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农村科普模式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2017-09-09刘维帅

吉林农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科学普及思考农村

摘要:本文阐述了推进农村科学普及的重大意义,分析了目前农村科学普及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推进农村科普工作提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科学普及;思考

中图分类号: G237.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7.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科技三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总书记的讲话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创新的又一春天,且突出了科学普及的地位,对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氛围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本文从农业科研管理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对新时期推进农村科学普及提出几点思考,以期对农村科普工作提供思考和借鉴。

1农村科学普及的重大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而农村科学普及能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最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

1.1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十二五”期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从3.27%提高到6.20%,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农民的基本科学素质仅从1.51%提高到1.70%,说明我国农民依旧存在教育程度偏低的问题,农民的科学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需要通过科学普及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改变传统生产观念,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1.2推广农业先进技术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农村科学普及工作,帮助农民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1.3转变农村生产方式

目前,我国农民的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不少地区缺乏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部分农民依旧靠天吃饭。要想改变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必须从科学普及入手,逐渐革新农民观念,把农业、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改变农民传统生产习惯,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1.4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富裕是农村科普工作的根本目的。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要求,加大政府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不仅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还要加大农村科学普及力度,促使农民形成市场经济观念,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适销畅销的农产品来占领市场,不断增加收入,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2 我国农村科学普及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层政府对科学普及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近年来,县、乡(镇)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绩”,而对于科学普及这一“隐绩”却重视不够。基层政府没有把科学普及放在重要位置,相关工作也多流于形式。

2.2科学普及的人才匮乏

目前,进行科学普及的主体仍是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已经承担了繁重的科研任务,无法专心地投入到科技普及工作中,只能在农民需要时才会以传授者的身份进行讲座教学等工作,科普效果不佳。

2.3科学普及经费缺乏

因基层政府缺乏对科学普及重视,所以投入科学普及的经费相对较少。但农村科普工作需要专家指导,由于缺乏经费,难以得到各类专家指导。同时,现代科学普及还需要现代技术装备的配合,但因经费不足,一些借助技术装备的现场教学难以实现。

3 推进农村科学普及的对策

3.1制定政策,整合科普效能

一是各级政府要制定科学普及总体规划,包括农村科普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各级政府间的具体协调措施,以及科普目标责任制,便于农村科普有章可循;二是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建立以市级科协部门为主、县级与乡(镇)级别为辅的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将科普宣传纳入农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构建农民增收与科普工作并轨的双向机制。

3.2加强人才培养,增强科普力度

科普人才匮乏且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农村科普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增强科学力度,一是用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是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领导者,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首先应成为具备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掌握先进实用技能的带头人。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水平、科学方法和管理方式,对制定农村本土化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科学决策等具有决定性作用;二是用好返乡知识青年、大中专毕业生。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業,很多高校毕业生把创业的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在实现他们人生价值的同时,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知识和技术,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3.3扩大资金投入,提升科普活力

一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这是农村科普事业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各级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计划、有步骤地投入经费,用于培育大批农村科普队伍和农村科普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社会各类资金的投入,是农村科普事业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格局,设立工业、城市专项资助农村科普的服务平台;以乡镇企业为主体,建立乡镇企业科普专项资金,将乡镇企业科普纳入农村科普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当地所需的专业技术协会,以专业技术协会为支撑点,拓宽农村科普经费来源渠道,壮大经费资助力量。

3.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科普平台

农村科普工作没有阵地便会缺乏有效载体。有了阵地,才能经常性地吸引农村干部群众来学习科学技术,更好地利用广播、电视、书籍、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科普工作。一是整合现有资源。结合乡(镇)学校、文化站等场所设立科普站、科普图书室等固定场所等,明确职能,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学习科技、交流技术的科普阵地。二是建立与现代科技衔接的科普平台。传统的科普宣传方式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进步,不能仅仅停留在赶科普大集、举办展览这样的传统方式上,要追求创新,利用现代传媒,如互联网、手机APP、电视专题等现代化手段增强科普的效果和影响力。三是抓好科普示范基地建设。要积极引进科研院所的科技示范基地进乡入村,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对广大农民进行科学普及。科技示范基地具有农业科技普及的时效性和直观性,通过农民对高新品种及技术试验进行现场观摩和学习,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此外,科普示范基地还能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3.5开展咨询服务,强化科普效果

一是开展科技咨询。以“科技活动周”等形式为广大农民提供科技咨询服务,解决农户科技政策层面的问题。二是开展现场教学。让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课堂教学、现场示范等方式,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对农民的教学培训一定要考核实践操作,否则就是流于形式。所在单位的培训应采取实践型,确保农民教会能用。例如茶叶技术培训时间在15天左右,当季培训从采茶、杀青、炒茶、制茶到出产品全部教学,并且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是参训者单独采茶到制作出一锅茶产品,考核合格发结业证。这样才是真正的技术培训与推广,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三是进行人才派驻。发挥科研院所人才优势,选派优秀科技人才挂职科技副县、乡(镇)长,为当地农业生产和科学普及提供长久的智力支撑。

4结语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所以农村从事生产劳动的劳动力素质总体呈下降趋势。没有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这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而农民素质的提高,需要大力进行科学普及。因此,政府要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充分利用科研单位人才资源,全力推进科学普及,改变农民思维观念,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参考文献

[1]黄永铭.以市场为导向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9).

[2]金喜成.科学普及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研究[J].农业经济,2011(06):69-71.

[3]姚莉莉,陈玉成,李玉德,等.试谈农业科研院所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工作中的作用[J].农业经济,2010(12):16-17.

[4]贾晟.农民科学普及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1):19-23.

[5]张焰.普通高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特点的探讨[J].科学咨询,2006,(07).

作者简介:刘维帅,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党的建设、农业科技管理与服务。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普及思考农村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科学普及助力科学教育做加法——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科学教育论坛会议综述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广州市海洋科普基地活动效果调查研究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