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新看点

2017-09-15潘海江

魅力中国 2017年24期
关键词:改革发展中国经济

潘海江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对我国经济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并且有很多研究成果为国有产权以及所有制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必要基础,而只有产权制度以及所有制制度得到了改革,才能够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起健康稳定的制度基础,保证我国的经济能够得到较好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新看点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新看点

一、国企改革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宏观政策环境高度扭曲,国有企业是我国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组织形式,所需的生产要素和投资由政府统一拨付,生产的产品规格、数量及产品的调拨或销售全由政府计划决定,利润全部上缴国家,亏损也由国家全部核销。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面临重新审视自己的性质、确定自己的定位以及处理与政府、市场的关系等问题,亟需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

至今为止,我国国企改革历程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到1984年,开始对个别国企进行扩大经营自主权的试点,在增收的前提下,企业可以从事指令外的生产活动并留取部分利润,而从1983年开始,国企利润上缴改为利润所得税,但由于所得税率过高以至于实行3年后无法再实现下去。1984年进入到第二阶段——“两权分离”。为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剥离,国务院提出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对小型国有企业实行“租赁制”,国企的自主经营权进一步扩大的同时,有效的监督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内部人”控制问题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一大批大中型国企陷入困境中。国企改革从93年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制度创新第三阶段。国家开始逐步对国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进行资产重组,尽可能剥离企业累赘的社会职能,使国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提升效率,增强综合实力。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逐渐成为了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市场主体,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变

今年虽然沿用2016年“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但与以往不同,会议对“稳中求进”进行了更加详细与明确的表述,“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这一表述是自2011年提出“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来首次出现,由此表明2017年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将显著上升。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与2016年相比,2017年的经济工作重点与宏观政策取向保持了一定的连贯性,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同时要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稳增长,就是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增长是中高速的增长,合理区间的下限是就业,上限是物价。稳政策,就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稳预期,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企业家的信心。

在全球经济低迷背景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风险强化,却仍旧实现企稳回升、逆势上行,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既得益于中国政府以适当的财政政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驾护航,也有赖于决策者精准把握改革力度和节奏,采取审慎的防风险措施,妥善处理“稳”与“进”的关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指出,坚持稳中求进,核心是稳政策、稳预期,“实现经济筑底企稳,不能急于求成,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稳”是基石,“进”是目标,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专家认为,今年将在2016年稳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新的发展理念,2017年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掌控着流动性的“总闸门”,输送着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血液”。4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并不等于偏紧的货币政策,而意味著货币政策回归到相对正常的状态,这当中有结构调整之义,抑制资产泡沫。

四、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三农”和民生问题始终如一地关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还将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要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要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抓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消化工作。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要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专家指出,自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推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及实施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等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这些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陈锡文指出,未来还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把好的科研成果尽快推到田间地头,变成现实生产力。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是另一个关键,中国正在出现一种新的规模经营方式——利用先进的农业装备为更多农户服务,这也是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定下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方向——混合所有制改革,要顺利实现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必须要让国企“轻装上阵”,扫清阻碍改革的障碍。《决定》指出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监督,国资委必须实现由“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转换,必须加快促进国资委的改革,找准自己的定位。

参考文献

[1]杨金玉,裴淑红.经济新常态与结构性经济改革[J].时代经贸.2017(13)

[2]乔榛.经济改革的逻辑与中国的实践[J].社会科学辑刊.2015(06)

[3]应涵.创新在经济改革中的重要地位[J].时代金融.2016(12)

[4]吴敬琏,马国川.《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J].读书.2016(01)endprint

猜你喜欢

改革发展中国经济
新时期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解析与思路
浅析“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三元悖论”的中国抉择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基于全面收费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现状及改革研究
新常态下西部地区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