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护理中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

2017-09-11张英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生存质量肝硬化

张英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产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100例医院收诊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和80.0%、KPS评分为(86.5±4.6)分和(72.6±4.8)分、护理满意率为92.0%和82.0%,观察组在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肝硬化;应用效果;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8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8-159-01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或肝病反复发作造成的弥漫性肝损伤,大多数患者都是由于肝炎影响下形成的,还有少部分患者由于长期酗酒导致肝硬化。肝硬化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要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升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心理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产质量的影响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100例医院收诊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为40~72歲,平均为(46.8±2.3)岁;病程为3个月~2年,平均为(0.7±0.2)年;其中肺炎性肝硬化21例、酒精性肝硬化29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为43~75岁,平均为(45.3±2.5)岁;病程为4个月~2年,平均为(0.6±0.3)年;其中肺炎性肝硬化26例、酒精性肝硬化24例。本次研究入选标准:①经查体和CT或超声诊断确诊为肝硬化;②本人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②精神疾病患者及认知障碍患者;③糖尿病及甲亢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疾病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包括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措施.对照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方法为:①科学评估:科学评估患者的病情对于规范护理方案具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参与科学评估,使用先进的评估方法或评估工具开展评估活动,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临床护理方案指导依据。除了全面的询问外,还要重点收集患者的过往病史和原发疾病,详细记录疼痛出现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对症处理措施。②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表达自身的感受,给予患者治愈的信息,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诚意。可以通过看电视、听音乐、聊天的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降低疼痛。护理人员要保持耐心的态度和温和的表情与患者交流,鼓励家属对陪伴患者,提升患者对治愈的信息。③心理健康教育:为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药物效果、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纠正患者错误的疾病认知,指导患者及家属科学用药,积极配合临床护理。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下表1所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和8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与对照组KPS评分为(86.5±4.6)分和(72.6±4.8)分、护理满意率为92.0%和82.0%,观察组在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理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指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结合病人心理特点等进行心理上的呵护,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好的护理理论知识、临床护理经验以及临床护理技巧,能够保障临床治疗效果。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具有病程长、对肝功能影响大的特点,且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安全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相关研究指出,需要通过加强肝硬化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3]。心理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是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多项科学护理服务措施,其作用以及被越来越多的护士及患者认同。随着现代医疗改革的深入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们渴望得到优质的临床治疗、护理、饮食指导以及保健服务等,传统的护理措施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心理护理服务应运而生,在现代临床护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观察中,观察组在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巫香球.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7(8):3-4.

[2] 宋林,刘容,康成玉等.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28(8):1371-1372.

[3] 黄丽君,曾秋莲.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1):2371-2372.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干预生存质量肝硬化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用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