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鞍子河的自然教育

2017-09-18蒋泽银罗星碧

绿色天府 2017年9期
关键词:步道保护地自然保护区

○文 / 蒋泽银 罗星碧

鞍子河的自然教育

○文 / 蒋泽银 罗星碧

鞍子河保护地位于四川省崇州市西北部,距离成都市仅100km,总面积150km2,是距成都市最近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大熊猫、川金丝猴、珙桐等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家园,也是邛崃山山系野生动物的重要通道。2015年被规划为“成都市第二水源地”,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包括: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对于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评价的准则;是各种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是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自1956年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立,经过60多年的发展,自然保护区已占国土面积的14.8%,保护区的建设初具规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保护工作。受制于人员与技术原因,保护区对自然教育的功能却没能较好地发挥与体现。2014年12月,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保护国际基金会(CI)、四川省林业厅、崇州市农村发展局、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组成鞍子河保护地共管委员会,从生态保护、科研监测、自然教育、游憩体验和社区可持续发展五大工作方向着手,开始了保护地的良好管理试验示范。在综合分析鞍子河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及资源情况后,明确了鞍子河在做好其他保护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将发展自然教育作为鞍子河的重要特色予以发展。

自2016年以来,鞍子河自然教育中心经历了团队的组建、系统化的培训、科研监测成果的转化等,使团队成员具备了自然教育的执行能力——课程的研发和设计、软硬件设施的准备及行政支持,创建了一整套自然教育中心的运营体系。现在已完成了六套课程的测试,这六套课程中包括一套专门针对中小学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另外五套是主题课程,同时也有针对暑假与寒假的夏令营与冬令营课程。

心老师为同学们进行自然解说

监测队员在课程中教授小学员安装红外相机

团队培训与讨论

团队的组建是准备工作的开始,鞍子河自然教育团队由鞍子河自然保护区长期从事一线保护工作的同事、保护国际基金会的专职自然教育讲师以及对外招募的实习生共同组成。团队组建以后,通过台湾自然教育团队的系统培训,通过一定的流程梳理鞍子河的自然教育资源并仔细甄别,然后进行安全评估、课程设计等;同时也将自然教育团队成员送到台湾参与当地的自然教育课程,学习了解各种自然教育活动的技巧、组织相关事宜。

课程从何而来?来源于对当地资源的了解,并需要将资源与知识转化为可以用于自然教育活动的内容。因此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可能开展自然教育的区域进行详细的资源盘点。课程设计初期,先后对鞍子河潜在区域的五条步道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资源盘点调查,绘制出了这五条步道的资源内涵表。在盘点后发现,有些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体现非常完整,由此可以从不同的功能类型来发散,同时可以结合生物多样性、物种栖息地、当地文化和资源利用等等衍生出更多的思路,而这些思路,便是课程研发的“原始素材”。

2016年8月-2017年3月,自然教育团队一方面接受自然教育系统的理论教育,一方面高频次的实地实践。这期间一共研发、测试了6套不同主题、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长的课程,类型包括自然解说、自然观察、自然美学和自然科学。每套课程从主题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科学验证、所需要的教材教具、人员配合等等,都是由团队自主计划和执行。

在课程研发和测试的同时,还必须解决自然教育设施设备。这些设施包括室内教室与室外的步道两部分。室内教室是将鞍子河保护区原有的宣教中心进行改造并配备相应的设备;室外的部分,现阶段主要开发了两条步道。

室内教室的改造:将原宣教中心一楼作为课程活动室,空间较大,可以操作一些室内游戏;二楼作为多媒体教室和手工操作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和合适的桌椅;三楼是一个集办公、图书和储藏功能的区域。在测试6套课程的同时,根据课程需要,不断添置一个自然教育中心所需要的用品和设备,目前已经较为完备。

因为场地本身的特点,室外课程场地以步道为主。因此步道的线路选择、道路安全和行走的舒适度是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分别对步道进行了修缮和改道处理,解决部分路段积水、垮塌等问题,以确保活动参与者的行走安全。除了步道本身的维护和管理外,还额外添置一系列的管理牌、解说牌、警告牌、禁止牌。每一块解说牌都经过反复踩点、知识点挖掘和科学验证、统一视觉设计等等重要的工序,这些解说牌可以与课程内容直接配套,在课程执行过程中起到非常好的辅助作用。

精心设计的课程在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完成、自然教育中心的硬件条件初步具备的情况下,鞍子河自然教育中心于2017年5月正式运营并推出了鞍子河自然教育中心下半年的课程安排。在为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提供10余场次的自然解说课程的基础上,每个月还有1-2个主题活动。在暑假期间已完成三期夏令营活动,第四期夏令营活动正在执行中。

鞍子河自然教育中心经过两年多的策划与准备,已具备独立运行的能力。相比国外和台湾的自然教育基地虽然还很年轻,但鞍子河自然教育中心以自然保护区(保护地)为基地,以本地的物种与生态系统发掘课程素材,以保护区员工和外部专家为主体开展自然教育的模式,只是中国众多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起点,将有更多的孩子有接受优质自然教育的机会,并种下关爱自然的种子。

鞍子河景观照

猜你喜欢

步道保护地自然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南省健身步道现状调查研究①
鹅卵石
步道砖掩饰不住此路的由来(外一首)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保护地栽培及存在问题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