壮,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坚持”,陆浩铭如此表示。升入初中后,在兼顾学习的情况下,陆浩铭继续参加足球训练,经过学校推荐、技能测试、专家组考核,最终加入到了上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足球让我更开朗,也学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陶然成看来,校园足球的展开,能够让参与的孩子明白如何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参与足球运动,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你必须要有团队意识。”陶然成说,“与此同时,我们希望在校园足球活动中,向小球员们潜移默化地教给诸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等等意识,以及要有给社会做贡献的意识等等。”

王登峰指出,学校体育首先要达到的目标是强身健体,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第二个目标是提升学生体育技能的水平。“现在很多学生不爱上体育课,除了条件制约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体育课上不能学会运动的技能。而如果学生掌握了技术,他们就会很自愿地去进行锻炼。第三个方面,就是体育最独特的育人功能,通过体育比赛能够培养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包括团队合作精神、尊重对手、顽强拼搏等。这些综合的效果,是发展校园体育的最根本的目标。”

王登峰指出,虽然方案在学校体育中只单独拿出了足球,但其实它讲到了所有问题,包括场地、投入、师资培训,也包括安全保障、安全保险,以及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他认为不论是学校体育中的哪种项目,这些问题都是一样要面对的。在这个方案里,把校园足球作为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单拿出来,具有其更深层次的含义。

陶然成则对记者说:“选择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是因为如果足球的复杂性,决定了一旦足球方面诸如校方、学生、家长等之间的问题解决了,那其他体育项目所面临的问题,也都能迎刃而解。”

踢球,成为交流方式

今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总营上,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代表队的张伟伟教练说:“我们每个人都信心满满,在夏令营中能与全国各地的伙伴们互相切磋,学习更先进更科学的足球运动、训练方法,打开视野,以球会友。”

上海浦东新区的张琤教练说:“全国校园足球的发展,需要有像‘夏令营这样的平台,让各地的教练员在这里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对于参加夏令营的同学来说,踢好球,当然是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的目的,但以球会友,亦是题中之义。

在全国青少年足球夏令營进行之前,西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初中女子足球队夏令营在东方绿舟举行。8月11日的闭营仪式上,20位来自西藏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的女足姑娘们表示,这次到上海,不虚此行。高原姑娘们到上海参观了金山区兴塔小学、宝山上大附中、崇明根宝足球基地,与同样热爱足球的上海学生进行了热火朝天的交流比赛。除了比赛,穿越电网、定向寻宝、观看4D电影、参观足球基地、体验上海城市魅力……夏令营安排的丰富多彩的营员活动,给来自西藏的女足姑娘们以丰富的业余生活。

西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九年级的夏怡琳对一位来自塞尔维亚的外教萨莎印象深刻:“外籍教练特别的开朗,充满了活力,在训练中从不批评责怪学员,在大家做错的时候,她总是给予积极的鼓励。”

与姑娘们一起到上海参加夏令营的藏族教师索次感慨说:“好多孩子都是第一次来上海,第一次在外国老师指导下上课,以足球交流的形式带她们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对她们来说是一种历练的机会,也是帮助他们开拓眼界,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的一种动力。”

西藏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是上海市政府、市教委对口援建学校。在该校援藏的上海体育教师发现,学校女生运动量很少,身体素质不是很理想,自主活动时能够选择的项目也很少。为此,上海援藏教师们以足球为抓手,培养高原女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以此增强女生的体质。

在上海援藏教师朱炯看来,足球项目确实能增强孩子们的体质。“援藏教师们以社团的形式组建起了女子足球队,没想到,高原的姑娘们踢得越来越有兴致,报名的女生也越来越多,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得到了家长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认可。”“从足球这一个体育项目出发,未来,我们将以点带面,丰富西藏女生的运动项目、增强体质水平,同时辐射整个学校的体育活动,最终帮助孩子们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除了国内的青少年足球、校园足球交流外,上海亦同时将校园足球以球会友的举措开展到国外。有16支球队近400名球员教练参加的2017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上,“以球会友”,亦成为中外参与者的共识。

为了让更多市民和学生了解这项赛事,组委会开通了赛事官方网站,比赛期间第一时间发布和记录各场比赛的赛报赛况、精彩瞬间和比赛成绩。主办方还在上海地铁8号线开出宣传专列——列车上布置了该项赛事的介绍,以及16支参赛球队的简介和照片。此外,赛事的相关视频报道,亦通过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在地铁、公交、楼宇等电视屏幕上滚动播放;邀请赛的揭幕战和决赛也在腾讯网进行了移动端的直播,共计17万人观看了这两场直播比赛;而五星体育频道则进行了17场比赛的录播。“原本在国内的电视屏幕上,只看得到中超、中甲的转播。能在转播中看到青少年业余比赛,身边的同学出现在镜头中,真的感到很开心。”一位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参与者说。

上海从2015年开始,已经连续三年举办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今年的赛事,以简洁的风格,热烈的气氛和富有中国特色的元素,彰显出各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活力激情与青春风采。

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持续办赛,不断创新办赛模式,提升办赛质量,把邀请赛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青少年足球品牌赛事。同时通过比赛,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本市乃至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持续发展,把上海打造成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国际交流的中心之一。”

该项赛事从创办之初就得到了海外华侨华人的大力支持,市华侨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足球作为世界第一的体育运动,早已发展成为了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和纽带,对于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促进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交流,提升青少年的团队精神、促进其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夏令营足球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五味夏令营
难忘的夏令营之旅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