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杨鹤对明末起义军的招抚政策

2017-09-15许明玉

魅力中国 2017年24期

摘要:天启七年(1627)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于陕西,起义初期,明政府任用杨鹤主持陕西三边军务,杨鹤采用“休兵养民”的招抚政策,从蠲赈和移民两项降后安置入手,试图平息叛乱,但其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因明政府蠲赈补力,明将领斩杀降将等原因,导致出现旋抚旋叛的局面。崇祯四年(1631)年神一魁复叛,明以杨鹤“主抚误国”逮其论戍,标志着抚局彻底失败。

关键词:杨鹤;招抚政策; 蠲赈移民;杀降

明末政局混乱,土地兼并加剧,税制败坏,致使社会矛盾更加积聚。万历末年至天启年间,陕西灾害频仍。民不聊生,天启七年(1627)年澄城饥民不满知县张耀斗催科加赋,遂纠众墨其面,杀知县,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一、杨鹤招抚之背景

“秦地山高土厚,其民多齐力,好勇敢斗,故六者之乱,亦始于此。”因陕西地高人勇,且“关中频岁昆,有司不恤下。”致使明末起義率先在陕北爆发。早在天启年间,陕西地区就已开始出现变乱,但时任陕西巡抚的乔应甲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只认为是饥民变乱,不久便会平定。给事中薛国观指出:“贼之炽也,由乔应甲抚秦,置盗劫不问,实酿其祸。认为起义军由于巡抚乔应甲置盗劫不问所以才开始慢慢壮大。《明史》亦载“天启末,魏忠贤党乔应甲为陕西巡抚,朱童蒙为延绥巡抚,贪黩不诘盗,盗由是始。”指出因乔应甲,朱童蒙等人贪污受贿则导致群盗而起。由此而知,在明末起义初起之时,地方官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起义开始蔓延。

在起义军初起之时即天启七年至崇祯元年,饥民为主要成分。由于地方官员未引起足够重视,起义军初起之时,未采取相应措施,导致边兵加入,为起义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势头更盛,引起明政府重视。崇祯帝在总督武之望死后,群臣忌惮陕西流贼四起,皆避而推举杨鹤,因而于崇祯二年即1628年召见杨鹤,使其行使陕西三边军务。在杨鹤继任陕西总督之时,起义军已成蔓延之势,由于灾害加剧,地方官员并未采取有效措施赈济灾民,致使陕西灾民纷纷加入起义军。而在崇祯二年年底,明政府面对清军威胁,又调遣各地精锐进京勤王。此时陕西的起义局面,使得杨鹤不得不寻求一种更为平和的方式即招抚政策。

二、“休兵养民”的招抚政策

崇祯二年(1629)年3月杨鹤经群臣众推代武之望总督三边。崇祯特在平台召见杨鹤并问其平乱方略,杨鹤对曰:“清慎自持,抚恤将卒而已。”早在崇祯元年,杨鹤就曾上书崇祯帝,提出自己对政局的看法。陕西起义蔓延,且主剿兵力不够,最为重要的是杨鹤认为当今之世,小民元气已伤,如人重病,才稍有起色,最为紧要的是培养元气。

明政府亦对杨鹤招抚政策全力支持。命御史吴甡赍金赈陕西饥荒,招抚流盗。

而杨鹤的招抚政策并不是空谈无论,他指出要从两方面入手,蠲赈和移民。前者主要是靠国家或者地方官员进行救济,后者指将陕西贫瘠处的饥民转入较为富庶之地就食。杨鹤指出最为重要的是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变民的生活问题,以蠲赈和移民为前提,赈济也要处处落实,要保证变民回归农之后有资本,能够糊口有资。且要给变民牛种,使之重归农业,有业可依。保障其根本生活,杨鹤从明朝的长远利益出发,认为仅仅靠武力进行镇压,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农民起义起于灾荒,始于无业可糊口,最初只是为了达到生存需求,因此实行招抚之策,只要赈济得当,安插有法,保障其最根本的生活条件,就可平息战乱。

杨鹤既有具体的招抚政策且又得到政府的批准,因而在陕西地区全力进行招抚。王子顺、张述圣等陆续来降,小红狼、一丈青、郝小泉、掠地虎、龙江水等起义军接受招抚。此时东路起义军王嘉胤、罗汝才、张献忠、李自成等都已进入山西。仍在陕西之内则为西路各起义军,神一魁所部声势最大。因而杨鹤委派知州周日强等人前往招安。神一魁接受招安之后,杨鹤细数其罪,并宣布赦免。且授其守备官职,发给降兵饥民印票,遣送回乡。杨鹤招抚之后,所提安置措施并未落实,而朝廷亦并未再次蠲赈,导致出现起义军复叛,旋抚旋叛的局面。而崇祯四年神一魁复叛,标志着杨鹤抚局的彻底失败。

三、抚局失败的原因

杨鹤招抚神一魁后,命部众延绥巡抚洪承畴安置。洪承畴面对如此数目庞大的变民,认为招抚安置问题实属困难,指出应一面真心招抚解散,一面着实整兵预备。而此时杨鹤再次恳请明政府进行赈济,以保证抚后安置问题。“继以赈济然后责成州县加意抚摩垦荒田间”,杨鹤向朝廷申请赈济作为降兵“续命之膏,得不到回应”。因此出现了旋抚旋叛的局面。

明政府在杨鹤招降神一魁后,并未落实杨鹤所提抚后安置问题。其蠲赈和移民都在现实中遇到阻碍。明政府内忧外患,财政奔溃,根本无力源源不断的赈济灾民。且所发帑金远远不够。变民拿到赈济金后,立即归顺,接受招安,一旦赈济间断,无实业糊口,又开始聚众为盗。降后安插以及赈济都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导致出现复叛局面。除此之外,明政府官员杀降也是导致抚局失败的重要原因。丁卯,延绥巡抚洪承畴令守备贺人龙劳降者酒,降者入谢,伏兵斩三百二十人。明朝将领在起义军投降之后,不肯放下戒心,于是开始大肆诱杀降军将领,如崇祯四年洪承筹杀贺人龙,斩兵三百二十人,五月,李应期杀降将王子顺等。“初,洪承畴抚盗王子顺等驻榆林,巡按御史李应期诛之。”从而导致起义军自此以后不肯归降。此时崇祯帝认为“贼势蹶甚,招抚为非,杀之良是。”在崇祯四年九月,以杨鹤“主抚误国”逮杨鹤论戍,以洪承畴总督三边。此时标志着杨鹤抚局的彻底失败。

杨鹤主抚首先从陕西的具体情况出发,在其继任之后,陕西起义军已逐渐壮大。边兵、驿卒,叛兵的加入为起义军增加了战斗力。而在崇祯二年11月因满族入侵,北京戒严,明政府调各路精兵进京勤王,导致各地兵力空虚,没有足够的兵力剿灭农民起义军。在陕西此等情形下,杨鹤主张以抚为主。且杨鹤本为文官出身,受儒家传统学说影响,分析明朝政局,认为因辽事加派等各方面原因,小民已元气大伤,招抚之事,应以培养元气为重中之重。因此休兵养民为其招抚政策核心,并围绕蠲赈和移民两项具体的降后措施进行安置变民。但在实行过程中因明政府财库空虚,地方官员并不愿引变民入境安置,导致出现旋抚旋叛局面,而急于求成的崇祯帝一方面并未有太多时间来检验招抚成果,又无力支持杨鹤所提蠲赈政策,更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抚局的失败。

参考文献:

[1]计六奇.《明季北略》[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

[2]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 1974

[3]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顾城.《明末农民战争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作者简介:许明玉,女,现在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就读,专业为中国史,主要研究方向为明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