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养殖业扶贫的几个注意事项

2017-09-09唐琼英

湖北畜牧兽医 2017年8期
关键词:养殖业扶贫注意事项

唐琼英

摘要:养殖业是农村地区扶贫的主要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使扶贫工作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對养殖业扶贫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旨在为提高养殖扶贫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殖业;扶贫;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8-0047-02

培育适宜的产业项目,增加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养殖业具有门槛低、周期短、效益高等特点,常用于农村地区的扶贫。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有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扶贫的成败,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对通过养殖业扶贫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事项进行了总结,供参考。

1 政府部门项目规划不接地气

1.1 品种

养殖业扶贫项目选用的畜禽品种,必须要符合扶贫养殖的特点,千万不可随便的选择市场上的主流品种或者照搬规模养殖场的品种。养殖业扶贫中,实施饲养主体的是贫困户,贫困户所采用的饲养模式一般是散养模式,这种模式下圈舍设施简陋,饲喂的日粮五花八门,养殖管理技术参差不齐。有些畜禽品种可以适应散养模式,有些品种就无法适应。以猪为例,市场上主流的商品猪多是“洋猪”,跟长白、杜洛克、约克夏等品种血缘亲近,洋猪普遍具有体型大、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等优点,但同时具有体质弱抗逆性差、对饲料营养要求高等特点。散养模式下,圈舍一般无法实现可控的通风、降温、保暖,甚至无法保障干净的饮水,“洋猪”在此模式下难以实现既有的生长优势,反倒经常生病,花去不少医药费。在项目规划之初,必须要注意到贫困户散养模式的饲养特点,对拟选择的品种审慎选择才能确保扶贫成功。

1.2 保障

养殖业扶贫的对象是贫困户,这个特定群体有些人没有养殖经验,在饲养管理或疫病防控方面茫然不知所措,加之对市场行情缺乏了解,上市交易的时候可能谈不到一个好价钱。所以在养殖业扶贫项目设计的时候,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最大程度保护贫困户的利益。在畜禽饲养阶段可以引入政策性养殖业保险,对所饲养的畜禽予以投保,万一发生死亡可由保险公司负责赔付,减少贫困户的直接损失。另外,还可以在合同中要求畜禽供种单位负责日常基础免疫和技术指导,在畜禽饲养育肥后,以不低于市场价实施收购。有了多方位、多环节的保障手段,才能帮助贫困户克服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多重难关,最终实现收益最大化。

2 贫困户养殖环节问题多

2.1 饲喂太少精料

贫困户一般都具有生活节俭的习惯,对于需要花钱购买的东西慎之又慎。农村地区的贫困户饲喂畜禽,一般会添饲一些自家种的玉米、萝卜、红苕、厚皮菜等农作物,以此来减少商品饲料的饲喂量,节约开销。若将添饲玉米、萝卜、红苕、厚皮菜等青饲料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仍以营养全面的商品饲料为主,也能做到营养全面,但贫困户往往饲喂青料多、精料少,结果导致畜禽严重营养不良。如一贫困户饲养青年母猪已逾7月龄尚无发情迹象,经兽医检查后发现该猪瘦骨嶙峋,询问户主得知每日饲喂两顿,每顿混合煮熟的红苕、萝卜、干苕藤若干,再混入0.5 kg玉米粉。兽医叮嘱户主猪已严重营养不良,只有饲喂全价商品饲料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才能顺利发情。

2.2 养殖环境恶劣

贫困户家中人居环境尚不能尽如人意,更无力为饲养畜禽提供更好的圈舍环境。一般来说贫困户家中的养殖环境都是比较恶劣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圈舍无法保温,不论是猪圈还是鸡圈,都没有取暖设备,冬季寒冷时常见到同圈的畜禽扎堆取暖。二是没有随时供应的干净饮用水,贫困户散养一般不会专门建造畜禽自动饮水设施,有些贫困户尚且有意识每天定时饲喂饮用水,有些根本就没有提供饮用水,全靠畜禽从食物中汲取水分,当畜禽口渴难耐的时候,往往会饮用到不干净的水,甚至直接喝尿。三是夏季圈舍环境闷热潮湿,有些贫困户家中养猪,猪圈建在房屋内,房屋仅有一扇门一扇窗,夏季炎热时节通风效果有限,室内温度高。因此,夏季贫困户的猪圈往往都是炎热潮湿的,再加之通风不足,粪尿发酵产生大量氨气,很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中暑。在通过养殖业扶贫的工作中,如果贫困户新建养殖场所,应充分考虑到保温、饮水、通风等因素,如果是在原有的圈舍中饲养,可以通过适当地改造改善圈舍内部小环境。

2.3 兽医力量薄弱

养殖业扶贫饲养的畜禽发病率和病死率与养殖业全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整体偏高,除了饲料不精、环境恶劣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兽医力量薄弱。实际上造成兽医力量薄弱的深层原因,不完全是由于当地缺乏兽医或兽医不优秀。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些贫困户住得太过偏远;贫困户的养殖量一般很小,当地兽医权衡出诊的时间成本和收益,不愿意前往;有些贫困户由于生活拮据,兽医诊断治疗后,常常赊欠医药费,要等到畜禽上市出售变现后才能结清;有些贫困户怕花钱,在畜禽发病之初并不找兽医及时就诊,想通过畜禽自身免疫力抵抗过去,到了病态严重时才不得已找来兽医,但对此类危重病例兽医也不愿医治,怕影响其声誉。要打通兽医通往贫困户家中的“最后一公里”,政府部门可以在养殖业扶贫项目规划之初就预留一部分准备金,专门用于帮助贫困户开销畜禽诊疗费;也可以建立帮扶联系干部定期巡查制度,在定期巡查中发现畜禽异常便及时请兽医介入。

2.4 周边环境复杂

很多贫困户住的地方没有统一规划的生活配套设施,如垃圾池、污水沟等,其生活的周边环境非常复杂,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养殖,会增加不少的疫病风险。如有一户贫困户在家中饲养母猪,领居家的生活污水一直淌到其猪圈附近,村委会介入协调,两家共同出力将污水沟改道,问题才得以解决。

还有一些问题难以防范。如有一贫困户领养了两头扶贫母猪,隔壁住着一对老两口,老两口平时生活节俭,有在市场上买便宜肉的习惯。这些便宜肉一般都没有通过正规的检疫,很多都是不法分子将病死猪宰杀后便宜出卖。以前老两口这一习惯并未对邻居造成什么影响,直到后来贫困户家中两头母猪无故病死,还累及周边多头猪感染。事后分析原因,周围群众都归咎于这对常买便宜肉的老两口。将病猪肉带到养殖密集的区域,这本身就犯了养殖防疫的大忌,但在扶贫养殖中,此类事件又防不胜防。endprint

3 贫困户收益提高难

3.1 市场

很多通过养殖业帮扶的贫困户少有畜禽交易的经验,将贫困户直接置于市场当中,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弱者。影响交易价格的因素非常多,周边动物疫病的形势、畜禽自身的长势、品种间的价格差异等均能影响到成交价格,畜禽交易一般通过畜禽交易经纪人(俗称猪贩子、鸡贩子等)完成,经纪人所掌握的交易相关信息比贫困户多得多,在信息不对称的交易中,贫困户处于议价的劣势地位。另一方面,畜禽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饲喂,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在饲养过程中出栏时间有一个收益最大化的时间点。以猪为例,如果出栏时间过早,没有将仔猪的成本摊薄,是不划算的;如果出栏时间过晚,饲喂到后期光吃料不怎么长肉,也是不划算的。而摸索出这个收益最大化的时间点对贫困户来说太难了。

3.2 成本

贫困户受益于政策的红利得到畜禽幼仔,开始依靠发展养殖走上脱贫之路,但政策力所能及的仅仅是帮助贫困户脱贫,因此,发放到贫困户手中的畜禽并不多,扶贫养殖一般都属于散养。跟规模化养殖相比成本高。在扶贫养殖中,我们不得不正视成本这一问题。贫困户家中有闲置房舍,简单改造就可以成为猪圈,看起来所费不多,并未增加成本。其实,简陋的猪圈冬冷夏热,增加了患病的风险,病得严重兽医前来诊治要花医药费,病不严重靠猪自身免疫力抵抗过去,但在冷热应激或生病期间猪很难增重,这些都隐形增加了饲养成本。

3.3 其他不可控因素

用于扶贫的畜禽幼仔一旦发放到贫困户手中,贫困户如何处置就不受政府部门控制了。而政府部门对此类事件没有有效的監管措施,也不能实施事后处罚。如果把扶贫养殖看作是政府部门与贫困户订的一个合约的话,政府部门要制止贫困户违约的成本极高,处罚违约贫困户又没有依据,因此,贫困户违约的成本近于零。有的贫困户将种畜禽幼仔饲养到成年,或是图眼前利益或是不想养了,直接当成肉畜禽变卖;有的贫困户根本就没想自己养,但抱着不要白不要的心理申请,一旦幼畜禽发放到手,或直接变现,或赠予子女亲戚;有的贫困户在畜禽生病之后,担心后期饲养的疫病风险,就偷偷卖掉直接变现。此类贫困户单方面违约的事件虽是少数,但一旦发生直接导致这一户的扶贫收益无法达到预期。

扶贫攻坚是一场非赢不可的战役。在具体实施扶贫帮扶过程中,政府部门如果能更周全地考虑到不利因素,并指定出对应的预防措施,扶贫攻坚这场战役也就有了更大的胜算。endprint

猜你喜欢

养殖业扶贫注意事项
牧区牛羊常见细菌传染病防治现状及改善措施
证监会“扶贫”
管仲“扶贫”
环境经济学视角下养殖业负外部性分析及治理
下雨天的注意事项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