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情绪理解和心理理论发展研究述评

2017-09-14任晋瑶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8期

任晋瑶

摘要:情绪理解和心理理论已被证明是社会认知里相关但不同的两个方面。近年来,情绪理解和心理理论成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以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情绪理解、心理理论和两者关系三部分内容进行国内外文献的述评,从中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以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建议。

关键词: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情绪理解;心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8-0089-02

情绪理解和心理理论已被证明是社会认知里相关但不同的两个方面。尽管这两方面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但是目前相关研究的选择对象都主要为普通儿童、自闭症儿童和受虐待儿童,而针对其他特点的儿童,如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研究还不多。因而,针对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情绪理解和心理理论发展特点的研究,将有助于相关知识的理论拓展,并为干预措施的提出提供依据。社会经济地位,一般来说是指个体所处家庭的经济、人力、社会资本,如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水平和父母职业声望等的结合。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的情绪理解和心理理论发展显著相关: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情绪理解水平偏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一、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情绪理解

情绪理解是指个体对所面临的情绪线索和情境信息进行解释的能力,主要包括对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以及对各种引发情绪的情境的认识和解释两个方面的内容。情绪理解是儿童早期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任务。关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情绪理解发展情况,现有研究主要是从其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情绪观点采择能力和情绪归因能力三个方面来讨论。

(一)面部表情识别能力

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是一种儿童能通过情绪表情推测他人内部心理状态的能力。表情识别的研究方法一般是向儿童呈现高兴、惊奇、害怕、伤心、羞愧、生气、厌恶等表情的图片,让儿童进行指认或用言语命名。研究表明,两岁幼儿就能正确辨别面部表情、谈论和情绪有关的话题。儿童对表情的指认能力优于命名能力;指认和命名积极情绪的能力优于消极情绪。而儿童所处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表情识别能力。父亲职业地位更高的儿童在进行表情识别时得分更高,且命名时言语更富表现力。此外,拥有高收入、高学历父母的儿童的表情识别水平比低收入、低学历家庭的儿童高。

(二)情绪观点采择能力

情绪观点采择能力即情绪情境识别能力,是指儿童在特定的情境中,根据情境线索对主人公的情绪进行识别或推断的能力。研究一般是采用让儿童根据提供的代表性情境,选择出与所描述情境情绪相一致的表情图片的方法。研究表明,2—4岁的儿童已经学会非常精确地标签情绪,并且开始理解特定情境与特定情绪之间的关系。在明显的情境中,高兴与伤心的情绪情境识别率高,害怕的情绪情境最难识别。工薪阶层家庭的儿童在根据情境推断他们父母、朋友和自己的情绪时,这类儿童最频繁标签的情绪是愤怒与悲伤。这与普通儿童最易识别高兴与伤心的情绪具有不一致性。这可能与家庭情绪表露情况有关,研究证明,家庭情绪表露与儿童的情绪理解存在密切相关。父母倾向表露消极情绪的特点会代际传递给子女,而中低收入的母亲在家庭中表露的情绪多为消极情绪(如恐惧、悲伤)。

(三)情绪归因能力

情绪归因能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儿童对他人情绪体验的情境做出原因性解释和推断的能力。多数研究者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方式,研究者在讲述情境故事后向儿童询问主人公的情绪状态和情绪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5—6岁的儿童已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体验给出合理的解释。相比积极情绪,儿童对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更能够稳定识别。并且儿童在进行情绪归因时,与内部和外部归因相比,更倾向于人际归因。现有的关于儿童情绪归因的研究,采用的样本大多为中产阶级家庭儿童。迄今只有一篇研究低收入家庭儿童情绪归因的研究指出,与内部归因和人际归因相比,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情绪归因更倾向于外部归因。综上,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较弱,表现为面部表情识别能力较弱且命名能力较弱;情绪推断时更倾向于消极的情绪;情绪归因更倾向于外部归因。但现有对儿童情绪理解的研究仅从社会经济地位衡量标准的某一方面,如家庭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水平等进行研究,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对个体所处家庭的经济、人力、社会资本的综合衡量,因而对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研究需要更为综合化。此外,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对于不同情绪在观点采择和归因上的特异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是指通过考虑他人的思维与感觉来解释和预测其行为的能力。而这里的心理理论是狭义的心理理论,即儿童理解错误信念的能力。所谓“错误信念”,是指儿童可以认识到他人所持有的观念是不正确的,这种认识主要是在前运算时期发展起来的,证明了儿童已经具备了区分心理世界和非心理世界的能力。因而,研究者多数都将对错误信念的理解看作是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主要标志。“错误信念任务”研究范式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为“意外地点任务范式”和“意外内容任务范式”。研究发现,3—4岁与4—5岁儿童的心理理论测验成绩存在显著差异。4岁以后的儿童处于一种“信念是解释和表征的心理理论”阶段,该阶段的儿童认识到个人关于世界的信念是对世界的一种主观解释,这种解释有时是错误的,从而获得了对错误信念的认知能力。因而,4岁是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关键时期。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存在显著相关,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错误信念任务成绩低于高社会经济地位儿童。其中,父母职业声望、母亲受教育水平與儿童错误信念任务的成绩显著相关,父母职业声望越低、母亲受教育水平越低,其子女错误信念任务的成绩也越低。

三、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情绪理解与心理理论的相互关系

作为社会认知里非常重要的两部分,儿童的情绪理解和心理理论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即使在控制了语言和年龄因素之后,错误信念和情绪理解中的情绪观点采择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但情绪理解中的其余两部分在排除语言和年龄因素后,与心理理论的相关性不显著。年龄和语言是影响儿童情绪理解和心理理论相互关系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地位仅直接作用于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对儿童的情绪理解起间接影响。其中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情绪理解与心理理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普通儿童的相互关系一致。综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的情绪理解和心理理论都存在显著相关。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心理理论与情绪理解中的情绪观点采择存在高度相关,与情绪理解的其余两方面相关性不显著。

四、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先前关于儿童情绪理解和心理理论的研究选择对象多为普通儿童、自闭症儿童和虐待儿童,对其他特点的儿童,如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离异家庭儿童等的研究还较少。因此,关于不同特点儿童的情绪理解和心理理论的研究还需进一步的拓展。并且相关研究多为国外的研究,国内的研究也多为理论研究,因而国内实证研究的拓展有助于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儿童情绪理解和心理理论发展的比较研究。

现仅有的关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都集中于其发展状况,但对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如何作用于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还不明朗,即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未来的研究需关注这一维度的研究。此外,对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心理理论研究的范式多采用的是错误信念范式。而心理理论包括许多心理结构,错误信念只是其中一方面,因而为了更全面地揭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寻找一种更适当的范式也就成了未来研究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陈英和,崔艳丽,王雨晴.幼儿心理理论与情绪理解发展及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

[2]李大维.低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9.

[3]商冲晨,莫书亮.家庭微系统对幼儿心理理论的影响:因素、过程和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0.

[4]谭静.国外关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发展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

[5]徐琴美,何洁.儿童情绪理解发展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