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防范与管理

2017-09-09王克礼

现代交际 2017年17期
关键词:风险利率银行

王克礼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率风险的相关概念,接着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不足,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工作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银行 利率 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7-0051-02

利率,是因为流动而产生的资金的价格,同时,利率也是将商业银行与实体经济连接在一起的纽带。近几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而人民币汇率国际化也在加快推进,这些因素都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提出了严肃的挑战。在新时期,商业银行在理论市场化的冲击中,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注重风险管理,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利率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利率风险的定义

风险,通常意义上来说,是指一种不确定性,更是一种实物往坏的方面发展的不确定性。利率风险,一般是指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变化而导致的信用主体或金融机构的收益或利得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利率风险通常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因为利率的波动而引起的资产方或负债方某个科目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化,影响当期损益;二是由于利率的波动造成与资产方或负债方某个科目有关联的资金收付发生变化。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对商业银行的收入或成本造成影响。利率风险作为市场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该风险会越来越复杂,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二)利率风险的分类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利率风险按照不同来源进行了以下四种分类:

(1)重新定价风险。重新定价风险通俗来讲是针对部分负债及资产,甚至是表外业务对于利率的波动较为敏感,因此在一些负债到期日及资产重新定价日当天,因为利率发生变动从而产生了净利差不匹配的情况,最终导致银行发生损失。

(2)基差风险。商业银行的各项资产、负债或表外业务通常情况下会采用不同利率作为定价基础。由于不同的基础利率定价,导致各项金融产品或存贷款利率的不同步变动,对商业银行的收益产生不利的影响。

(3)收益曲线风险。一般情况下,收益曲线的斜率是正的,即收益会随着期限的延长而增长。而利率的波动会使得利率曲线因为重新定价而造成非正常变动,商业银行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4)选择权风险。即隐含期权风险,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或其他表外产品中都会隐含一些与利率相关的选择权。当利率变动,客户从规避风险的角度通常会选择执行期权,造成商业银行在预期可获得收益的情况下无法取得收益,或预期损失的时候无法规避损失。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不足

近几年,无论大型还是中小型商业银行纷纷对利率风险加强了关注,并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加大了投入。在新形势下的利率风险管理上,我国的商业银行存在如下不足:

(一)资产负债管理缺乏有效性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上的资产负债管理,普遍缺乏创新性,产品功能相对单一,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往往采取总部管理,分层上报的模式,缺乏相应的活力。因为产品功能单一,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信贷领域往往缺乏创新性,一家银行推出新信贷模式,马上有同业进行简单复制,产品一窝蜂地涌出,市场资金流向一个区域。当利率发生变动时,该区域的资金收益情况变动为同一方向,加大了市场风险的影响程度

而总行管理,分层上报的利率风险管理模式下,会形成总分行的信息不对称,对利率的变动缺乏有效的研判或预测,造成商业银行内部各区域之间在资产和负债结构上的不均衡或期限不匹配。当商业银行的生息资产和生息负债不能有效匹配时,利率波动造成的预期损失的不确定性加大,商业银行的收益无法稳定地可预测或可控制。

(二)利率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都有利率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的情况。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对人民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风险预测不全面、应对措施滞后等情况,对利率风险的管理程度也只是满足了监管机构要求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表现为,金融衍生工具很少被应用到利率风险防范中。对冲工具的应用不足既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者对对冲工具防范利率风险的认识不足,也因为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力度及市场化程度不足,应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对冲的应用程度有限。

(三)缺乏现代化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

该特点首先体现在缺乏完善的利率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是一切风险防范的开端,也是进行风险防范的基础。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充分的、可操作的、系统的利率风险预警机制,不能及时、准确地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进行预测,使得商业银行在采取利率风险防范措施时相对滞后,影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缺乏现代化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还表现在风险价值评价体系没有完善的构建。由于市场数据或行业数据的采集力度不够、数据积累不足,造成风险价值体系的构建缺乏充分的数据支撑,对利率风险的评价无法准确而全面。

(四)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抵御能力较弱

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成立往往是满足一定区域内居民或企业的金融需要的结果。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小银行也盲目地加入到抢占市场、扩大规模的大军中。中小型商业银行由于经营范围狭窄、竞争力较弱等情况,风险抵御能力较弱。由于人才、资金及市场的有限,对于利率风险的预判机制、防范机制难以形成规模或应用有限,利率风险的管理无法形成有效的体系。

三、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意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利率市场化的不断进行,要求商业银行必须重视利率风险,将其放在不弱于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位置,从总行管理层到经办人员,增强利率风险防范意识,关注利率波动。商业银行还应该对全员加强利率风险的培训和宣导力度,将利率风险防范贯彻到全员的日常工作中。

在具备了利率风险防范意识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针对利率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比如,树立信贷业务全流程的操作要点和工作重点,使得信贷人员确保每一笔信贷业务都风险可控、损失可避免。商业银行还应该针对利率风险设计相应的利率传导机制,以确保利率变动时,由于利率变动而发生的损失不会传导到流动性风险或信用风险,避免风险传播,确保利率风险的损失最小化。

(二)应用现代化的利率风险防范工具

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时,应该结合具体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和金融环境的开放程度,针对不同的市场主体,有针对性地研发适合自己的利率风险预警工具和识别工具。在利率风险防范工具的应用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数据采集和偏离度的校验,对模型不断进行调整,确保利率风险管理的时效性和有用性。

商业银行还应该注重将衍生工具应用到利率风险防范中,加強利率互换和利率期权等衍生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尽可能规避利率波动而引起自身的较大损失,确保自身的利率经营稳健。

(三)中小型商业银行明确自身定位、差异化采取风险防范措施

中小型商业银行由于资金体量小,面对利率波动,很难通过内部风险消化来抵御风险。因此,中小型商业银行应该找准自身定位,通过市场细分和差异化服务等方式来发展壮大,不断提升自身规模和经济实力。中小型商业银行应该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多选择受利率波动影响较小的表外产品或零售业务进行发展,当面对利率风险无法像大型银行镇定自若的时候,就应该提前布局、努力减少损失。

综上,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存在的首要工作,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将利率风险放到和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同样的高度,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利率风险研判,才能经营稳健,才能取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刚.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其管理研究[J].财税经贸,2012.

[2]李莉.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调整及对策研究[J].国际金融,2013.

[3]谢晓雪.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12.

责任编辑:于 蕾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险利率银行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第三家互联网银行创立 四川新网银行于近期开业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