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7-09-15鲍旭东

魅力中国 2017年24期
关键词:水源供水突发事件

鲍旭东

摘要:社会不断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然而水资源却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水资源匮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用水需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将我国现有的供水系统创新、完善,将水资源合理利用,节约水资源,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然而,城市供水系统在运行期间常常会因为多种原因导致供水系统瘫痪,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这对人们用水安全来说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对关于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建设思考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字: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应急体系建设

一、当前存在于我国城市供水安全中的安全问题分析

(一)水资源短缺,同时污染加剧

虽然我国的水资源众多,但是人均水资源还很匮乏。由于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衡、气候条件存在差异性等特征的影响,也让能够开发出的水资源不多。所以,我国依然是缺水大国。因水资源匮乏,导致城市用水量产生不足问题,水资源的供需逐渐突显出矛盾,也相对给城市工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此外,我国的水资源污染程度在不断的加剧,特别表现在工业的发达地区。产生水资源污染的因素众多,例如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城市内湖泊的严重富营养化、城市供水过程中管道破损以及接口缺少严密性等等。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因素条件下,都会导致地下水产生严重程度的污染,进而威胁城市供水安全。

(二)水网缺少完善性,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纵观当前的城市供水网运行情况,存在所设计的供水管网不能够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现状。依照全国城市供水年漏损量大约为100亿m3的统计结果,表明不仅对于供水水质以及安全性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减少管道应用年限,降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水资源也可能遭遇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的浪费,都会限制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充分发挥。

(三)城市供水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较弱

出现突发事件,主要是在水源地、管网水污染内具有体现。解决管网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不具有较大的难度,不会对于供水安全产生严重的危害。但导致水源地的突发事件包含有很多形式的污染方式,因而广泛的导致水污染问题,处理起来相对有难度,也会极大的影响供水安全性。对于应急处理的充分发挥,可影响到城市供水能力。现下国内的城市供水系统还不具有较强的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能力,包括应急装备、应急策略都缺乏健全完善性。

二、供水安全保障

(一)加强原水管理

开放的、资源紧张的水源是供水系统中相对脆弱的一环,极易遭到破坏,保障水源安全一方面要加强水质监测和潜在危险源监控,但仅仅靠监测特征污染物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备用水源建设,目前供水企业大多过分依赖水质条件好的水源,相对忽视备用水源建设,城市实质上还是处于供水水源单一的局面,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基本上很难在短时间启用备用水源。

(二)加大对于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城市供水应该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满足诸多用水标准的淡水以及海水、通过处理以后获得满足用水标准的雨水和污水等,切实的做到节流。例如,对于海水的利用,需要强化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促使海水利用产业化的实现;利用雨水,能够将地下水位进行提升,进而显著的降低城市排水压力,达到解决城市供水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此外,重视科学的利用城市水资源,加大跨流域调水力度,将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现象进行改变,进而显著的提升利用水资源的效率。

(三)重视将城市供水科技投入力度提升,确保水资源质量安全

通过加大科技的投入,不断的研发出先进性的技术以及净水的工艺。所以,各级政府需要高度的关注创新净水设备,积极的进行科学研究,并采取新技术。对于在水资源内产生的三氮污染物质问题,需要不断的开发以及应用高效复合生物滤池和电化学处理等有效的去除设备以及技术。此外,对于地下水质的差异性,要加大处理劣质地下水技术的研究力度,增强设备性能,对于设备检修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充分的发挥出净水设备作用,将城市供水水质进行提升。

(三)供水安全应急体系建设

目前,供水企业基本都制定有防范各类灾害或突发事件的供水保障应急预案,基本形成了初步的应急管理系统,但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应急管理工作经常还是手忙脚乱,处理危机大多都是紧急动员和人海战术,应急资源未得到最优化配置。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应急管理和资源信息“两张皮”,基础数据与运营机制没有理顺,写的、说的、做的不一致,没有实现线上和线下的联动。供水安全保障与应急建设是“技术+管理”的工作,纯技术或纯管理思路构建不了一个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解决问题的方向在于信息化,而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利用信息流调动人员流、物资流是后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此外,还应在管理上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架构体系,形成自上而下、覆盖全面的应急管理工作网络;在实施上建立健全覆盖制水生产、供水服务、工程施工等全方位的供水保障应急预案体系,并加強培训和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异常情况,人人都能参照预案内容做到正确处置。

结束语:城市供水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如何满足用户对水压、水质及水量的要求,是一个体系化的问题。供水安全就是要保障水资源在运行过程中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达到优质供水、充足供水、平衡供水、持续供水的目标。而如何在供水企业的积极努力下,以公众为核心,以整体性思路、协同化方法为抓手,主动应对、科学防范,致力于实现为用户提供优质水、放心水、满意水,需要我们共同去关注、去研究、去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郑,王祝来,张勇,杨明明.城市供水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研究[J].灾害学,2006,(02):106-109.

[2]陈显利,徐野,李沈平,毕希.加强我国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建议[J].中国给水排水,2009,25(14):25-27.

[3]杨铭威,石亚东,盛东,朱信华.城市供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水利经济,2009,27(06):32-35+68-69.

[4]沙金霞.城市供水预报与应急调度技术研究及应用[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水源供水突发事件
山西力推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
叠压供水技术在城市供水中的应用分析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水源探测器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农村片区供水模式探究
水源头
寻找水源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