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体系的思考

2017-09-11甘锐琦

西部论丛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体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迅速扩展,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紧跟时代潮流。本文从实际出发,阐释了高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进建设高校信息化系统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并就此提出构建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体系的概念,详细介绍了在战略地位、专业团队、制度规范、信息素养等管理体系的四个方面给出的解决对策分析。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 系统建设 管理体系

一、背景引入

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加强管理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研发展、改善生活环境[1]。

推进高校信息化系统建设,有利于梳理并规范管理流程,改良并升级传统业务部门管理模式,促进学校管理体系内部结构重组,有利于形成更加高效、更加精干的管理框架,有效促进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进程。

应用信息化系统,实现便捷、高效、精准为师生提供服务,主要体现在:全面整合信息发布渠道,增进信息传递的精准性、实效性;提供多平台移动办公,打破管理人员工作环境限制桎梏,确保业务办理需求及时得到响应,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真实有效记录管理过程数据,减少线下操作可能导致的事故,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管理不规范,保障管理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各业务部门共建统一服务平台,有利于部门内部、部门之间业务衔接顺畅,可实现数据互联共享,便于数据分析、科学决策。

二、提出问题

在实际建设信息化系统过程中,由于认识层面狭隘、建设模式单一、协作规范欠缺、实施人员信息素养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系统建设推进缓慢。

1、业务部门对信息化系统建设认识狭隘

经过长期的业务办理经验积累,管理人员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业务办理流程和固化的思维模式。在系统建设初期,往往会对信息化系统建设预期过高,期待其能原样复制线下办理流程。在沟通需求过程中,对自身业务过分坚持也部分导致合作双方产生沟通问题,建设目标不明确。同时,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免不了增加管理人员额外的工作量,如需要花费大量气力清理数据,耗时耗力,但短期收效甚微,进展不明显,导致管理人员在建设信息化系统过程中出现畏难情绪,建设信息化系统决心不坚定;信息化系统投入测试使用后,没能充分预判可能暴露出的用户适用问题,没有即时提供沟通反馈机制,导致使用系统用户体验不理想,增加系统推广使用难度。

2、业务部门建设信息化系统各自为政

每个业务部门各司其职,为紧跟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步伐,往往会出现各个部门各自建设信息化系统的情况,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化建设生态。究其原因:各个部门对信息化系统需求不同,前期考察合作单位的业务倾向性不同,各个部门推进信息化强度不同,导致即使同一部门不同业务之间也会出现选用不同的合作单位的情况。由此可能导致业务流程不关联,数据接口不统一,数据的接续性、全面性不能保证,出现信息孤岛、资源割据、重复建设、管理滞后等不良现象[2]。比如,业务办理上级部门在建设系统时,未能考虑下级部门对部分数据字段使用,导致有些数据字段采集不到,增加返工建设的风险。

3、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不规范

以与公司合作共同建设教育教学信息化系统为例,分析系统建设过程不规范导致的问题:公司在开发过程中更多考虑产品通用性,缺少对合作学校定制需求的关注;公司项目经理往往承担不止一个学校的项目,不能全力支持;公司人员流动性大,驻校工作人员不断更换,业务交接不充分;合作双方没有构建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评价反馈机制、切实有效的奖惩机制等,校方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发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建设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建设规章和标准,信息化力量准备不足,双方配合经常出现不匹配的情况,实际实施过程拖沓。

4、参与信息化系统建设人员信息素养缺失

沿用上例,公司人员直接与业务部门管理人员沟通对接,业务需求和系统实现之间不可避免出现理解出入,这就需要有系统建设经验的信息化专门人员进行有效沟通,来解决这中间的分歧。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能保证每个业务系统建设均有信息相关专业人员辅助,而管理人员迅速掌握信息化思维分析并理解问题难度较大,更谈不上对需求出入进行合理的评估并做出有效的坚持或妥协。

三、思考对策

为解决如上诸多问题,参考[3]中对“企业项目管理体系”的阐述,本文提出高校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体系概念。所谓“高校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体系”(以下简称“管理体系”)是指高校在建設信息化过程中,为确保信息化系统建设顺利进行,组建具备系统建设信息素养的专门团队,在相关制度和规范约束下,有序高效的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决策、实施、评估和监督等行为而建立的一整套全方位的管理保障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管理体系示意图

1、明确信息化建设战略地位

构建管理体系,学校层面需出台相应的信息化建设系列文件,明确信息化建设重要地位,整体约束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流程,支持并提供信息化建设问题解决方案,统一协调并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同时,学校层面应给予高度重视,持续投入经费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

2、构建信息化建设专门团队

高校信息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仅凭一人或几人之力,管理体系中,需要构建完备的信息化建设专门团队,在校级领导的统一指导下,科学决策,有效实施,及时评估,全程监督,以保证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成立决策小组,由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各业务部门主管领导组成,主要负责把握学校和部门之间信息化建设进度;规划本部门信息化系统建设蓝图,指导业务流程再造;统筹协调部门内部、部门之间整体信息化工作,避免各自为政;监督建设过程,及时调整,科学决策。

成立执行小组,采用每个部门抽调具体实施人员的方式组成,以实现人力资源合理优化配置。该实施人员需熟悉业务流程,关注实操细节,善于组织和总结。执行小组主要完成具体的建设实施工作,如提需求、跟进度、测功能、清数据、辅应用等。执行小组可采用周例会制度,沟通需要部门间协调的问题,提出执行过程中部门内部的阻碍,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积极推进,落到实处。

成立评估小组,聘请有信息化建设经验的校内外专家和业界同行,主要负责阶段性评估信息化建设成效,整体评估项目执行情况,反馈并给出进一步工作部署实施建议。

3、形成信息化建設管理制度规范

管理体系中,需建设完备的信息化建设制度规范,有效保障信息化系统建设持续性、适应性。

由决策小组讨论制定,由学校层面决议通过出台信息化建设制度,各业务部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需严格遵循。制度需包括各类工作条例、工作机制、工作方式、工作规范、工作流程、管理办法等。以与公司合作建设教育教学信息化系统为例,需建立合作双方工作机制,指定项目双方责任人,厘清合作双方权责问题,规定双方团队工作内容,制定项目推进实施计划,形成项目执行工作文档,采用行之有效的沟通机制,辅以一定程度的奖惩措施等,以构建和谐向上的工作环境,稳步长效的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进程。

4、加强信息素养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久延续的工作,需要有新鲜的血液源源不断的注入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管理体系中需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即吸引较高信息化素养的专业人士,提升已有信息化人才信息素养。信息化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离领先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学校管理人员应力争更快适应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组织定期培训,积极应对时代带给学校管理人员的机遇和挑战。

四、结语

在高校推进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本文着重阐释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长远意义,剖析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体系构想,以期能为其他高校在建设同类系统过程中提供一点经验分享。

参考文献:

[1] 郑海英, 郑雅良.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路径探析[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2):175-178.

[2] 肖凤玲, 李朝葵, 游强华. 医学院校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构建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3):42-44.

[3] 侯灵明. 企业项目管理体系标准模型研究[J]. 项目管理技术, 2004(3):17-22.

作者简介:甘锐琦,1989年10月,研究实习员,硕士学位,主要研究高校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高校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体系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地铁资产管理体系运行评估研究
基于ERP系统构建协同化的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
“珠江”荣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浅谈高校经管类实践综合平台建设创新
电力企业运营监测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探究
火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建设研究
移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现状分析
基于ASP技术的实验室网站系统建设
浅谈基于Web在线教学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