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5后房客:40万元装修出当下的幸福

2017-09-15蒋平

博客天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院子生活

蒋平

一扇红色木门隔开两个世界。门外,是弯弯绕绕的北京胡同和零七碎八堆放的杂物;门内,是孟奇和妻子Yvonne一寸一寸打造的童话世界。

这是一处偏日式的小平房,像极了宫崎骏动画《龙猫》里的房屋造型:进门,能看到院子里摇动的枫树叶、漂亮的日式屋檐、落地推拉门、盈满阳光的走廊和房檐下可以赤脚在上面走来走去的木质平台。室内布局简约却不失考究,餐具、厨台、冰箱、墙壁几乎都是白色,屋顶露出复古的瓦片和木梁,上面挂着灯笼和木质电扇,素洁清新里透着细腻心思。

房子是租来的,隐藏在北京国子监附近的胡同里。租期10年,他們花了40万元将其整修成现在的模样。就像明黄色木门和屋顶的灰瓦没有丝毫违和感一样,这座点缀着现代趣味的小院和周围的老北京四合院并不冲突,反而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孟奇和Yvonne带着4岁的儿子之之,在房间里读书、玩耍、做精美的食物、招待朋友。很多人来了都赖着不想走。Yvonne每天回家,看着红墙、树影、胡同里的灯光,觉得特别满足。

40万与10年

孟奇的朋友圈照片里从来不缺阳光。光线透过玻璃窗照在餐桌上,打在房间内的一束花、一件玩具上,或映在Yvonne和之之的笑脸上。他和妻子精心布置的房屋和小院,就像《植物大战僵尸》里会生产阳光的向日葵。

孟奇是河南人,85后,到北京十多年,性格温和。Yvonne来自台湾,是室内设计师,1米74的身高配上消瘦的身材,衣着简约时尚。2012年,Yvonne到北京的第一天便在朋友的饭局上认识了孟奇。爱情来势凶猛,2013年,他们组建家庭,后来有了儿子之之。

他们一开始也租住在普通的居民楼里,儿子的到来,成为他们改变生活的契机。

在夫妻俩的观念中,最美好的房子莫过于有树、有院、充满阳光。他们最终选定国子监附近的这处平房,房间60平方米,院子50平方米。两个人对院子一见钟情,房东也愿意把租期定为10年。合同敲定当天,Yvonne欣喜地写了篇《小房子日记》,贴了两张平房原貌的照片,看上去陈旧又普通,但Yvonne写在旁边的字充满喜悦:“对小小的之之来说应该是个大院子!在之之两岁之前,我们要搬进来,在院子里给小之之过生日。”

日记中,Yvonne画出了小屋未来的样子,有浴缸,还有厨房里刀、铲、洗碗布、手套等物品的摆放细节。末尾,她画了个太阳,边上写着:“Our sunny new life! Cant wait!”

两个巨蟹座把对家的爱表达到极致。开始改造后,受《龙猫》启发,他们把屋内吊顶打掉,露出中式木梁结构,又把房东留下的塑钢窗全部换成木窗,用Yvonne的话说,“还原了它真实的表情”。他们用玻璃天窗连接厨房和客厅,并延伸到浴室,用屋外的木质平台围拢了整个房间和院子,还在房间内“变”出一个可以躺着晒太阳的榻榻米阳光走廊。

一开始,两人的预算是10万元,但装修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希望追求完美,结果严重超支,花了40万元。超支的部分都花在看不见的地方:优质的环保材料、最好用的厨房抽屉五金件。他们宁可多花几倍的钱,也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让家里每一寸空间都是优质的。

考虑到儿子的需求,他们在门的下方加装了把手,灯的开关也按照小孩的身高安置,即便在非常有限的空间,也单独为他做了儿童洗手池。Yvonne希望儿子可以独立完成很多事情。

2014年秋天,一家三口如愿搬进新家。Yvonne形容,在满是梦想的世界里,伸手把梦想摘来,让它真实落地,生根发芽。

不凑合

媒体的到来把孟奇夫妇带入公众视野,这是两个人完全没有预料到的。他们礼貌地拒绝了几家媒体的采访,像两个守护小花园的孩子,奋力抵住那道不断有人尝试推开的红色木门。

在这个被奋力保护起来的小世界里,全家人活得自在,随心所欲。同住一个胡同的喆涵特别喜欢他们,尤其是之之。“之之一点不认生,在胡同跑来跑去,特别可爱,跟谁都爱说话。Yvonne性格也好,爽朗,爱笑。”喆涵说,很多人慕名而来,找不到院子就找他们开的店。他粗算了一下,每天几十个人是常事。

家门向胡同里的朋友敞开。朋友“茶”是孟奇家的常客,他们在院子里喝酒、看露天电影、一起动手做精美的西餐。

孟奇和Yvonne总结过搬进这个院子以后的生活,结论是“挺好的”。“我们当时的40万元可能可以在五环外买个房,但每个人的世界不一样,我们接受不了去住郊区一个小楼房,那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现在租个房子,改造后住上10年,我觉得挺划算的,不凑合。生活不能凑合,凑合就是活着。”孟奇告诉《博客天下》。

大概与学艺术有关,过去十几年里,孟奇的生活方式一直在突破父母的想象。好在父母很开明,并不干涉他太多。

Yvonne对生活的理解与孟奇很一致,不愿意通过举债、向父母借钱的方式去付一个大房子的首付。他们觉得理想生活有很多实现路径,“很多人都有这个能力,看你是否给了自己美好的生活方式”。孟奇说,买大房子不是重点,整修院子也不是,重点是生活本身,不要本末倒置。

有点像吸引力法则,两人慢慢感到,种下一个美好的种子后,他们通过一个点会看到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连接到另一个更大的世界—更多的朋友、更有趣的圈子、更前卫的生活理念。“我们并没有过多的期许,只是尽力地想让现在好一些、再好一些,这是个相加的过程”。

孟奇认为,家,代表了主人的内心世界、审美品位,他和妻子身处与美有关的行业,很多理念理应走在别人前面。一个美好的家,会是其他所有美好的源泉。

不少人替他们担忧:10年以后怎么办?“很多人都觉得可惜,但我们觉得现在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想的就是能把这10年过好。”Yvonne说。endprint

他們把动画片的海报摆在家里的各个角落,之之也像在动画片里一样,快乐地长大。

这个小男生很活泼,见到陌生人一点儿不害怕。他最喜欢的地方是家里的榻榻米阳光走廊,可以骑着小车来回跑,或者趴在上面玩玩具。走廊的尽头有蓝色鸭子、木马等玩具,另一头有个房子造型的窗户。那是之之的小天地。他管这叫“小花园”,在里面摆满自己喜爱的小汽车,有时还会缩在窗台上晒太阳。

Yvonne有种感觉,搬到这里后,儿子内心世界的门打开了,他有自己的树、自己的门和小车,会蹲在地上问蚂蚁要去哪里,而不是一脚把它踩死。

各种精心的设计也起了作用。有了儿童洗手池,之之会主动洗手、刷牙,不用别人帮忙开门、开关灯。在孟奇夫妇看来,这可以让儿子有归属感。

当阳光每天透过推拉门照进整个房间时,美好的一天开始了。孟奇的视频工作室、商店都在离家不远处,一家人的生活靠散步、自行车便可完成。

天气不好时,家就是他们的游乐场,妈妈会给之之讲故事,父子俩最喜欢在院子里玩水。但孟奇夫妇不会为了之之专门设计一些活动,而是让他一点点融入自己的生活。在他们看来,3个人都是家庭里的重要成员,平等地在一起生活。

生活本来的样子

孟奇夫妻的生活态度,不仅体现在“住”这一件事上。当年,两人在天台举办的婚礼,同样别具一格。

主意是朋友出的,婚礼也是朋友帮着筹划的,他们还自发组成“婚礼组委会”,并设计了海报。说是婚礼,更像在天台的party,当天来了70多人,每个人都要穿红色或白色服装,孟奇和Yvonne身着同款白色及膝短裤,Yvonne头戴朋友亲手做的头纱。婚礼是一个简短的小仪式,之后乐队即兴演奏,大家从下午两点一直玩到晚上7点。孟奇和 Yvonne觉得,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带着这种理念,他们创立了一家以白色为主题的商店,这家小店像是为二人孵化了一个美好的白日梦。

室内装修也是Yvonne设计的,但风格和他家大不一样:家里有更明快的黄色、绿色,而店里却从里到外一色白,被网友称为“性冷淡街”的重要标志—国子监街因为藏着几家设计师品牌店,成为外人眼中有格调又神秘的地方。

和家也有共同点。孟奇夫妇一开始并没有给予小店太多期许,只是将它作为孟奇视频工作室的客厅,用来接待朋友。时间久了,总有人探头进来好奇地看,夫妻俩索性对外开放。

在这家店里,一切物品都是白色,有来自日本的手工器皿,也有来自瑞典的笔记本,每一样都仔细摆放。孟奇说,白是东方哲学的终点,它是最原本的样子,可以承载一切。慢慢地,小店开始吸引志趣相投的朋友,这让孟奇开启了一个新世界—他们开始拍摄视频,做各种有趣但不赚钱的事。

Yvonne现在已不再接室内设计的案子了,专心享受当前的生活,没事时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发发呆;有朋友来,大家就坐在一起喝啤酒,放露天电影。她说:“北京人喜欢说接地气儿,这是跟自然、土地更亲切的一种关系。”

他们的院子里曾经种了3棵树,爸爸的红枫树,妈妈的无花果树,儿子的苹果树。现在只留下了枫树,入夏后,院子里满眼绿色。

2018年,之之可能去台湾读小学,一家人也会搬过去生活几年。有空的时候,他们才会回北京几天,照顾一下店面。朋友开玩笑说:你们搬走后,这房子就变成一个传说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院子生活
再见,童年的院子
奶奶的院子
厦门院子
厦门院子
南京院子
生活感悟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