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分析

2017-09-15付赵虎郑晓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腹壁皮下异位症

付赵虎 郑晓芳

·临床报道·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分析

付赵虎 郑晓芳

Ultrasonic diagnosis of endometriosis in the abdominal wall after cesarean section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于腹壁,是最为常见的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之一。近年来,由于子宫创伤性操作等增多,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上AWE的诊断方式多样,如何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是治疗该病的核心。现总结我院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剖宫产术后AWE病例声像图特征,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4月至2016年7月我院超声诊断为AWE的患者31例,年龄20~42岁,平均(30.4±4.7)岁。均有完整的术后病理结果。均有剖宫产病史,发病时间为剖宫产术后约7个月~12年,平均(2.6±0.6)年。患者表现为腹壁切口处皮下出现规律性疼痛,可触及边缘不规则肿块,或随月经周期变化等;7例无明显不适。

二、仪器与方法

使用西门子Sequoia 512和GE Logiq E 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Hz。患者取平卧位,于肿块处行纵、横、斜等行多角度超声扫查,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数目、回声、边缘及有无包膜等;CDFI观察病变内部血流情况;频谱多普勒测量血流最大流速及阻力指数。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超声诊断为AWE的31例患者中,26例符合病理结果,诊断准确率为83.87%,3例为皮下缝合线引起的肉芽肿性炎,1例为脂肪组织坏死,1例为纤维瘤。

26例经病理确诊的AWE患者年龄21~40岁,平均(28.1± 3.7)岁,包块大小0.5~3.3 cm,平均(1.1±0.4)cm;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20~42岁,平均(32.3±4.2)岁,包块大小0.7~4.4 cm,平均(1.4±0.5)cm,年龄、包块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AWE超声表现为:多单发,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中低回声,内部回声不均,肿块内可见斑片状无回声区间点状弱回声及条带状低回声区,无包膜。CDFI示肿块内见点状或短线状血流信号,15例肿块周边可见线状血流信号。肿块内部血流测及低速高阻动脉样频谱,流速4.16~21.14 cm/s,阻力指数0.56~0.84。见图1。

图1 AWE声像图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生长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其中异位于腹壁者称AWE。其主要为医源性种植所致,发生率为0.03%~1.70%[1],在剖宫产、羊水穿刺、子宫手术等操作过程中,被临床操作带到切口处的子宫内膜组织一旦种植成功,局部的子宫内膜组织在人体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下,生成新的血管组织,可导致同宫腔内膜一样的周期性、剥离性出血等变化,最终导致局部包块的形成,并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大、疼痛,甚至破溃出血等[2]。该病潜伏期多数为1年左右,少数患者病史长达15年以上。病灶多发生于脂肪层,少见于肌层。临床上诊断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依据患者的下腹切口剖宫产分娩史、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其中下腹切口剖宫产分娩史是诊断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和必备条件。MRI和CT虽可用于AWE诊断,但因其检查费用高、有辐射等限制了临床应用。针吸细胞学是术前诊断AWE最准确、可靠的方法[3],且操作简便、经济快捷,但属于有创性操作,易导致新的种植因而备受争议。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其对AWE的诊断越来越受临床医师青睐。本组通过总结AWE的超声表现特征,旨在提高超声对其的诊断价值。

本组腹壁切口处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表现为:肿块呈中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质,无包膜等与其他肿块声像图表现相似,无法区分。但是,肿块内斑片状液性无回声区间点状回声及条带状低回声为其特征性表现[4],结合CDFI的血流显像分布和频谱多普勒血流信号性质便可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本组中肿块内斑片状液性无回声区间点状弱回声考虑为异位内膜组织周期性剥离性出血较为集中所导致;条带状低回声区考虑为异位内膜组织沿组织间隙浸润生长和少许周期性剥脱性出血所致。

本组误诊的5例病例中,3例为皮下缝合线引起的肉芽肿性炎,1例为脂肪组织坏死,1例为纤维瘤。肉芽肿性炎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从形态、边界、血流等方面极为相似,但是在皮下缝合线引起的肉芽肿性炎性包块中,常可见缝合线导致的点状强回声,可作为两者的鉴别点之一[5]。本组有3例皮下缝合线引起的肉芽肿性炎症因病史及超声表现与AWE相似,临床超声经验不足导致误诊。脂肪坏死液化多发生肥胖患者术后5~7 d,患者多诉切口处渗出液多,无其他自觉症状,切口无红肿及压痛,愈合不良,超声多表现为腹壁切口下方不规则低回声区,边界不清,CDFI示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本组误诊的1例为脂肪组织坏死后期所形成的瘢痕组织改变,由于其声像图表现不典型,因此误诊。纤维瘤常无临床表现,多因触及皮下肿块来诊,超声多表现为有包膜,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尚均,CDFI示内部可见低阻血流信号,本组误诊的1例可能与继发炎性病变有关。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费用低、无辐射、操作简单、诊断率较高,可作为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1]何兴云.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及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6):71-73.

[2]Durlinger AL,Gruijters MJ,Kramer P,et al.Anti-Müllerian hormone in-hibits initiation of primordial follicle growth in the mouse ovary[J]. Endocrinology,2002,143(3):1076-1084.

[3]王飞,龚萍,何钒,等.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针吸细胞学诊断[J].现代医学,2012,40(6):679-681.

[4]万登敏,韩姓权,宋振才.超声对腹壁切口及会阴部皮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5(12):944-946.

[5]魏玉华.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415-416.

R711.71;R445.1

B

2016-10-15)

054000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超声科

猜你喜欢

腹壁皮下异位症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会阴侧切皮下美容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