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7-09-14刘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8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构建职业院校

刘斌

摘要:职业院校学生评价仍以学科评价为主,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素质,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不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体系的任务十分紧迫,其主要途径包括:以过程化为特点的学科评价,以规范化为特点的操行评价,以提升素质为特点的第二课堂评价,以凝聚引导、激励鼓舞为特点的德育评价,以发挥特长、重塑信心为特点的体育评价。

关键词:职业院校;评价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8-0257-03

一、职业院校学生素质评价现状

1.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职业院校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与本科教育不同,属于大专层次的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取决于招生形式。高职院校生源分为两部分:一是高考录取,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基本上垫底,在无选择余地的情况下被迫进入高职;二是中职学生通过对口单招考试进入高职。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即使高考入学的学生,因为成绩差,学习积极性普遍存在问题,再加上新的文化课往往跟不上,更加抑制了学习的动力。对口升学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但公共文化课的基础仍然停留在初中的水平上,而当他们面对高职课程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高职学生管理难度大。本科学生基本上靠自我管理,辅导员、班主任往往不需要出头露面。高职学生则不同,管理人员需步步紧跟,稍有疏忽便可能生出事端。酗酒、赌博、校园暴力在职业院校屢见不鲜,并且时不时会曝出一些恶性事件。究其原因,他们不愿在学习上花很多时间,而精力充沛的他们总要找到释放的缺口,如此便让管理者大费周张。

2.职业院校学生素质评价现状。学生素质以量化评价为主。因为定位在高等教育的范畴,职业院校普遍沿用高校的评价模式,以考试为评价的主要手段,成绩则是评价的结果。这种量化过程操作简单,数字精确,是一种传统的评价形式,自然受到学校和教师的认可。学生素质评价以学科评价为主。数理化史地生的高考范式在职业院校仍然大行其道,课程教学与考试紧密相连,有课便有考,凡未列入课程表的便不会有成绩,不会有评价,学生仍然被定位在高考前的学习状态中。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因为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评价结果的产生就是一“考”定终身。学习过程和训练过程被忽略,乃至忽视。

3.职业院校学生素质评价存在的不足。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职业院校仍然将自身定位在高校,进而沿用高校的评价模式,忽视了生源特点和特定的培养目标,从而使评价过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走偏”。对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评价而评价,在评价的激励作用方面研究和重视不够,使评价只限于一个流程、一个工作环节,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院校的特色在于毕业生有较高的职业能力、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因而受到市场欢迎。而单一的评价模式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考试往往集中在期末,造成学生短期集中突击、平时大量浪费的现象,考试的压力让他们不惜挺而走险,出现舞弊、向老师要分等行为。除了课程之外,学生兴趣得不到迁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制,这不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教师,教师既要有压力,又要有动力。然而在这种评价体制下,教师的教便可以紧抓教材、照本宣科,教师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励和刺激,因而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重要性

1.多元评价是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多元评价体系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单一评价形式,旨在通过构建德智体美等多元评价体系,从多方面审视、定位学生,进而使评价更准确全面、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容易被学生认可。多元评价体系能够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职业院校学生的短处是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多元评价则是在学科之外发掘他们的亮点,张扬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尽显所长,如此一来,评价起到了扬长避短的作用,学生自然乐于接受。多元评价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多元评价设计了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如此学生总能找到发挥自己所长的地方,他们的兴趣得到调动和培养,学生自信心得到恢复,而自信心会释放更大的能量,让他们的青春更加绽放光芒,大放异彩。

2.多元评价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需要。多元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动手能力是职业院校学生的主要能力之一,多元评价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比重,让他们找到了展示自我的突破口,同时弥补了自己的短板。

多元评价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体系除了对传统的学科评价进行改革外,还设计了语言、表达、社会活动、兴趣特长、行为规范等多方面的评价内容,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知识、受到陶冶、获得提高,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这有利于他们尽快走进社会、适应社会。

3.多元评价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多元评价打破了“课堂”一统天下的模式。教室加学生加黑板的范式在职业院校仍然盛行,但实行多元评价后,这种模式首先受到来自学生的抵抗,因为他们需要多重成绩,课堂教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因此教学过程便会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格局,将会形成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多元评价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的积极性首先来自于多元评价的压力。照本宣科的程序性操作不仅不被学生所接受,在评价系统中形成的评价机制也使这种传统方式受到约束。教师的积极性也来自于学生的激发,学生好学进取精神的调动能够让教师潜伏的热情得到刺激和触动,有利于逐步形成师生双向积极互动、互勉互促的教学局面。

4.多元评价是教育创新的需要。创新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主题,教育创新对于职业教育也是当务之急。多元评价打破了一“考”定音的传统评价方式,从形式上给学生以新鲜感。从内容设计上,因为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方方面面,更贴近学生、更接地气,让他们更容易接受。

多元评价打消了学生对成绩的恐惧感。过去的成绩让他们心生畏惧,新的评价体系有定量、有定性,在过程中评价,在评价中成长,学生不仅得到了锻炼,也体会到了乐趣。endprint

多元评价顺应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学生心理定型的时期,好胜性、叛逆性在此阶段仍然十分明显,多元评价正是顺应了学生此时的心理特点,既预防了学生的逆反、抵触现象,又从他们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了多重内容和形式的评价元素,从而达到了两相情愿的效果。

三、构建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途径

1.以过程化为特点的学科评价。通过“过程化”分解考试,“过程化”重视过程,在行动中对成绩进行记录,而不只是注重结果,或者只在期末时进行评价。“过程化”不是不考,而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直在“考”,此种考试潜移默化、不动声色,激励更具体,反馈更及时,学生的状态更积极,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用“积分制”分解成绩。“积分制”是顺应过程化而来的,在行动中产生分数,分数的积累最后产生结果,这种结果不是一次性的结论,而是积土成山、细水长流的过程,不会因为一次发挥失常导致评价失准,反映更细腻,学生更认可,评价更准确。

强化实训,突显技能。实训过程既体现为增进学生技能的过程,也体现为对学生的评价过程,学生在感受到动手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得到满意的评价,这种评价产生的正面激励、鼓舞作用会促使学生更用心地去参与实训操作,动手能力便会在他们的能力结构中突显出来。

2.以规范化为特点的操行评价。操行是指学生的品德,操行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品德行为进行鉴定评议的过程。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操行评价对于规范学生思想行为,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具有重要作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人民的价值取向,更是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在学生操行评价中起引领作用,特别是在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的价值标准上,既体现为目标,又体现为规范,是品德训练的方向,也是操行评价的纲领。

以规范行为为抓手。职业院校的学生守则对学生行为规范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现实中的学生在行为、语言、礼仪等方面与之差距很大,行为不羁、语言粗俗、不讲文明、没有礼貌、宿舍乱、卫生差等现象比比皆是。操行评价从细节入手,从点点滴滴开始,重视养成过程,重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使学生将他们感觉到的约束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将他们抵触的框框逐渐渗透为自己的思想。

以量化考核为形式。长期以来,操行评价仅限于对学生期末的评语,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措词委婉,中规中矩。职业院校学生的操行评价打破这一惯例,实行量化考核,量化评价。制订量化考核办法,从学习、纪律、卫生、劳动、礼仪等多方面进行量化打分。使得学生的日常行为皆可被量化为分数,并每天记录,每周公布,每学期总评。操行评价是学生评价体系的重要一环,其作用十分明显。

3.以提升素质为特点的第二课堂评价。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学计划的课程之外,根据学生的兴趣、心理、需求创设的新的课外活动场所。第二课堂在职业院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第二课堂评价既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参与者的愿望所在。

第二课堂评价主要以社团为载体,依照学生愿望所设,学生自觉参加、自发组织、制订相应章程,独立开展活动或在教师指导下运行。因为在课外,学生便没有了拘束,思想便灵动起来,因为是兴趣所至,学生自愿参加,所以行动便积极起来,气氛更是活跃起来。

第二课堂以阵地为依托。按内容可从人文、社科、文艺、技能等方面设置,兼顾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与愿望,形式上以讨论、报告、研讨、训练、服务、竞赛、展览等为主,以学生参与、学生受益为特征。

第二课堂在教师的参与下制订活动计划并进行评价。任何活动若是信马由缰、无序开展,则难免会出现浪费时间、偏离目标的问题。第二课堂按一定的计划循序渐进,按一定的标准进行总结、评议,使活动成为课堂的有效延伸,使学生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拓展。

4.以凝聚引导、激励鼓舞为特点的德育评价。德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學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德育必须紧密结合现实,现身说法,才具有说服力,学生才会爱学、愿学。目前德育课的问题是空洞的说教多、解剖少,学生从理论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中找不到答案,从而不喜欢。德育评价由此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已,自此也就缺少了参考价值。

德育评价除了现有的课程评价外,要重视以下环节的作用。一是学生的成长记录。职业院校是就业前的教育,学生入校后开始审视自己,对接社会;在此背景下成长记录大有用武之地,班主任借此机会针对学生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在心理、思想、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指导,将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提升心智、健全人格,改正陋习,发挥特长,为步入社会奠定基础。二是家庭通知书。同样家庭通知书在职业院校学生中的效果也十分明显。因为学生对成绩不敏感,进而会强化他们的惰性。因为家长对学生的定位不高,常常会放松要求听之任之。家庭通知书有定量、有定性,让学生和家长再一次互相直面,让学生在家长的审视中思考自己,在成绩面前定位自己,“红红脸,出出汗”在这个过程中反而会产生“春雨润物”的效果。三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院校的学生即将奔赴工作岗位,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来讲意义重大。

5.以发挥特长、重塑信心为特点的体育评价。以体育为突破口,重塑学生的自信。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底子薄,考试成绩不佳,使得学生往往会产生低人一等、自信心不足的感觉。而体育的群众性、竞技性让他们感到了学习之外短暂的美好,为他们重获自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体育评价的思路和设计对引领诱导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重鼓奋进的勇气作用明显。

以比赛为载体,发挥学生潜能。各种业余比赛往往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一抹亮色。对此,不要仅仅当作一项活动而已,而要将比赛纳入学生的体育评价,由此,学生参与的热情除了喜欢和对结果的追求外,更增加了一些表现的成份,增加了一种重视、一份庄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G].人民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行政法规汇编(2015)》.2015年版.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G].人民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行政法规汇编(2014)》.2014年版.

[3]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G].人民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行政法规汇编(2015)》.2015年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构建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