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探究性教学方法

2017-09-18冯平木

魅力中国 2017年38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自主

冯平木

摘要:语文是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理解事物之间关系的关键。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交流能力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探究性教学,改变传统的“灌水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探究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自主;多读

语文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学生真正学好语文这门课,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明白掌握课本上的诗词背诵、阅读理解,更是要求提高学生的探究理解能力以及将语文知识运用于人际交往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通过寻找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考制度是应试教育模式,在这种制度之下,许多语文老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中都更加注重死记硬背,让学生记住古诗注解,阅读模板,将本应有活力的课堂变得极为死板。形成了语文教学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高考这场考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的教学思想,把对学生的语文教学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模式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并没有学习到语文的真正的内涵,只是学到了应试技巧以及僵硬的答题模式。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一味地讲解课本内容,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甚至有时候内容讲解不到位,导致学生对于课文理解得模模糊糊,但是学生自身能力不足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更遑论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这样的教学会导致学生的基础不牢靠,在后续的语文学习中埋下极大的隐患。学生没有正确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方法,那么对于新的知识学习接收起来可能就会更加的困难,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匮乏,学习成绩下降。

二、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先改变对于应试教育的看法,要注重语文带给学生的人文文化以及思想的教育影响、语文的真正的内涵而不是一味地注重学生的语文分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便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从被动灌输知识变成主动学习。要改变学生以往的被动式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就要培养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培养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自主进行探究的能力。通过改变学生以往过于强调记忆背诵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同探究,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一同在探究中进步,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以下是几点探究性教学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在这个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熟悉掌握知识,还能够通过老师在教学时的一些引导问题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老师把课堂的主导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产生对课堂的责任感。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不仅只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科,所以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到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与生活实际结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背诵课本或者是学会解题答题,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文学功底。

探究性的学习不是粗略的了解课文内容的表面,而是学生对更深层次的内涵进行探究。老师在探究过程中只是起一个引导性的作用,学生对一个方面的知识点研究透彻,从而形成从“点”延伸到“面”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度,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二)增强学生的素材积累

语文是一门需要慢慢积累学习的学科,不可能一蹴而就,想要学生学好语文,日常素材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师开始对课文进行讲解之前,学生对文中事件的发生事件和背景都应该查阅资料了解,无论是语文中的文言文、古诗词、现代文还是学生要写的作文,每一部分都需要学生有非常丰富的知识积累。老师在平时可以在教室或者办公室的角落放一些课外书籍,包括一些学生必读书籍、四大名著、国内外名著或者读者杂志之类的书籍提供给学生阅读。只有通过多阅读进行积累,才能在答题或者写文章时拥有大量的素材进行借鉴。特别是高中语文中涉及到的文言文的学习,文言文对于现代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文言文的一些字或词语和现代用词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这更需要学生在平时多看一些文言文的书籍,对于文言文特殊字词的用法有大量积累,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了解并且学习古人的用词习惯以及说话断句的语调。学生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才能拥有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的能力。语文與其余学科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比如像历史学科,在语文中涉及到的著名历史事件、有名历史人物的人物背景,通过多读多看将两个学科的知识串联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

语文在大多数的人看来都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实践性很弱,然而并非如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共同探讨阅读问题或者名人事件,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仅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还增强上课的趣味性,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在探讨中受益。除了这种简单的实践体验,还比如在话剧部分的教学上,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话剧的排演,让学生自己用话剧的形式把文章中发生的场景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自己代入了角色之中,揣摩角色的特点,学生对角色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刻。老师可以安排一些与学生一起出游的活动。比如一些名人、名地的游览,在游览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当导游的角色,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景点的特色,还能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师生感情。还比如“登高望远”、“雨后芭蕉”等等生活中容易见到的场景,切身实地的看见诗中描写的场景,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过,才能与诗人、与作者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在学生的日常中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们多看书多积累。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作为引导,多让学生主动发言谈论,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文学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自主
物理教学“四忌”
浅谈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结合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