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买房但不进城的乡亲

2017-09-12王海娟

中国老区建设 2017年9期
关键词:买房县城房屋

□ 王海娟

在高涨的人情、天价彩礼之后,农民又陷入了买房的怪圈。这将对农民的生活、村庄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毫无疑问的是,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一般农民家庭上学、看病、住房的问题都不大。但人情、彩礼和买房,成为新时期农民头上的新“三座大山”。

今年春节回家,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是进城买房。房子买了没有?在哪里买的房子?房子装修怎么样?我家赶人情最多的自然也是亲戚为新房办喜酒。

以前,进城买房并没有进入农民的生活。2005年左右姐夫家打算到县城做生意,购买了房屋。后来生意没有做成,房屋一直闲置着,姐夫家就将房子卖掉了。妹妹3年前结婚时,婆家问妹妹、妹夫是愿意住农村的房子,还是到城里买房。当时妹妹和妹夫选择住农村里。3年前,在我的亲戚邻居里只有1户进城买房。他家儿子结婚时,儿媳要求在县城买房。当时大家都很奇怪,不明白为什么要进城买房。因为他家子女都在外地打工,自己在村里居住,没有进城买房的必要。

可是,短短的3年时间,买房的想法,像一阵风一样,刮进了家乡农民的心里。所有农民都被裹挟着,需要的,不需要的,都要进城买房。我所有的亲戚和邻居,除了低保户以外,要么已经进城买房,要么正在看房,要么正在攒钱买房。

外出打工的农民倾向在家乡县城买房

我的家乡位于湖北东南部的丘陵地区,人均不足1亩地。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农民务工地点主要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民心里都很明白,年老就没人要了,不会打一辈子工,迟早要回到家乡。如果能在本地县城找到合适的工作,那是最好不过了。

因此,农民都是在本地县城或者市里购买房屋。现今,县城和市里商品房价格每套40-50万元左右。经济条件好的农民付全款,经济条件差的农民借钱和按揭,经济条件实在不行的就购买小产权房。

不少农民还是习惯在家乡建房。

农民进城买房主要受激烈婚姻市场竞争影响

虽然家乡的农民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外出务工,但家乡的婚姻圈变化不大,青年人主要通过相亲结识本地的女孩。这样,农民婚姻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性别比的影响。

我的家乡属于宗族性地区。宗族性地区农民有生儿偏好,并且有多子多福的观念,这使得我的家乡成为全国性别比最高的地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家乡计划生育政策不严格的时候,农民家庭为了多生儿子,一般会生育5-6个子女。上世纪90年代家乡的计划生育政策突然严格起来,农民为了生儿子,往往会采取性别鉴定技术、甚至溺婴。这使得上世纪90年代出生人群的男女婴比例进一步失衡。

农村的“80后”基本已经结婚,虽然“90后”人口不多,但当前正是“90后”的结婚高峰期,性别失衡使得本地婚姻竞争异常激烈起来。

在激烈的婚姻竞争中,进城购房就成为结婚的标配。

2年前,我弟弟25岁,在农村被认为是大龄未婚青年。多次相亲未果。父亲就认为:“还是要买一个房子,买房子才好娶媳妇。没有房子,女孩子总是扯皮拉筋的,一句话没说好,就不同意(结婚)。传家(一个邻居)买了房子,就找到媳妇了。”

一位农民长期闲置在城里的房子。

家里有适婚儿子,是必需要买房子的。儿子不怎么出众,家庭条件不怎么好的,更是要通过买房子,在婚姻“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

在买房热潮兴起之前,娶媳妇只需要在农村建房。给儿子娶完媳妇的时候,已经建起新房,父母还没有到养老的年龄,子女上学的压力还不大,这是农民最为轻松的时候。

姐姐和妹妹的公婆都是做生意的,家境较好。姐姐和妹妹结婚后没有什么经济压力。姐姐、姐夫、妹妹、妹夫都没有外出打工,一直在家里找些工资不高但轻松的事情做。买房热潮的兴起,进城买房也成为农民家庭的一项任务。姐姐、姐夫感受买房的压力,2016年一起外出打工。妹妹、妹夫2017年也外出打工了。他们外出打工的目的就是赚钱买房。

现在,家乡的农民都说,生一个儿子要准备100万(教育和结婚要花费40~50万,买房需要40~50万)。二胎政策放开后,农民也不敢多生儿子。小姨第一胎是儿子,一直想要再生一个女儿,但又怕生一个儿子,一直纠结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怀上,幸好生了一个女儿,欢天喜地。农民多子多福的观念在不断增加的经济压力下不堪一击。

跟风买房

婚姻市场竞争并不能解释所有农民的买房行为。奇怪的是,那些刚结婚不久,或者小孩很小的农民家庭,也积极地进城购房。小姨的小孩只有五六岁,已经在市里买房。我的姐姐、小舅舅的小孩也只有五六岁,也正在看房。我的妹妹,刚结婚不久,生育了两个女儿,也在计划买房。

在其他农村地区,除了娶媳妇,方便小孩上学是农民进城买房的另一个原因。

在湖北江汉平原地区,农民重视子女教育,一般会将子女送到县城读书。当子女10岁左右时,爷爷奶奶管教不了,外出打工的父母就会回到县城找一份工作去陪读。因此,在这个地区,农民进城买房主要是为了子女教育。即使没有结婚,或者子女还小,总有一天,子女都会进城读书。因此当地农民都有进城买房的需要。

但不同的农村,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在我的家乡,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没有达到要为子女进城读书而进城购房。在我的亲友邻居中,很少有农民将子女送到县城读书,也没有见到有农民因为陪读而返乡,更不会有农民因为方便小孩而进城买房。

当问及他们为什么买房时,他们自己也不清楚,更多的是跟风。姐姐说:“大家都买了,我也买。”妹妹说:“以后肯定要(到城里)去住的。”小舅舅说“房价涨得厉害,现在不买,以后买就亏了。”或许是因为,周围的人都买房了,就无需考虑为什么要买房了。或许是因为,近几年房价高涨,农民产生了“不买房就亏本”的焦虑心态。

但一镇之隔的婆家,却并没有这种进城买房的风气。

当被问及为什么不买房时,婆家的农民反问:“为什么要买房?”我劝婆家这边的堂弟赶紧买房,不然等买房的风气吹到这里,房价就大涨了。堂弟说:“我在县城又没有工作,城里的房子小,生活开支又大。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我买一辆车,住在农村,生活一样方便,开支又小”。邻近两个乡镇的对比,我也想不明白农民为什么要买房。难道中国到了农民可以在城市拥有一套房产的阶段?

买房容易 住进去难

总结来看,家乡的少部分农民因为结婚买房,大部分农民买房的目的并不明确。但不管怎么说,农民都不是因为进城居住而买房。结果是,农民虽然买房了,但都没有住进去,房子都闲置着。我的亲戚邻居,没有一个人住到城里,也没有人有住到城里的打算。

道理很简单,买房容易,住进去难。中西部地区县城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无法支撑起他们在城市里的生活。即便农民在城市买得起房,但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也只能支撑起成本较低的村庄生活。年轻农民仍然需要到遥远的沿海地区打工,年老农民仍然需要依靠农村的土地。

进城买房后,农民的生活格局就变成,年轻农民仍然到发达地区打工,年老父母和年幼子女住在农村的房屋,城里的房屋空置着。城市里的房屋,每年要缴纳上千元的物业费。同时,农村的房屋也需要修建。并且由于村庄面子竞争,村庄中的房屋也不能差,一般是2-3层的小洋楼。

买房后,农民的生活归属仍然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上的变化。变化的是,农民多了一处闲置房产,多了债务,增加了生活压力。◀

评论

农民进城买房并没有城市化的内涵

或许,农民买房为未来进城做准备。但从目前来看,农民进城买房并没有城市化的内涵。农民大规模进城买房,这是全国农村普遍存在且愈演愈烈的趋势。而大量房屋闲置也是中西部地区的现实。这可能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大步,也极有可能是中国城市化的一项“烂尾工程”。

农民城市化,关键不是买房,而是就业。这是农民都懂得的道理。政府要解决1亿农民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关键还在于如何让农民获得维持城市生活的就业。

目前阶段,农民外出打工,是为了改善村庄生活;农民进城买房,只是多了一项房产。如果认为农民进城打工或者买房,就是城市化,这是一个误会。如果认为农民进城买房后要鼓励农民退出土地和宅基地,这是无稽之谈。(王海娟)

(本文图片摄影/王海娟)

猜你喜欢

买房县城房屋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买房,要的就是性价比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房屋
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数说陕西70年之“县城经济”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借名买房,房子到底归谁?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孩子,我为什么不帮你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