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语言编程课程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建设

2017-09-14原玥孙宁刘禹李鹤童邓熙睿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8期
关键词:特色教学综合能力慕课

原玥 孙宁 刘禹 李鹤童 邓熙睿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大學生毕业就业率,培养出满足企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编程能力需求的毕业生,研究并探讨了当前计算机语言编程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和弊端,阐述了多元化教学方式改革方案,通过建设计算机语言编程课的特色教学组织形式,依托“慕课”这一新兴互联网教育资源改变了“个性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编程课程;多元化;特色教学;慕课;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8-0269-02

结合近年来企业对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报表,企业用人原则为“即时效应”,即应届毕业生必须具备快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能力。这对通过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出的计算机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结合实际探讨一种多元化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2012年以来,一场信息化教学方式革命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袭来。2013年暑期,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首的国内名校相继加入美国的“幕课”平台edX和Coursera,轰轰烈烈的互联网教学改革大潮进一步促进了传统单一的理论教学方式的变革[1]。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培养计算机编程人才犹如注入了全新药剂,探讨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计算机语言编程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计算机语言编程课程多元化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尽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必人人都具备计算机语言编程能力,但是某些领域对计算机方向用人的要求从会使用软件提高至能配合专业编程人员开发和升级企业软件。在中国,很多高等院校因为自身办学条件的限制,抑制了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高[2]。高校里计算机课除了肩负着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任务,还有全校非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的重任,为此高校计算机编程课程之多元化教学形式的探讨意义重大。计算机语言编程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多数院校都选用了C、C++、Java这套教学体系培养方案。这类课程的瓶颈往往是大学生已经毕业了却还没有熟练地掌握一门编程语言,以致于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对人才的“即时需求”,甚至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

二、计算机语言编程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本文将以沈阳大学《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总结目前高校里计算机语言编程课程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沈阳大学教学时长为45分钟/节,每次两节课,《java程序设计》的周学时是3或4,课程一般分为理论课和上机课两个基本环节,理论课和上机课分开在多媒体教室和机房完成。

1.教学理念陈旧。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为主”,大多数高等院校仍旧遵循着这一理念,目前沈阳大学师生也以这样的教学思想为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讲解和监督教学的多重任务;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塑造”为被动角色,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2.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①学生难以连续保持90分钟课堂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尽管教师在教学中想尽办法列举生动例子,增加提问互动,仍旧无法取得满意收效。鉴于集中高度注意力本身就是非常消耗体力的事情,学生学习效果无法保证。②其次,将理论课和上机课分开。从形式上说有其优点,师生都关注理论或者实践,先学好理论,再通过实践校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理论课和上机课的间隔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理论课与上机课间隔时间过长,到上机课时理论知识或多或少会遗忘;如果理论课与上机课间隔时间较短,当前上机课效果突出,但又拉大了与下次上课的间隔,对下次理论课教学影响较大。③教学班级人数过多,教师指导时间分配不合理。一般教学班级人数在30—40人之间,即使是小班教学,在上机课时分配给教师指导每个学生的时间不足3分钟,使得教师很难当堂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教学资料不足。获取与课程有关资料的手段不够丰富。在信息社会,学生和任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改善教学资料的获取途径。但是不少教师对新技术的了解和使用只停留在信息展示和传递的层面,比如通过邮件收发PPT课件,并没有真正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结构调整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三、计算机语言编程课程多元化教学改革方案

1.以“学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生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不以熟记各种概念和理论为教育目标,提倡在课堂和校园内创造高效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全程参与课上90分钟教学的契机,认识和尊重学生的差异,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评价方式,鼓励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导角色,避免强迫和被动学习。

2.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首先,将沈阳大学的计算机语言编程课程限制为小班教学模式,班级人数原则上限定不超过40人,提高教师对学生教学与指导时间的覆盖比率。为了克服前面提到的上机课教师指导学生时间覆盖不均的困难,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频次,将学生分成3—5人的学习小组,学生提问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在90分钟的课堂时间里,教师拥有10—15分钟的时间来解决一个小组的共性问题,解答问题的覆盖范围将被拉大。同时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对自己的能力给出准确的定位,这有利于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活动。其次,为学生推荐并提供“慕课”资源,建设精品课程体系,借此打破理论课和上机课的界限,不再硬性分割[3]。由于“慕课”本身存在预习和复习“时间差”,教师可以根据经验建议学生将哪些知识点的学习放在课外课堂,从而增加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有效时长;建设满足40人教学的专用机房,保障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的学习条件。整合出线上与线下配合理论、上机教学一体化的学习方式,当教师利用课堂时间重点讲授完实训内容后,学生可以立刻投入到实战环节完成编程练习,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强化动手能力,避免前述问题。再次,重新组织和规划基本教学时间单位。课堂不再以连续45分钟作为教学单元,而是将每个教学时间设计成10—15分钟。有关研究表明,成年人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为15分钟左右[4],而目前国内外教学机构大力推广的“慕课”也被切割成10—15分/节,从生理角度看,这种“微课”可以在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因此,计算机语言编程课程将按照每个教学模块/15分钟来设计,理论知识讲授结束,马上让学生进入到上机环节。

3.丰富教学资料。尽管知识的获取手段已经越来越不再依赖于纸质教材,但是书籍仍旧不失为被学生喜爱的课堂传统辅助教学资料。根据学生的专业、年级,有针对性地推荐英文配套素材,同时拣选电子课件和编程样例共享给学生,可以延展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在为学生推荐并提供“慕课”教学资源时,首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传统教学形式没能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盲目地进行知识输入,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慕课”能提供分层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学习速度选择学习,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以与教师进一步沟通解决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课下学习基础理论,课上按教师划重点练习”与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这种转变将大幅度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时间,使得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绩效考核方面来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能更加准确,避免个别想“浑水摸鱼”的学生放弃学习,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本文对“计算机语言编程课程”多元化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讨论并建立了一套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改革方案。该方案包括完成教学理念的转换、建设特色教学组织形式、以“慕课”为依托划分更短的课上课下教学单元、提出“差异化”的学生教辅思想、完善网络平台教学资料。此种教学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剑萍,张苏萍,葛敏敏,等.大数据时代高职教学思维的挑战与革新——基于在线课程“幕课”视野的有效教学论[J].上海城市管理,2014,(1):81-83.

[2]张平,刘天佐.经费供给制度变迁对高校办学行为的影响阐释——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2,(6):16-19.

[3]王芳芳.基于翻转课堂的操作系统课程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方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5,(4):1-2.

[4]李娜,单智焱,王庚,等.如何提高本科生基础医学课程的课堂注意力[J].西北医学教育,2014,(4):722-724.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色教学综合能力慕课
浅谈小学美术特色教学
浅谈中职财务会计有效特色教学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特色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