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麦庄”看城东义信文化的底气

2017-09-12

杭州 2017年8期
关键词:城东娘娘小康

从“麦庄”看城东义信文化的底气

“城东”一词,其所属的地域范围,大致是艮山门外、北自皋亭山、南至闸口、三郎庙,为钱塘江堤岸以西的狭长地带。就行政区划而言,其地块多属江干区的范围。这里自宋代以来,是杭州的蔬菜种植和桑蚕丝绸业的重要基地,并盛产药材和棉麻。如今,由于城东火车站的建设,这里已成杭、嘉、湖地区乃至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交通枢纽。

在杭州城东地块,历史上发生过不少重大事件,较早的当然是挖掘上塘运河,连接京杭大运河与浙东运河。而在上塘运河之畔,南宋时是与北方金人交往的驿站,后来仿照北宋“陈桥驿”之设,提升为当时的国宾馆即“斑荆馆”。宋室南渡时,江南地方盛传“小康王逃难”的故事。大批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难民,包括平民、商贾、官僚甚至皇亲国戚都从京杭大运河南下杭州东,一时间城东地块的桑林、麦田,成为了他们寄宿和诉求之地。

城东地块历代都出深受传统文化熏染的先辈与名家,他们的生平事迹、道德情操以及人文气质,在乡里乡亲都有影响,他们勤劳质朴、耕读好学、谦让包容、乐于施善,故言“远亲不如近邻,近邻更可帮衬”。

面对南宋初期出现的惨状,城东人每每想起“半山娘娘救助康王”的史实与传说,便深有所感。小康王逃难的传说,在浙江各地均有流传。小康王,就是民间对宋高宗赵构的称谓,即康王赵构。当时因金兵入侵中原,大宋皇帝成为金朝名将金兀术阶下之囚,赵构初封康王,四处逃难,后在商丘称帝,史称南宋,迁都杭州。在浙江以“半山娘娘”和“浙江女子尽封皇”故事传说为著称,对习俗的来历也作出了相应的解释。

据《杭县志稿》:“相传神为倪氏女,宋南渡初,避寇奔匿,蒙犯风雨,疮痍而卒,里人葬之山中。后金人南侵,神著灵异,撒沙退敌。事闻,封护国夫人,建庙祀焉。”又有传说讲小康王逃入了半山的山洞,金人赶到了,幸亏娘娘把一篓细丝倒向了洞口,因而结成了蛛网。金人看见蛛网满洞,认为小康王决不会躲在洞里,所以又追了别处去。又有传说讲康王受一村姑的救护,才躲过金兵的追捕。所以后来恩准浙江女子出嫁时,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并有俗谚曰:“浙江女子尽封皇。”浙江女子出嫁这天,简直像皇后娘娘一样威风。头上 “凤冠珠翠戴满头”,身穿圆领霞帔,束带朝裙;乘坐的花轿雕龙绣凤,费工上万,故俗称“万工轿”。南宋皇帝康王赵构尚且有此义信之举,其影响遍于江南,特别是江浙各地。而在杭州城东地块,随宋室南渡而来“历事四朝”的名臣郑兴裔,为了救济南北难民和贫苦百姓,继承与弘扬北宋时期在杭州、睦州为官的范仲淹建立范氏义庄的传统,也在城东圈地1929亩建立义庄。范氏义庄和郑氏义庄都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两座著名义庄。

城东一带本来没有大片种植麦子的习惯,因城东义庄以种麦子为主,当地人便兴起了种麦的热潮,今城东后沙河、永安桥一带,形成种植大片麦子的麦庄。明朝诗人倪宗正写过一首《麦庄》诗:“东陇小麦青,西陇大麦黄。细雨湿柴门,鹁鸠鸣野桑。天际微风来,清波摇麦芒。田家午炊熟,饼饵生馨香。白首归来后,闲情寄麦庄。”由此,从麦庄看城东便可见义信文化的底气了。

猜你喜欢

城东娘娘小康
我家的小康
一线光阴入洞中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不做寿
小康之路
《城东早春》
娘娘与唐宋的“恩爱”日常
夸张『娘娘』
城东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