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传染病专科医院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分析

2017-09-15薛莲吴国静武昆利

大理大学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传染科专科医院锐器

薛莲,吴国静,武昆利

(大理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昆明650041)

某传染病专科医院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分析

薛莲,吴国静,武昆利*

(大理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昆明650041)

目的:分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方法:采用传染病医院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院内发生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职业暴露以临床护士岗位所发生的比例最高,其中工作1年以内的护士发生机率最高。针刺伤发生职业暴露构成比最高为74.6%。暴露病原菌HIV、乙肝占37.3%,其中不明原因的暴露源占14.5%。传染科发生职业暴露59例,占53.6%。结论:安全注射理念的推广,加强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管理,探索个性化的全员职业防护教育培训方式尤为重要。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传染病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暴露于病原体污染的环境,或被具有感染性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后感染的情况〔1〕。专科传染病医院收治的病种常为病毒性肝炎、伤寒、疟疾、肺结核、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在传染病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相比较综合医院会更加频繁接触到危险因素,工作中如个人安全防范意识不足或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发生职业暴露,成为医院感染的受害者和传播者。职业暴露不仅会损害医务工作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到医疗卫生单位的生存与发展〔2〕。现对某传染病专科医院发生的110起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在某传染病专科医院临床科室工作的医师、护士、实习生(均参与过防止职业暴露的相关培训)等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职业暴露登记表,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登记和追踪。分析职业暴露年度发生次数、暴露科室分布情况、暴露人员工种及工龄、暴露源病原菌、暴露方式及处理情况等,进行数据汇总,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2013年至2015年某传染病专科医院共发生职业暴露110起。110起职业暴露者在暴露后均做应急处理,跟踪1年,所有发生暴露的医务人员均未被感染。

2.2 职业暴露与工种、工龄的关系医院职业暴露以临床护士岗位所发生的比例最高,其他依次是医师、实习护生等,其中工作1年以内的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最高。见表1。

2.3 分析不同暴露方式和暴露源病原菌的构成情况110例职业暴露集中在针刺伤方面,据统计110名工作人员因针刺伤发生职业暴露构成比最高为74.6%。在发生原因中因输液结束拔针暴露总次数构成比为35.5%,见表2。暴露病原菌HIV、乙肝占37.3%,其中不明原因的暴露源占14.5%,见表3。

表1 2013年至2015年某传染病专科医院110例不同岗位职业暴露情况

表2 不同暴露方式的构成情况

表3 2013年至2015年某传染病专科医院职业暴露不同暴露源病原体的构成情况

2.4 分析职业暴露科室分布情况传染科发生职业暴露59例,占53.6%。见表4。

表4 2013年至2015年某传染病专科医院职业暴露科室分布情况(n)

3 讨论

3.1 探索个性化的全员职业防护教育培训方式尤为重要由表1至表4均提示职业暴露在不同岗位的人群中均有发生,尽管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培训,但仍有发生。特别是传染病专科的医务人员,危害和影响巨大。表1提示不同岗位职业暴露情况,其中三个层次的人员不容忽视。工作1年内的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最多,占25.5%,3年中发生职业暴露的数量几乎不变,与新入护士操作不熟练,职业安全意识不强有关,应在护士岗前培训及科室新入护士培训中加强职业防护的相关培训,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提高新护士的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以减少或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工作2~5年的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例数明显减少,与工作能力和职业防护意识的提高有关;但是,从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到,5年及以上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比例占22.7%,呈逐年上升趋势,考虑与高年资护士容易犯经验主义,对职业暴露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可见,不同年限的医务工作者,职业安全防护的教育都不容忽视。此外,医生和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率逐年下降,但仍有发生,提示相关培训有效,应继续加强。

3.1.1加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针对不同岗位反复分层次分批全员参与进行培训注重各个层级护士的培训和监管。由于低年资护士工作性质多为大量基础操作,接触锐器的机会多,操作欠规范,处理应急事件紧张,因此发生锐器伤的概率高于其他岗位。同时,调查发现本组职业暴露案例高年资护士高达22.7%。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均受过专门的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具备基本的职业安全常识,发生职业暴露后均能按职业暴露的流程处理上报。90%的问题发生在操作快结束时未按标准执行,特别是对于医疗废物的处理不规范。应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安全教育和相关培训,在高危操作前应充分做好风险评估,科学预防医院感染,增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范的意识,提高防范职业暴露的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3〕。

3.1.2关注医生职业暴露问题陈小燕等〔4〕认为“医师和护士都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本组调查中医生占23.6%,多集中在外系科室,执行有创操作时防护意识不足。在医疗护理操作中,应严格遵守和执行标准预防技术。标准预防这一重要理念,被认为是能够防止皮肤和黏膜职业性血液接触的方法〔5-6〕,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有效的防护措施。

3.2 安全注射理念的推广、防护产品的使用、全程管理处置医疗废物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由表2提示针刺伤仍为最主要的暴露方式,占74.6%。有研究表明,将安全医疗装置常规使用、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62%~88%的锐器伤害〔1〕。本组调查中发现,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特别是操作结束时思想放松如使用后的锐器未按规范处置,用后锐器丢弃在治疗盘中,再次取放物品时发生职业暴露,或者医废处理流程不合理,二次处理医废时发生职业暴露;从3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针刺伤中因“注射结束回套针帽”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正逐年下降,在2013年发生9例因回套针帽导致医务人员针刺伤后,医院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开展了相关培训,规范操作流程,用后针头及时处理,禁止双手回套针帽,提高安全意识,2015年因回套针帽导致针刺伤下降到4例,证明相关培训能够有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同时,血液、体液喷溅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占13.6%,2013年发生4例,2015年发生7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多发生在抢救患者时,对病情评估不足,医务人员自身防护不到位,防护用品放置启用不方便及舒适度差也是医务人员使用防护用品依从性差的原因。应针对性的加强培训,注重安全注射理念的推广,严格落实防护产品的使用制度,将环节管理应用于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防范职业暴露的发生。此外,应为每个科室统一配备必需的防护用品,定期检查使用及登记情况,从医院管理层面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相关条件和制度的实施〔7〕。此外,3年中锐器划伤发生职业暴露的例数变化不大(占11.8%),且各种因素导致的职业暴露始终难以杜绝,表明职业安全教育的难度很大,探索有效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体系,是未来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努力的方向。

3.3 加强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管理表3提示暴露病原菌HIV、乙肝占37.3%,其中不明原因的暴露源占14.5%。有研究表明,截止2010年,美国有57名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被确认感染HIV病毒,目前,我国国内也已经有医务人员由于职业暴露导致HIV感染的案例报道〔8〕。由于临床医务人员每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反应不同,对暴露危害的反应差别很大,一方面是过度紧张、恐惧;另一方面是不够重视、麻木。评估阻断时需要考虑暴露级别、暴露源病毒载量、暴露者个人身体及免疫状况、以及暴露后即刻处理情况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价。及时上报,做好伤口的紧急处理、预防用药、服药后观察、定期复查等工作〔9〕。特别要注意的是不明原因的暴露源占14.5%,这组数据均发生在二次处理医废时发生的暴露,无法追踪暴露源,导致后期阻断措施和追踪没有针对性,危害巨大。

3.4 围绕不同科室的职业暴露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展开培训从表4可以看出,3年中该传染病医院传染科发生职业暴露59例,占53.6%,综合科发生51例,占46.4%。其中,传染科以肝病科和艾滋病科发生职业暴露居多,占传染科发生率的79.7%,然而传染科职业暴露的培训、危害、风险防控点是每年定期均进行培训,特别是艾滋病科,可见培训效果不容乐观,综合科的发生与文献报道一致,多发生在ICU和外科,应积极联合相关科室、部门进行讨论,找出问题,调整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效果。

〔1〕高凤莉.医护人员锐器伤害与职业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7):16-18.

〔2〕蔡文智.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9.

〔3〕相立英,佟青,藏东钰,等.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预防控制措施的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9):4926-4927.

〔4〕陈小燕,徐春丽,陈倩,等.156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390-1392.

〔5〕武冬冬,陈娟,高静.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J〕.护理研究,2013,27(27):3037-3039.

〔6〕MEHTA A,RODRIGUES C,SINGHAL T,et al.Interven⁃tions to reduce needle stick injuries at a tertiary care cen⁃tre〔J〕.Indian J Med Microbiol,2010,28(1):17-20.

〔7〕蔡苗,陶红兵.内科和外科系统医护人员不良事件报告情况及阻碍因素〔J〕.中国医院,2013,17(8):31-33.

〔8〕胡必杰,高晓东.职业暴露防控你做了吗?〔N〕.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09-27(A5).

〔9〕马爱萍.16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0,10(6):72-75.

Profile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in an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

Xue Lian,Wu Guojing,Wu Kunli*
(The Six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 University,Kunming 650041,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among the medical staff in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s.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profile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3 by using a self-designed occupational exposure registry.Results: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occupational exposure was the highest among clinical nurses,and the highest rate was among nurses who had worked for less than a year.The incidence of needle stick injury was up to 74.5%.The rate of contact to HIV and HBV accounted for 37.3%,and 14.5%of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s happened for unknown reasons.59(53.6%)medical staff in the Infectious Disease Department experienced occupational exposure.Conclusion:It is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concept of safe injection,strengthen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borne pathogens and explore individualized patterns of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all the staff.

the medical staff;occupational exposure;infectious diseases

R472

A

2096-2266(2017)08-0075-04

10.3969∕j.issn.2096-2266.2017.08.018

(责任编辑 李杨)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52156)

2016-10-10

2016-12-16

薛莲,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姑息护理、感染性疾病护理和护理教育研究.

*通信作者:武昆利,主任护师.

猜你喜欢

传染科专科医院锐器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传染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探讨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传染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与防范
优质护理服务在传染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传染病专科医院门诊医保拒付产生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安全教育在传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1-2014年某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