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研究柳媛媛

2017-09-09张卫平

现代交际 2017年17期
关键词:人文价值观核心

张卫平

摘要:全球化浪潮和信息化时代下,国际间政治文化的交流互动加深,价值导向也不断渗透到政治生活领域,个体政治价值与社会政治价值不再是必然的统一,个体也不必然认同社会所确定的政治价值,因此,政治价值冲突已成为某种常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大学生政治素质的优劣关系着其自身的成长发展,关系着高校和谐校园环境建设,关系着我国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此,不断优化大学生政治教育具有战略性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7-0096-02

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来看,它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得以推行和强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1]因此,大学生政治教育内容必然也必须主要围绕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这一命题来展开。实践证明,在这样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帮助大学生开展厘清认识、坚定信念的政治教育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系统的政治教育,才能凝聚起大学生的力量,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一、要以关注个体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认同

人是一切价值的主体,是价值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人们对任何事物的价值评断又是以自己的标准加以评判的。因此,我们必须基于对“人”的认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促进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认同。

第一,这个核心价值必须彰显其“科学性”。作为传递这种价值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缺乏科学的理性阐释,只是运用简单的事实和直观经验来教育“我们所传递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正确的,能够维护社会稳定”,只停留在告诉大学生价值观是什么,而缺乏对其提出背景、现实意义的理性分析,就无法让大学生真正科学地认识其真正的价值,也必然导致其难以内化为大学生个体现实追求的困境。高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致力于彰显其科学性的一面,在向大学生传递其“是什么”的同时,更要传递其“为什么是”,真正在科学理论的支撑下,经受住质疑并清晰地回应质疑,不断澄清大学生在认识上的困惑。只有“科学的”核心价值才能掌握大学生群体,才能为大学生所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真正成为高校的核心价值观。

第二,这个核心价值观必须明确其“人文性”。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价值观的灵魂和主线。只有内化为每个大学生普遍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价值原则,它才真正会发生作用,成为引领人、提升人的行为准则。而要实现这种内化,就必须承认大学生的价值,尊重大学生个人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利益,把社会核心价值观和对人的情感需要、个性尊重、全面发展的关注科学地融合在一起,即,关怀核心价值观之于“人”的意义和价值。关怀人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不允许打着国家、集体或者改革、人民的旗号侵犯学生的权利;国家、集体、人民、改革是神圣的,但个人绝不是微不足道的,以“国家”的名义、“集体”的名义、“人民”的名义、“改革”的名义侵犯学生的权利,剥夺学生的自由、无视学生的需要正是导致某些所谓价值观只能停留在口号里的重要原因。

第三,这个核心价值观必须指向其“终极性”。在社会转型期间,我们必须致力于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运用各种宣传工具把社会核心价值观念融入高校意见的互动之中,以内在的方式在其中发生作用,从而使核心价值观以一种较为一致的社会舆论形式弥漫于大学生群体的论说之中,最大限度地发展成为社会的思想共识,并进一步升华为高校师生的共同信仰,这是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能否成功的關键。终极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认同不能单纯依靠理论的构建和舆论的宣传。我们在进行终极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与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返回经典、发展理论,同时更要返回现实,求得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终极价值理念被内化、被信任,我们的政治价值认同才更深刻。

二、要以充满人文精神的现代国防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政治利益认同

人文精神,即以人为对象和中心的一种精神理念,它包含着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价值观和人生哲学,核心内容就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而作为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国防教育,主要指的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威胁的建设与斗争,向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为增进全面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以及有利于形成和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能力的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国防教育也是以“人”为对象的教育,而从古至今,对人的教育从来都是与弘扬人文精神密不可分的。只有融入人文精神,才能使国防教育更具有吸引力,才能促使大学生积极主动明晰是非和责任,从而实现大学生对国家利益的认同。

第一,以对大学生人文理性的提升为基础,开展国家主权安全教育。主权是一个民族的最高法律权威,它可以在特定领土范围内制定法律,它独立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权威,并依据国际法享有与其他民族的权威平等的权利。[2]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就是引导每个学生真正保持一种充满人文理性的思考状态,不断针对自己所面临的国家主权问题发言,针对这一问题的现状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与我们每个人生存相关的中国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发言。

第二,以对大学生人文责任的理解为基础,开展国家领土安全教育。人文责任指的是“以人为本”的条件下,我们在国家领土安全教育过程中,如何使受大学生焕发其人文自觉,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他的责任感。国家领土是国家主权的对象,是国家行使最高权力的空间。领土主权问题仍是导致国际关系紧张、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我们不仅要通过国防教育让人明确国家领土安全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在每个人心里绷紧一个意念:那就是保卫国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只有唤醒了大学生的人文责任意识,他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到国防教育的价值所在,也才能真正为保卫国家领土安全有言有行,言行一致。endprint

第三,以对大学生人文关怀的重视为基础,开展国家政治稳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国家政治稳定的现实意义和个体应该为其所要做出的努力。在深刻变革的时代,开展国家政治稳定教育必须积极地正视人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正本清源、创建和谐。国家的政治稳定教育既是以人为教育对象,更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它必须通过对人的关照来调节各种社会关系,从关切人的角度不断实现教育内容的发展创新,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国家政治稳定。

第四,以大学生人文理想的缔造为基础,开展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让大学生意识到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意识形态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具有强劲的政治功能,在维护政权的合法化、推动大规模校园政治动员、实现政权的转移或稳固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人文理想必将成为当前中国意识形态理念价值重建最为切近的思想资源,人们将不是因为权利的强制或者利益的诱惑而是凭借正确的人文理想本身再次领会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根本意义。也只有在这样的一种理想的指引下,大学生才有可能实现对意识形态教育所传递的价值发生真正的内在关切,从而使现代意识形态安全理念深入到思想深处,并成为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的精神支撑。

三、要以关心个体利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政治制度认同

政治制度对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社会群体包括每个具体的个体意义都是不同的,它所带来的权利、义务、权益和福利不仅不同,有时甚至存在巨大差异。因为每一种政治制度都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完全公平——制度之下的具体规则给予每个人的选择空间并不是一样的。正是因为如此,大学生才格外关注政治制度的公正性,这也是政治制度伦理问题凸显出来的主要原因。

第一,以大学生现实利益的满足展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伦理教育。政治制度伦理,主要是指政治制度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或价值追求。任何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政治制度,都会重视对其政治制度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所蕴含的伦理价值和理念进行论证。因为只有在充分的伦理论证之后,政治信念才能在理论上服人,增强大学生对既有政治制度、政治价值追求的合法性认识。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制度优势的显现以及人民对制度的认同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大学生不能因为现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有着不完善的一面,就对其合法性产生质疑乃至不认同。在现阶段的中国,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原则,通过制度本身的完善和落实,实现各个层面制度之间运行的配合和结构的优化,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才能更好地实现、维护、发展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保障大学生的各项权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对一定的社会规范开展伦理宣传和教育,使大学生认同它,并将政治行为规范内化为内在行为准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才方能彰显其价值。

第二,以大学生未来利益的谋划开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理想教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理想是“真实的”“有效的”。這个政治理想体现了每个大学生的真实愿望并作为一种深层目的所具有的一切和作为一个人为自己将来的实现而必须具有的一切。同时这个理想社会体现了人类现实的一种预示,并且已经能够改造已有的事物。人类的历史都是在理想的牵引下一步步实现的,这也正是人类理想的力量。同一生存背景之下的人们正不断将自身的理想投射为共同的社会理想,并最终反映到社会政治生活当中,成为其基本内容。正是在大学生个体对理想的政治体制的憧憬之中,既有体制获得了发展和完善的动力;大学生群体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社会政治制度中完成新的认同和追求。

第三,以大学生具体利益的保障开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教育。现代政治制度文明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政治制度那种重在禁止、束缚、限制、惩罚等消极方面的价值功能,而是重在促进、引导、教育、调节、鼓励、组织、管理等积极方面意义。高校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制度文明教育。首先,开展大学生的现代自由观教育。大学生越热爱自由,就越需要制度文明;越仰仗制度文明,就越追求制度文明。其次,开展大学生的现代权利观教育。权利是一种规则的存在,遵守社会规则的权利观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要通过维护公平正义、尊重他人权利、善待自己权利以及遵守各种社会规则来实现社会的有序、和谐。最后,开展大学生的现代制度权威观教育。在现代社会,制度权威是制度文明的核心部分。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开展制度权威观教育,关注其自主、自立意识,而不是消极的服从意识培养,这是实现现代制度文明的观念内驱力。

参考文献:

[1]胡士平.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整合[J].理论与改革,2005(4).

[2]何兰.国际战略与国家安全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8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01.

责任编辑:孙 瑶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价值观核心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人文社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