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玛曲,黄河在这里拐了第一道弯

2017-09-13王文扬

丝绸之路 2017年17期
关键词:河曲玛曲格萨尔

王文扬

对于玛曲,我早有敬仰,一是因为它的高度,二是好奇它的神奇传说,三是憧憬那里美丽的风景。玛曲,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处,东与甘肃省碌曲县、四川省若尔盖县接壤,南与四川省阿坝县相邻,西与青海省久治县、甘德县、玛沁县相连,北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相接。玛曲,藏语的意思是“黄河”,玛曲是全国唯一一个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直接命名的县城。黄河九曲十八弯,在玛曲拐了第一道弯。黄河在这美丽富饶的大草原上,从西南入境,又从西北流出,蜿蜒前行400多公里,形成了九曲中的黄河首曲。高山流水,壮美草原,秀丽风景,宛如画中的美人。居高临下,黄河悠闲地从草原流过,疑似天空飘落的哈达。

玛曲境内海拔在3500米以上,因为高度,决定了它的深度,由于从前不易抵达,所以保留着最初的纯朴。这里风光迤逦,洗人肺腑,神奇的传说如风一样吹过,散落在草原上,让这片土地意味深长。俊朗的河曲马让人遥想草原部落的气息,茁壮的青草长出高原的神秘和美丽。玛曲的美是朴素的,也是纯粹的,就像玛曲的天气一样,很直接,很透彻,晴空万里,深色的蓝天、洁白的云朵勾画出可以随意遐想的图案,或者雨水说来就来,淋漓尽致,猛然就释义了“高处不胜寒”的诗句。到过玛曲的人会不约而同地觉得这里美得不可思议,美得让人心潮澎湃,又难以用语言具体描述。玛曲的美震撼、简单、自在、细致,铺天盖地,又毫不客气,随便捕获的一个镜头都像是出自大师之手。玛曲美得静默,在这里流连忘返,是因为玛曲的美已经刺痛了我们对美的肤浅记忆。

2006年夏,西北师范大学的刘宝禄教授和我应邀前往甘南一行。从兰州出发,天空晴朗,车至甘南,天气变得阴沉,我们去了则岔石林和玛曲县城。夜宿则岔石林,一场大酒酣畅淋漓。藏歌唱起,哈达飘过,帐篷外的篝火烧得热烈。大碗的酒、大口的肉,脑海中晃动的是栩栩如生的石林,大口喝下的是朋友的热情。虽是盛夏,石林的夜晚依旧冷风刺骨,裹着大衣喝酒的经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第二天清晨起来后口渴,去小卖部想买瓶冰镇的水,老板说,这里的水不需要冰镇,我打开矿泉水瓶一看,果然如是,则岔石林俨然一座天然冰库。

从则岔石林到玛曲县城,一路上是漫无边际的草原。绿色连着绿色,绵延起伏,远近高低,相同的绿,不同的风景,感动就从这里开始。我们舍不得闭上眼睛假寐片刻,生怕这些大自然的杰作从我们眼皮下面溜走。时不时会看到草原上有炊烟升起,那是牧人的草场,也是牧人的家。藏獒聲声,牧民放心,藏族少年打马从草原上经过,追风的少年追梦,也追着草原的笑脸。距离大帐篷不远处,有一顶白色的小帐篷,同行的人嘿嘿一笑,向我们讲起了一些草原上的习俗,他讲得有声有色,我们听得心里痒痒。就在我们还沉浸在对白帐篷的好奇中时,有人喊了一声:“前面就是‘天下黄河第一弯!”我们的注意力即刻又回到了黄河上。车在山路上一处平缓地停了下来,站在山上俯瞰黄河,阴沉的天,黄色的河,水天一色,连在一起,河水弯弯,从草原流过,分不清是黄河从天上流出,还是河水又流向了天际。这时,天空下起了小雨,烟雨玛曲,梦一样的高原,近在咫尺的黄河首曲若隐若现。我在雨中站了许久,这样的画面仿佛似曾相识。

来到距县城4公里的“黄河首曲第一桥”,雨还在下,桥上空空荡荡。这时的雨柔软、细腻,和我想象中高原上粗犷的雨有些差距,黄河从桥下安然而过,桥边是一块石碑和一块木制的牌匾,石碑上分别用藏、汉两种文字刻着“黄河首曲第一桥”,木牌上用红色大字写着“玛曲黄河桥”“一九七九年八月竣工”。无人很好,无人的玛曲黄河桥上经幡飘动,我在桥上悠然踱步,来回走了三次。“九曲黄河十八弯”,我就站在第一弯,黄河浩浩荡荡,奔腾不息,东流大海,我在玛曲若有所思。据说首曲第一桥有两大美妙绝伦的景观,一是“拱桥托日”,二是“长河落日”,我无缘欣赏,却能想象黄河之水从天而降那种大气磅礴的壮观景象。

在玛曲县广场,有一座金色的河曲马雕像,基座上刻有《河曲宝马赋》:

你从格拉山峰走来,河曲是你的故乡;你从英雄史诗飘来,格萨尔是你的荣耀;你从遥远的天空弛来,雷电是你的精灵;你从草原沼泽涌来,不息的涛声是你的嘶鸣。你用丰峻的脊梁,背托起智慧财富的“宝贝”;你用不屈的精神,唤起千年的祈盼梦幻;你是一艘永恒的方舟,承载著吉祥祝福;驶向未来的世纪驶向辉煌。你这九曲黄河第一湾诞生的良驹;你这雪域高原的骄子,香格里拉的宠儿;你这牧人永远的向往,你这河曲马——神话中你时隐时现,史诗里你永无定格。

相传,玛曲是格萨尔王的故乡,在玛曲,《格萨尔》是一部经典传唱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今天,玛曲人仍然在弹唱《格萨尔》史诗,歌声嘹亮,琴声悠扬,英雄的故事千年流芳。广场上有用地砖铺就的玛曲地图,还有巨龙腾飞的雕塑,气势恢宏。我坐在广场一隅,看人来人往,看藏族群众虔诚地转动经轮,感受不一样的玛曲。时间仿佛凝固,我在这里像是在等待着谁的到来。

从玛曲返回,路过尕海湖湿地,还是阴沉沉的天,我拎着相机无功而返,心中有些许遗憾。回到兰州后,从网上看到一组拍摄玛曲和尕海湖的照片,湛蓝的天,棉花团一样柔软的云朵,倒映在湖面,层次分明,好像触手可及,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天蓝得很骄傲,马匹回眸,刚好鸟儿飞过,甚是精彩。欣赏之余,我很期待能和玛曲再次会面。一晃就是10年。

2015年夏天,我陪同一位从北京来的长者再次来到玛曲。原定在玛曲玩半天,晚上在合作住宿,第二天游览夏河。碰巧甘南在举办首届自行车拉力赛,和我们计划的路线有些重合,为了避免拥堵和长时间限行,我们临时决定夜宿玛曲,一心一意看够这里的风景。

天公作美,风和日丽,据说这几天的好天气是活佛算过的,我们也算是有缘人,可以在朗朗晴空下感受沐浴阳光的玛曲。黄河桥十年如故,风采依旧,现在看来简单而又实际,越是简单的就越是美丽的,和眼前的黄河相得益彰,朴素如同高原的性格。曾经的石碑已经换成了一块造型厚重的长方形巨石,上书“天下黄河第一弯”,右前方是一个大沙盘,再现黄河第一弯433公里流经的场面。栈道断桥蜿蜒前行,游人宾客在忙不迭地合影。三五成群的当地人盘腿围坐在离桥不远的草地上,吃着瓜子,喝着啤酒,脸上洋溢着幸福。黄色的河流穿行在绿色的草原上,硕大洁白的云朵不规则地倒映在水面上,映衬着高原上纯净的蓝,呈现出宁静悠远、沁人心脾的美。这座曾经普通的桥如今已经名扬天下,这道大自然的弯也早已惊艳华夏。我按下幸福的快门,带不走的是美丽风景,带走的是我心满意足的背影。endprint

车过玛曲黄河桥,我们继续前行,距縣城20公里处是河曲马场。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欣赏美景。这片草原湿地牛羊成群,马儿健壮,珍禽飞翔。我们来到生态区一处藏家乐,老板叫洛桑,是典型的藏族汉子。坐在高原的帐篷里,品窝奶,喝酥油茶,吃手抓羊肉,尝高原野菜,再喝上几碗酒,真痛快。同行的老先生明显话语开始减少,我问他是不是有些缺氧,他说还行。他要我给他拍几张吃羊肋条的照片,说是回到北京要让朋友们知道他也在高原上豪爽潇洒过。我们一边喝酒吃肉,一边听同行的人讲述高原的故事,不知不觉便夕阳西下,日落河曲。帐篷外的操场上有一些藏族孩子在打排球,我很意外这高山草原上的排球场竟是如此美妙惬意,只要把网子支起来,草原就是比赛场。一样的闪展腾挪,垫球扣杀,不一样的快乐在草原上飞翔。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她蹒跚学步的孩子在旁边观看,还有一只小狗摇着尾巴跑来跑去,像是一个运动员正跃跃欲试。再远一点,还有一群孩子在踢足球,没有球门,随心所欲,高原上洋溢着奔跑的美、认真的美、满足的美、梦想的梦。临走,洛桑老板一直把我们送到了车前,像是在送久违的朋友,我按下快门,真心想记住这个淳朴的藏族汉子。

我们迎着夕阳向县城进发,看夕阳落入湿地,映红了水面,晚霞形态万千,有一片祥云如同蛟龙出海。黄昏时分,我们取道格萨尔赛马广场,骏马临空腾飞的雕塑十分引人注目,雕塑基座正面刻有“中国赛马之乡”的大字,侧面是藏、汉两种文字刻写的碑文,最后一句是“格萨尔精神永放光芒”。英雄的骑手英姿飒爽,骏马腾空跃起,把嘶鸣抛向天空,月亮升起,好一副骏马追月的场景。

第二天,我一大早就起来徒步玛曲黄河桥。今天又是一个好日子,我不想错过“拱桥托日”的风釆。站在桥上,凉风习习,这时来到桥上的人都是有备而来,长枪短炮各就各位,不经意间已经站成一道认真的风景。慢慢地,河面上亮起一点光,继而一个金黄色的光盘仿佛从水上升起,冉冉升至拱桥桥面,放眼望去,拱桥把太阳托起,太阳喷薄而出,把传说掉进了河里。

早餐后,当地的朋友说,到了玛曲一定要去阿万仓看看,因为那里是玛曲的另一张名片。阿万仓距县城54公里,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行程。山路弯弯,风光遍地,汊河沼泽,纵横交错,这些水流又会突然拐上几个弯,让草原看上去更加丰满。置身观景台上,阿万仓大草原就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向左、向右都是风景,羊群在山坡上吃草,远处黑色的星点是马匹和牦牛在湿地上享受着悠闲。往前是传说,往后,村落和草原如此和谐。仔细听,远处还有藏歌声传来,古朴高亢,飘荡在草原,那是我们期待中最原始的牧歌。这时我们就站在自然的画卷中,仿佛自己也是一道风景。有人说,在阿万仓的小山上会有种恐惧感,那是一种后怕,怕今生竟然错过了这道风景。我想我很理解那种心情,我在阿万仓的小山上坐了很长时间,心无杂念,只有对自然发自肺腑的尊敬。

从阿万仓回到县城,我买了一些藏民们自己吃的酥油。在玛曲,才知道什么是自然,什么都没有被污染,黄河在这里拐了第一道弯,玛曲在高原坚守着最朴素的美。endprint

猜你喜欢

河曲玛曲格萨尔
玛曲:美丽的黄河首曲大草原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格萨尔》的音乐体系
40年西藏《格萨尔》工作回顾
河曲民歌合唱电子伴奏的研究
新时期河曲民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浅谈
玛曲行吟
《格萨尔》向何处去?——后现代语境下的《格萨尔》史诗演述歌手
浅析河曲方言中的“兀”“兀今”
在玛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