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尚武”历史进程及其对全民健身的启示

2017-09-18陶羊羊田标

军事体育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尚武国民全民

陶羊羊,田标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8)

我国“尚武”历史进程及其对全民健身的启示

陶羊羊,田标*

(南京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与逻辑分析法,以时间阶段为主线梳理了我国“尚武”的历史进程,分析不同阶段的官方“尚武”特点,阐述了“尚武”与全民健身之间的内在关系。结合当下官方“尚武”的实际情况,对“全民健身”的发展提出建议:全民参与、完善法律法规、发挥政府职能,规范体育团体、协同发挥作用,政府官员或公众人物亲身示范,引发健身潮流。

“尚武”;寓兵于民;军国民;全民健身

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1],梁启超认为“尚武”是一个国家长久屹立不倒,文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尚武”逐渐形成尚武精神和尚武实践两部分,尚武精神继承了中国传统武艺精神,体现了崇尚武力、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内涵;尚武实践是在尚武精神的影响下形成的存在事实。“尚武”是统治集团为了达其统治目标以国家名义倡导强身健体的思想观念、制度设施及行为师范。我国“尚武”贯穿古今,古代军队的士兵训练、近代学校体育的兵操、现代的全民健身都是“尚武”的表现形式。本研究通过梳理官方“尚武”发展的基本脉络,对比我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官方“尚武”发展的特点并找到其共性,为我国当下“尚武”——全民健身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

1 我国“尚武”历史进程

1.1古代“尚武”:“寓兵于民”的军事训练

奴隶社会后期,国家分裂,各君主为了生存和掠夺他国资源,不断进行军事训练来巩固统治,这种尚武的风气逐渐成为“国之大风”[2]。封建社会的君王推崇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教育六艺中的“射”“御”都是“尚武”的具体体现。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明阳玄学”,中国封建统治者希望百姓遵礼守德,独善其身,由于霸者的摧荡,军事体育是中国古代“尚武”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寓兵于民”思想影响下的军事训练。

“寓兵于民”是将军队融入老百姓(农民)之中[3],这种思想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突出的表现在兵役上。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繁多,但无论是哪种兵役制度,青年男子都要进行军事训练。如西晋时的世兵制,入了军籍的人有战争时去打仗,没有战事时,农忙的时候去干活,农闲的时候去训练;隋朝时,改革军户变民户,实质上从民兵分离到民兵合一,他们平时从事农作生产,农闲时参加训练;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兵役制度,凡适龄男子都是国家的战士,平时从事生产,战时随军打仗[4]。

纵观每个朝代会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兵役制度,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废弃兵役制度,这说明统治者深知“尚武”关系国家的气力,是国家的大事,所以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非常重视军事训练。

1.2近代“尚武”:竞争求存的“军国民”

工业革命后,相比中国的闭关锁国,西方国家经济、军事发展如火如荼。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从此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列强一次次的侵略也让国人认识到想要生存下去必须改革。梁启超把“尚武”当作国民之元气,杨度更将“尚武”精神作为民族复兴之利器[5]。近代官方“尚武”主要体现在兴办军事学堂,将体操列入正科,学习内容“必寓军国民主义”,近代“尚武”的发展离不开“军国民”教育,它是以军事体育训练和尚武教育为手段,对学生和全国国民进行训练,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养成军人的品德和能力,使学生和全体国民成为预备役的教育[6]。

近代“尚武”的发展可以从学校体育法规中体现,1904年《奏定初等小学堂》教育宗旨是在忠君爱国的基础上,通过调理儿童身体,促进其发育;《奏定高等小学堂》教育宗旨是锻炼和加强国民身体气力[7]。近代官方“尚武”虽然只在学校体育中明确说到锻炼国民身体,但是它不仅仅限于学生,学校“尚武”的发展可以引起社会的“尚武”风潮。1912年国民政府成立以后设教育部,蔡元培出任教育部总长,提出“军国民教育”;1914年继蔡元培之后的教育总长范源濂发表《今日世界大战中之我国教育》,他的教育理念也是积极推行军国民教育,还强调全国皆兵是充实国力最好的制度,各级学校实施以兵式体操为主的体育课程[8]。中国近代“尚武”的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在学校体育法规上,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新文化运动,学校体育法规从指导思想、内容、项目、手段上虽都发生了变化,但都没有脱离“尚武”的导向。

1.3现代“尚武”:为人民服务的“全民健身”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治、经济得以稳定,体育事业也能够逐步健康发展,“尚武”不仅仅是增强气力,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全民健身”是现代“尚武”的重要举措。自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到“十二五”规划,国家和政府对体育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全民健身”不单单是全国人民来健身的字面上的含义,它还包含全民健身计划、事业、工程、战略思想等内容[9]。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之后,又颁布各工程各阶段的方案,各省为保障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又出台各种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和实施,都离不开国家的立法保障和政府的指导与支持。各省市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增设公共文化宫、文化馆、体育场、全民健身路径等,为官方“尚武”的普及提供现实保障。

2 古代、近代、现代“尚武”之分析

通过搜集整理《中国体育通史》《中国古代兵制》和《中国体育思想史》等史料和文献,发现我国“尚武”具有以下特点(表1)。

表1 古代、近代、现代“尚武”对比

2.1 “民”是参与主体,性质由强制转变为自由

无论是“寓兵于民”“军国民”,还是“全民健身”,实施“尚武”的主体都是民众。“寓兵于民”的参与人群是青年男子、壮丁;“军国民”的参与人群主要为军队士兵、青年学生;而“全民健身”则是全部公民。从参与人群的范围来看,随时间的推进参与人群范围越来越广,从原先的限定的部分人群发展到现在的全体,从参与性质来看,由最初的强制执行逐渐转变为政府引导,民众自愿。

2.2国家立法保障,政府推广实施

古代“尚武”主要靠兵役、徭役法来维持;近代“尚武”开始颁布了专门的体育法规,将体育写进法律之中,明确了其法律地位;现代“尚武”不仅颁布了总的体育法规,还对各项目管理办法、竞赛规则、等级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不仅为“尚武”提供了立法保障,政府还积极推广,“尚武”不是仅存于字面上的,还以实际载体进入民众的生活,现代的全民健身就是官方“尚武”推行的重要路径。

2.3官方“尚武”历程是体育普及化的过程

从古到今,“尚武”参与人群范围越来越广,从古代的青年男子到现代的全民,从士兵到现在的所有民众;体育项目上趋于多样化,从古代的民族武艺到现代的各类运动项目;团体组织从无到有、到政府引导、到官方和民间组织协同发挥作用;法律法规趋于完善,从没有专门的体育法律到现代颁布各项体育法律法规并加以实施。“尚武”的历史进程在向广泛的、普遍的、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和改变,它的历程实质上就是体育普及化的过程。

2.4 “尚武”与全民健身的内在统一

“尚武”是全民健身贯彻和实施的内在起点,自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已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程度已成为国家抵抗外来侵略、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当下大力推行有战略意义。造福子孙后代的和长远生命力的全民健身,其目的就是将“崇尚勇武,强健体魄”的尚武精神继承发扬,实现保家卫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充分诠释了“尚武”与全民健身的内在统一。

3 “尚武”对全民健身的经验和启示

3.1全民参与,共筑大计,保家卫权

从古代历朝更换、近代鸦片战争战败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可以看出:“尚武”不是一个人的事业,是全民的事业,要想保家卫国,抵御入侵外敌与武装颠覆应不分男女、不分老少、全民参与,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实行的是全民皆兵制,《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西夏的国民孔武有力,全民都是士兵,所以每个人都能战斗,没有士兵和农民的区别;《辽史后妃记》中记载辽国是在马上为家,后宫中的妃子都擅长骑马射箭,没有谁落后[10]。国防安全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保障,要求部队的士兵身体健康、骁勇善战,需要广大国民的身体健康为基础。“尚武”是身体健康的必要选择,在锻炼身体气力同时还锻炼心理毅力,而且这个体育锻炼不是某些少数人,只有全民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共筑国防大计,保家卫国。

3.2完善法律法规,发挥政府职能

法律制度既是国家治理思想的体现,也是推行其治理思想的有效保障。国家应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有关的法律法规,使其有法可依;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社会和文化职能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为全民健身的推广和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健身服务体系,强化国家对全民健身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3.3规范体育团体,协同发挥作用

现代体育团体数目繁多,质量良莠不齐,政府应规范体育团体,营造体育团体的良好发展氛围。广纳民间体育团体,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宗旨,在健身项目、手段、宣传等方面协同合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元化的健身需求共同努力。

3.4政府官员或公众人物亲身示范,引发健身潮

行为示范是治理思想被民众认同而大众化普及化的有效路径。政府官方或公众人物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他们做的事很容易得到群众的认同并且普及。政府官员或公众人物应积极宣传健身的好处,同时以身作则、亲身示范,力求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普及体育,引发健身潮流。

3.5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

“尚武”在中国一直延续,即使在威压的古代也有其发展的空间,一方面是“尚武”自身的发展特点,另一方面是“尚武”不断吸纳新思想,改革创新,适应新社会。全民健身发展也应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包括服务体系的创新、交流模式的创新、资源整合的创新等,政府在其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1] 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全国体总文史资料编审委员会编. 中国近代体育文选 体育史料 第17辑[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7—18.

[2] 季朝新.论体育尚武精神[J]. 体育文化导刊,2015(10):203—206.

[3] 王中.寓兵于民的经济与社会效能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6):5—7.

[4] 黄水华.中国古代兵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 张冀.晚清民初尚武思潮的缘起和五四激进主义的发生[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0, 24(4):1—7.

[6] 陈晴.军国民教育思潮对当代军事体育及国防建设的启示[J]. 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 23(2):1—5.

[7] 王增明.近代中国体育法规[M]. 中国体育史学会河北分会,1988:193.

[8] 崔乐泉.中国体育思想史近代卷[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0.

[9] 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

[10] 杨向东.中国体育通史第2卷960—1840年[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03+111.

China′sOfficial“Martial”HistoricalProcessandtheInspirationofNationalFitness

TAO Yang-yang, TIAN Biao

(Nanj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Nanjing 210018, China)

Carding official “martial” historical process with time order, this paperused comparative and analysis on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official “martial” development main body is “people”, the government absorbed ideas for improvement and promulgated laws to guarantee implement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national fitness at present. 1).the national do exercise together to protect our homes and country; 2).perfec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3).government official or officer demonstrate of exercise to lend a fitness trend; 4).start from the actual and fact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fitness.

official “martial”; army farming; national military; national fitness

2017-02-28

陶羊羊(1991—),女,安徽宣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文化传播、运动训练。*通信作者:田标(1970—),男,江苏盐城人,教授。研究方向:体育史、体育哲学与体育文化。

G80-051

:A

:1671-1300(2017)02-0106-04

猜你喜欢

尚武国民全民
全民·爱·阅读
一直难忘
高地
"国民健康监测"专栏导读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崇德尚武 弘扬国粹本刊总编与释德扬法师走访湛江少林学校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尚武精神:近代习武群体的凝聚力与社会思潮的影响力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