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实效性分析

2017-09-14林秀清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8期
关键词:提升思维能力问题

林秀清

摘要:针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能够做到因材施教,科学安排教学方法,要进行教学设计,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制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并立足学生实际,探究了如何创新小学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实效性策略,这对于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问题;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8-0203-02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制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

1.数学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方式组织数学课堂,开展数学教育。很多教师都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课堂成为教师向学生传输知识的地方。

2.书面化和跳跃性的教学语言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于用书面语与学生交流,进行知识阐述。而小学生的语言领悟能力较差,在听课过程中,对教师讲的很多书面语言不能进行很好的理解,这就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当教师讲解概念知识时,用到书面语,学生就很难对抽象的概念知识进行领悟和理解。

3.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结构安排不合理,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内容呈现的抽象性、概括性较强,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多是靠形象思维认知外部世界的,因此,这些抽象的、概括性强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理解,这些内容也会制约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小学数学理论性强、实践性不足,也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内容存在着理论性强、实践性不足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仅要靠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来实现,同时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在继续,并且这种思维品质的要求更高。因此,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5.数学课堂生动性不强,制约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很多数学教师都不重视创设情境,而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导致课堂生动性不强,这样,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就不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很难得到培养。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学习全凭兴趣,没有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思维积极性不高。如此,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有效培养。

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实效性的策略

1.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育活动。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实效性,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能够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育活动。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中,学生才能积极活动,积极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得到培養。因此教师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

2.教师要多用口语进行表述,并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多用口语教学,因为口语便于学生理解,用口语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书本知识的理解。尤其是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用口语,把抽象概念进行口语展示,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意义。比如,教学《三角形特征》时,为使学生理解“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这一概念,引导三条线段怎样才能成为三角形呢?教师就需要用口语表述为“三条线段合在一起,也就是线段的端点相连,就像三个人手拉手地围起来,也就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围成”这个词有正确的认识。如果教师不进行口语转述,学生不了解“围成”所表达的意义,学生理解这个概念就会出现问题,也就很难实现理解能力的发展。另外,在教学中,有一些内容是具有跳跃性的,这部分跳跃性的知识内容,也是学生很难理解的。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内容,需要用语言把一些知识间的联系表达出来,要把一些隐形知识揭示出来。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才能得到培养和提升。

3.加强前后知识的沟通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整理,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处理,尤其是要能够加强前后知识的沟通教学,能够把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好理解,便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4.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教师要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要能够多为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动一动,做一做,通过实践活动过程,有效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不断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通过有效的手段使学生动起来,实现动手、动脑的结合;使学生做一些他们所熟悉的事情,在实践中,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引导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三个曲别针,这三个曲别针是一克的重量。另外,为学生准备一个一千克的物体。物品准备之后,让学生实际拿起这些物品,感受一千克和一克的重量。通过实际感受,学生对这些重量单位的理解和认识会更为深刻。再比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尺子,实际测量一下自己的铅笔、黑板、教室四周的长度,通过测量,学生就能够对这些长度单位有深刻的认识,并且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会有深刻的领悟与把握。

5.设置教学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停留在形象思维方面,他们对形象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创设情境。

6.巧设疑问,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通过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惊讶疑问的感情,从而提升学生思考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积极性。问题是学生思考的源泉和动力,学生只有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思考,思维品质才能得到提升。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结合教育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设置巧妙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巧妙设置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有效掌握相关内容。比如,教师课堂上列出9个5相加的算式,列出9个8相加的算式,列出9个9相加的算式等,看哪个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计算。这种问题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7.挖掘学生思维潜能,扩大学生思维发展空间。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潜能的挖掘,能够通过一个问题,引申到另一个问题上,要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度发展,这样,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得到提升。在发展学生思维潜能的时候,教师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并不断地把问题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徐淑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亚太教育,2015,(06).

[2]李秀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4).

[3]王中山.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培养研究[J].才智,2013,(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升思维能力问题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