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双酚A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17-09-16崔小明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7年4期
关键词:聚碳酸酯双酚生产能力

崔小明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燕山分院,北京102500)

市场研究

国内外双酚A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崔小明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燕山分院,北京102500)

分析了国内外双酚A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2016年,世界双酚A的总产能为6 874 kt/a,2015年的消费量为5 562 kt,预计2020年的需求量将达到6 250 kt。2016年我国双酚A的产能为1 210 kt/a,消费量为1 306.4 kt,预计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1 750~1 800 kt,同时指出了双酚A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我国今后的发展建议。

双酚A 生产 消费 市场分析

双酚A(Bisphenol A,BPA)是由苯酚和丙酮缩合而成的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砜树脂、聚苯醚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多种高分子材料,也可用于生产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热稳定剂、橡胶防老剂、农药、涂料、农用杀菌剂、油漆以及紫外线吸收剂等精细化工产品,用途广泛。

双酚A的工业生产一般采用苯酚和丙酮为原料,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经缩合反应而得。所用催化剂有硫酸、氯化氧或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等,其中离子交换树脂是常用的催化剂[1-2]。

1 世界双酚A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

1.1生产现状

近年来,世界双酚A的生产能力稳步增长。2010年,世界双酚A的总生产能力为5 580 kt/a,2016年增加到6 874 kt/a。近几年,除了东北亚地区的中国大陆之外,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双酚A的生产能力基本没有变化。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东北亚地区,其中东北亚地区的生产能力为3 452 kt/a,约占世界双酚A总生产能力的50.22%;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 052 k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5.30%;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 325 k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9.28%;中东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155 k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25%;中东地区的生产能力为270 k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3.93%;东南亚地区的生产能力为590 k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8.58%;中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30 k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0.44%。世界双酚A生产企业大都配套建有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等下游产品,全球商品量较少。中国大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双酚A生产国家,其生产能力为1 210 kt/a,约占世界双酚A总生产能力的17.60%;其次是美国,其生产能力为1 052 k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5.30%;再次是韩国,生产能力为980 k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4.26%。科思创公司(原来的拜耳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双酚A生产厂家,生产能力为1 175 kt/a,约占世界双酚A总生产能力的17.09%,分别在美国、中国大陆、比利时以及泰国建有生产装置;其次是沙比克创新塑料公司,生产能力为908 kt/a,约占世界双酚A总生产能力的13.21%,分别在美国、荷兰和西班牙建有生产装置;再次是中国台湾南亚塑胶公司,生产能力为570 kt/a,约占世界双酚A总生产能力的8.29%,分别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建有生产装置。2016年世界双酚A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所示[3-4]。

表1 2016年世界双酚A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1.2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2015年,世界对双酚A的需求量为5 562 kt,其中北美地区的消费量为968 kt,约占总消费量的17.40%;中南美地区的消费量为12 kt,约占总消费量的0.21%;西欧地区的消费量为957 kt,约占总消费量的17.21%;中东欧地区的消费量为113 kt,约占总消费量的2.03%;中东地区的消费量为289 kt,约占总消费量的5.20%;东北亚地区的消费量为2 709 kt/a,约占总消费量的48.71%;东南亚地区的消费量为458 kt/a,约占总消费量的8.23%;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消费量为56 kt,约占总消费量的1.01%。中国大陆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双酚A消费国家,消费量为1 293 kt,约占世界双酚A总消费量的23.25%;其次是美国,消费量为968 kt,约占总消费量的17.40%;再次是韩国,消费量为696 kt,约占总消费量的12.51%。预计2015—2020年,世界双酚A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2.4%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总消费量将达到6 250 kt。需求增长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地区的中国大陆和中东地区,其中中东地区是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约8.8%;其次是中国大陆,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约6.8%。

双酚A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2015年聚碳酸酯对双酚A的需求量为3 532 kt,约占世界双酚A总消费量的63.50%;环氧树脂的需求量为1 904 kt,约占总消费量的34.23%;四溴双酚A(TBBA)的需求量为71 kt,约占总消费量的1.28%;其他方面(如不饱和聚酯、聚丙烯酸酯等)的需求量为55 kt,约占总消费量的0.99%。2015—2020年,聚碳酸酯和环氧树脂仍将是双酚A最主要的消费领域,聚碳酸酯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0%,而环氧树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0%。

2 我国双酚A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

2.1生产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无锡树脂厂(现蓝星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最早引进波兰Polimex公司离子交换树脂法技术,建成10 kt/a双酚A生产装置以来,我国双酚A的生产能力稳步增加,尤其是2007年之后,先后有德国(上海)聚合物有限公司(现上海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香港建滔集团惠州忠信化工有限公司、上海中石化三井化工有限公司(SSMC)、中石化三菱化学聚碳酸酯(北京)有限公司、长春化工(江苏)有限公司、山东利华益维远化工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台湾南亚塑胶工业(宁波)有限公司等的双酚A装置建成投产。截止到2016年12月底,我国双酚A的总生产能力达到1 210 kt/a,是世界上最大的双酚A生产国家,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17.60%。在现有的8家双酚A生产企业中,只有蓝星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和山东利华益维远化工有限公司2家企业为国内企业,生产能力合计为270 kt/a,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22.31%;其余6家均为合资或者独资企业,生产能力合计为940 k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77.69%。2016年我国双酚A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2所示[4-5]。

表2 2016年我国双酚A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2.2进出口情况

根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双酚A的进口量为278.8 kt,2013年进口量达到近几年的最高值,为586.3 kt,2016年进口量下降到405.7 kt,同比减少约24.03%,2017年1—6月的进口量为212.1 kt,同比增长约5.09%。在进口的同时,我国双酚A也有少量的出口。2005年的出口量为9.3 kt,2010年为6.9 kt,2016年为1.1 kt,同比增长约83.33%,2017年1—6月的出口量为2.3 kt,同比增长约327.38%。2005—2017年我国双酚A的进出口情况见表3所示。

近几年,双酚A进口单价最高的为2011年的2 096.92美元/t,2016年的进口单价为1 030.75美元/t,同比减少12.33%;出口单价最高的为2008年的2 677.54美元/t,2016年出口单价为1 557.4美元/t,同比减少4.48%。

表3 2005—2017年我国双酚A的进出口情况

2.3消费结构现状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双酚A的表观消费量稳步增长。2005年的消费量为309.5 kt,2010年的消费量为724.3 kt,2005—2010年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8.54%。2016年的表观消费量达到1 306.4kt,同比增长约1.01%,2011—2016年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6.55%。相应的产品自给率2005年为12.92%,2010年为40.31%,2016年为68.89%。2005—2016年我国双酚A的供需变化情况见表4所示。

表4 2005—2016年我国双酚A的供需情况 kt

我国双酚A的消费结构与国外发达国家不同,最大的消费领域是环氧树脂,其次是聚碳酸酯,此外双酚A还用于生产聚砜树脂、聚苯醚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其他高分子材料,以及用于生产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热稳定剂、橡胶防老剂、农药、涂料等精细化工产品。

2016年我国双酚A的消费结构为,环氧树脂对双酚A的需求量约占总消费量的63.5%,聚碳酸酯的需求量约占32.1%,其他方面的需求量约占4.4%。

(1)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是我国双酚A最大的消费领域,其下游应用领域主要有涂料、覆铜板以及风电叶片等。我国电子电气、涂料和复合材料等产业持续发展,受这些产业需求增长的拉动,环氧树脂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在规模上,我国现已成为全球环氧树脂最重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涂料领域方面,由于国内近年来集装箱与船舶建造、以及桥梁等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的增长,大大拉动了环氧树脂在涂料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印刷电路板产业一直保持着每年平均15%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自2006年起,我国取代日本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印刷电路板产出国,由此也带动了电子级环氧树脂需求的大幅增长。

风力发电在可再生能源中是除水能资源外,技术最成熟、最具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未来其装机容量仍将稳步提升。目前,风机叶片用的复合材料增强树脂主要是环氧树脂,该领域也是拉动双酚A消费增长的一个动力。

目前,国内环氧树脂市场结构性失衡仍是目前困扰树脂发展的一大问题,即基础型树脂产品供应过剩,特种型产品对进口依赖较大。我国环氧树脂企业多在通用型环氧树脂方面激烈竞争,而耐热、阻燃、水性、高纯等系列产品的市场多由进口产品占领。

由于基础的环氧树脂技术门槛较低,前几年产能急剧扩张,加之环保、安检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环氧树脂行业供应过剩越来越明显,后续新增产业也比较有限,而且很多项目也有被推迟或搁浅的可能,今后环氧树脂扩能速度减缓。2016年,我国环氧树脂总产能约为1 940 kt,较2015年仅仅增长约2.6%。由此导致在未来几年,环氧树脂对双酚A需求增长贡献不大,行业发展趋于平缓,预计2020年在双酚A的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将下降到约50.0%。

(2)聚碳酸酯。聚碳酸酯是我国双酚A第二大消费领域。我国聚碳酸酯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但一直到2005年以后,随着上海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帝人化学、三菱气体化学等跨国公司在国内投资兴建聚碳酸酯项目,才使我国聚碳酸酯的生产步入正轨。2015年,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采用自有非光气法技术新建的100 kt/a生产装置建成投产,改写了国内无万吨级以上自主研发聚碳酸酯生产装置的历史。同年,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界面缩聚光气法技术新建的65 kt/a生产装置建成投产。截止到2016年12月底,我国聚碳酸酯的生产能力达到870 kt,约占世界聚碳酸酯总生产能力的17.0%。

由于我国聚碳酸酯产不足需,目前每年都得大量进口。根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聚碳酸酯的净进口量为969.0 kt,2016年达到1 095.8 kt。

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丰厚的利润吸引了国内外企业纷纷计划新建或者扩建聚碳酸酯生产装置。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将采用沙伯创新塑料子公司提供的世界领先的非光气法聚碳酸酯制造技术,合资在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SSTPC)新建260 kt/a聚碳酸酯生产装置;菱优工程塑料(上海)有限公司计划将现有装置生产能力扩增到200 kt/a;台湾奇美公司计划新建75 kt/a生产装置;日本帝人计划将现有装置生产能力扩增到220~230 kt/a;阳煤集团青岛恒源化工有限公司计划采用非光气法新建100 kt/a生产装置;烟台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计划新建100 kt/a生产装置;山东利华益集团计划新建100 kt/a生产装置;福建环球联合化工有限公司计划新建130 kt/a生产装置;福建泉州恒河化工有限公司计划新建100 kt/a生产装置等。如果这些装置均能够按照计划实施,预计到2020年,我国聚碳酸酯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 600 kt/a[6]。

今后几年,随着大型公共建筑设施以及高速公路隔音墙的建设,预计聚碳酸酯在板材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加强;随着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交通工具塑化轻质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聚碳酸酯在汽车车窗玻璃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大;国内高速列车的快速发展、国产大型飞机项目的逐步推进,为聚碳酸酯在高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良好契机。预计计算机和家用电器领域对聚碳酸酯的年均需求增长率为6%~8%,铁路、公路、机场及城市建设对中空阳光板的需求强劲,对聚碳酸酯年均需求增长率为8%~1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光盘消费国家,但随着视频网站的大量涌现,在线收看也对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VD)销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从长期来看,光学媒体方面对聚碳酸酯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压缩。预计2020年聚碳酸酯对双酚A的需求量所占比例将提高到约45%左右,是推动我国双酚A发展的主要动力。

加上双酚A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预计到2020年我国对双酚A的总需求量将可以达到1 750~1 800 kt。

2.4市场价格

受上游苯酚/丙酮以及下游环氧树脂以及聚碳酸酯等市场价格的影响,近几年,我国双酚A的市场价格总体呈现不断下降的发展态势。2013—2014年期间,我国双酚A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2013年1—2月,双酚A(聚碳酸酯级)的市场价格超过14 000元/t,2月更是涨到15 100元/t附近,3月产品价格开始进入下跌通道。12月以全年最低价格12 200元/t收尾。2014年1—6月,价格基本稳定,7月之后,由于部分装置停产检修,导致供应趋紧,加上原料价格发生上涨,使得市场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增长。7月份市场价格上涨到13 500元/t,11月上涨到全年最高价格16 100元/t。随着检修装置的先后投产,以及原料价格的下跌和下游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等产品价格的下降,双酚A的市场价格也开始出现下降。12月下降到13 700元/t。2015年价格持续下降,最高价格为2月的13 750元/t,最低价格为12月的8 400元/t。2016年虽然继续维持低价位运行,但整体却呈现出震荡上行的趋势。1—3月价格维持在8 100~8 200元/t,4—9月维持在8 600~8 900元/t,10月之后价格开始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12月以9 400元/t的全年最高价格圆满收尾。

3 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我国今后的发展建议

3.1未来的发展趋势

(1)在双酚A生产中,离子交换树脂法仍将是今后生产工艺发展的主流。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进一步降低能耗物耗,提高产品收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今后研究开发的方向。

(2)欧美市场发展放缓,亚洲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地区。在北美和欧洲地区,双酚A行业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加上由于发达国家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因此,未来几年,欧美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对双酚A的需求量相对稳定,增长幅度有限。但在亚洲其他地区,尤其是我国,由于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对双酚A需求也随之增长,由此导致世界双酚A的需求量仍呈现整体增长的态势,但增长幅度将有所减缓。

(3)世界双酚A将向技术先进、聚碳酸酯级品质和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从消费结构来看,未来世界双酚A的消费结构仍将以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等为主,消费结构整体变化不大。

(4)我国双酚A的消费仍将以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为主,但消费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环氧树脂领域所占比例将减少,而聚碳酸酯领域所占比例将逐步提高。双酚A的未来市场主要取决于聚碳酸酯的发展潜力,一旦该领域需求减弱,势必影响双酚A产业的发展。

(5)从双酚A未来的价格走势来看,今后双酚A与原料酚酮走势的关联性将进一步提高,鉴于苯酚丙酮产能急剧增加,苯酚丙酮市场在低价位区间运行的概率较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双酚A市场的上下浮动空间。加上双酚A市场同时受到下游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进出口,产量和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因而市场价格仍将维持在较低价位运行,大幅度跌涨的可能性很小。

(6)未来我国双酚A的生产能力仍将不断增长,导致供需局势发生变化。今后几年,我国仍将有一些企业计划新建或者扩建双酚A生产装置,而且多以行业配套为主,主要配套下游聚碳酸酯装置,如果这些装置均能按照计划实施,预计到2020年,国内双酚A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2 000 kt/a,届时我国双酚A的供需格局也将发生较大转变,供需将达到平衡,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进口货源将逐步下降,一方面是中国双酚A国产供应量的增加,再者是鉴于国内原料酚酮价格走势及双酚A的供需状况,内外盘倒挂的状况或使得进口产品望而却步。同时,由于我国双酚A生产能力的不断增长,出口量也有可能会有所增加。

(7)反倾销措施对我国双酚A的进口格局影响不大。从近几年进口来源地看,我国双酚A进口主要来自中国台湾、泰国和韩国等国家或地区。虽然我国先后于2004年、2007年和2012年多次对相应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双酚A实施了反倾销,结果是韩国所占比例有一定下降,但影响幅度有限,影响比较大的是中国台湾地区,2016年同比下降约46.04%。但反倾销措施导致未涉案国家或地区同类产品大量出口到中国,降低了保护国内产业的效果。2012年,泰国PTT公司150 kt/a双酚A装置运行,其本土双酚A消费有限,销往中国的产品不含关税和反倾销税,运费低廉,成本优势明显,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双酚A进口来源国家,2016年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34.78%。所以总体上来讲,反倾销措施对我国双酚A未来的进口格局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3.2我国双酚A行业未来的发展建议

(1)目前我国双酚A生产装置均采用引进技术,在很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双酚A进一步发展和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而加快国产技术的开发迫在眉睫。此外,还应该不断完善现有生产技术,开发新型催化剂和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重点解决高效催化剂的开发和产品回收精制工艺的研究方向,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应该积极开发新的原料来源,并尽快实现产业化,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双酚A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2)借鉴国外发展战略,形成一个从异丙苯、苯酚/丙酮、双酚A一直到聚碳酸酯或环氧树脂产业链,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3)加快双酚A新的应用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力度,进一步拓展双酚A市场。此外,积极拓展途径,扩大出口,以确保双酚A及其相关行业健康稳步发展。

[1] 周鹏飞,虞节中.浅谈双酚A生产工艺[J].石化技术,2015(2):62-64.

[2] 薛祖源.双酚A生产工艺技术现状及展望[J].化工设计,2006,16(2):3-10.

[3] 范学忠,张蓓.双酚A行业趋势[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4,22(4):6-9.

[4] 张蓓.双酚A生产亏损 行业面临多重困难[J].中国化工信息,2015(34):17-18.

[5] 李敏.2015年中国双酚A市场分析及前景展望[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6(8):55-57.

[6] 崔小明.国内外聚碳酸酯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7,33(1):18-23.

SupplyandDemandStatusofBisphenolatHomeandAbroadanditsDevelopmentProspect

Cui Xiaoming

(SINOPECBeijingResearchInstituteofChemicalIndustryYanshanBranch,Beijing102500)

The production,consump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bisphenol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analyzed.The total global production capacity of bisphenol was 6 874 kt/a in 2016 and consumption was 5 562 kt/a in 2015.It is forecasted that the consumption will reach about 6 250 kt/a in 2020.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bisphenol was 1 210 kt/a and consumption was 1 306.4 kt in China in 2016.It is estimated the consumption will reach about 1 750-1 800 kt/a in China in 2020.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isphenol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bisphenol A,production,consumption,market analysis

2017-07-28。

崔小明,男,1966年出生,199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情报调研和信息研究工作。

1674-1099 (2017)04-0017-06

:FQ323.5

: A

猜你喜欢

聚碳酸酯双酚生产能力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提高母猪生产能力的措施
食品用塑料包装中双酚F和双酚S迁移规律的分析
双酚A型氰酸酯泡沫塑料的制备与性能
聚甲基亚膦酸双酚A酯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氮-磷-硫膨胀型阻燃剂在聚碳酸酯中的应用研究
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化学改性研究进展
聚碳酸酯在高注射速度下成型超薄导光板的仿真试验分析
我国PVC糊树脂生产厂家概况
2015年我国聚丁二烯橡胶主要生产厂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