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微课”为载体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革新

2017-09-14李青青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8期
关键词:实践方法应用价值微课

李青青

摘要:我国“微课”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目前教育领域已经对“微课”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涉及到各大学科专业领域。但是从总体来看,“微课”在各专业的研究并不平衡,其中,在高校本科艺术领域涉及比较少。此外,因“微课”展现内容的时间等方面的局限以及教学课程设置本身的复杂性等方面影响,整个课程教学内容不可能完全依靠“微课”来实现。本文通过对“微课”与传统课程相结合的研究,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微课”;应用价值;实践方法;革新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8-0134-02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特性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开放与深入改革,教育领域逐步推出了“三通两平台”战略、“一师一优课”政策、“电子书包”终端学习试点、“翻转课堂”及“混合式学习”等教学模式,网络教学资源逐渐成熟。在网络化、数据化时代,微信、微博以及互联网等网络平台为大学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并且信息资源的传递速度和内容每年呈现递增状态。同时,当今大学生受时代背景的影响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个性发展,传统的、单向的知识传递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他们更倾向于多样化、灵活性的学习方式。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作为艺术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自我,个性更加张扬,具体特点如下:

第一,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态度较差。作为艺术类考生,从高中开始其学习方式就分为两大块,即文化课及专业课。大部分学生的专业课是在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部分培训机构环境比较复杂,没有很严格的管理制度,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生没有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并有较强的惰性,甚至对于复杂、任务繁重的学习作业,会出现抄袭、应付等现象。

第二,自我意识较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作为艺术生,比较强调自我,对自己喜好的事务会投入精力,对自己不喜爱的事务排斥心较强。

第三,重实践、轻理论。大多艺术类考生偏科比较严重,高考时文化课成绩较低,进入大学后往往排斥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加上理论学习本身的枯燥性,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把精力投入到实践课之中。

二、“微课”载体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实践应用价值

(一)研究制定系列化、专题化的“微课”平台建设方案

1.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提升教师的微课制作能力和媒介素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搭建及维护“微课”平台建设的骨干力量。

2.建立多方向、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加强对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使其具备与微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与技能。

3.平台具备完善的课程制作、教学、服务及交流等多项职能,成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

(二)资源整合,打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精品课堂

通过有效地挖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资源优势和特点,联系学生心理、基本功、个性需求来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选择,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来实现教学资源整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渠道和方式,达到提升微课程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效果,并从增强教学的递进性、互补性和整体性入手,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实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精品课堂的打造。

(三)项目研究成果的推广,可为其他设计类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通过传统教学与微课程教学有效整合、微课平台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其成果可有力推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三、加强微课融入传统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产业及电子产业发展的产物,逐渐融入到高校本科教学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本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善于从专业本身出发来进行专业教学研讨,不断地提升其与科技的有效融合,这对于该专业不断强化教学质量有无比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根本上促进了教学改革的实现。

(一)调查并研究现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情况,以及在培养学生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等方面的影响

走访调查发现,设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本科院校,并借鉴国内八大美术学院以及个别国外高校的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比对分析课程教学过程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影响以及不足。通过分析,梳理“微课”所适应的教学课程范围,根据不同的课程,寻找便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法,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堂传统教学与微课程教学有效整合

促进课堂传统教学与微课程教学有效整合,是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微课程实践效果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应该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本研究要注重三个方面:第一,微课程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呈现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二,如何利用有限时间对教学活动进行高度概括。第三,如何与传统的教学行为有效配合,进而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个性,研究技术性与知识性的有效统一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块,即理论学习和实训练习,理论学习是以讲述为主,实训练习是以演示为主。

(四)研究視觉传达设计专业微课开放平台的职能及构建途径

构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微课开放平台,可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知识的吸收率和转化率提供了保证,对于强化专业教学效果及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五)基于“微课导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科学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实现科学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是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微课开发的关键所在,在根本上提升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endprint

四、以“微课”为载体教学模式的革新目标

教育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因素之一,“微课”作为重要的教育信息資源,对其资源平台构造、资源机制建设、精品课程打造、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制定等的研究与开发十分重要。

(一)在平台构造方面

当前“微课”平台更多的是一个“数字资源仓库”,缺乏交互、服务、管理、反馈、科学研究等功能,在本研究中将以网络为媒介,突破单纯的“仓库式”平台模式。

(二)在资源建设机制方面

需更多地考虑区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资源共享机制、区域协调开发机制、区域协同管理机制的确立,以促进“微课”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精品课程打造方面

如何在“微课导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施教对象,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有效性,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打造精品课程的关键所在。

(四)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探索形成多方向的培训体系,科学地优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队伍培养方案,不断提升教师的微课制作能力、媒介素质以及技术开发能力。此外,还要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来对教师的微课程制作能力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激励。

(五)评价体系制定方面

充分考虑在“微课导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情感、价值、成就等方面的体验,建立以考核互评与能力展示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五、结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开放与深入改革,大量高校以及教育资源协会不断拓展网络教学资源,出现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大学数字博物馆”、高校精品网络课程以及大学生课程在线等项目,并且逐步优化资源配置,将国内外优秀网络课程资源整合建立了资源共享网站。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3]陈绘.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观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4]薛虹.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方法应用价值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翻转课堂实施策略探索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实践方法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理论与实践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