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2017-09-08岳刚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9期
关键词:策略和方法有效教学

【摘 要】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是基于了解理论,以技术操作为重点的学科特征。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更好地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价值和应用价值,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本文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有效教学的方法,在这里做一表述,希望能给同仁带来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信息;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悉心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老师要考虑的第一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把竞争意识和游戏引入课堂,学生们在比赛和游戏的气氛中,不仅陶冶情操,而且激发了表达的欲望,提高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email和internet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不但能上网查找和获取信息,还能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在Word的操作练习中,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小组间的竞赛,以此来加快学生熟练操作制表、打字等教学内容;这种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又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以为题为导向,已解决问题为目的,为学生设置场景。在创设情境的环节中,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参与学习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想象、总结和研究,在实际操作中, 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应该让学生们多动鼠标,尝试一下,思考一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逻辑化的表达出来。

例如:在教学“美化文章”这一课时内容时,先给出一篇学生自己的作文,提出你“如何美化?”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包括如矩形和圆这样的基本形状,以及各种线条和连接符、箭头总汇、流程图符号、星与旗帜和标注和“边框底纹”命令的用法,要求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鼠标点一点、试一试,用眼看一看变化、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比一比,看看谁把文章修饰的最美,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要让学生享受成功,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三、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多让学生做老师

受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示范,学生被动灌输教学方法的影响,出现一些学生不耐烦,有些学生心不在焉,甚至说话打闹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认真看书上的步骤,甚至老师演示完了,有些学生还不知“所学何物”,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学习新知识时,一些需要演示的内容,我试着让学生来做,全班同学一起看书上的步骤,由一个学生代表示范,这样,学生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书中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上。这样,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基础比较好、领会比较快的学生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課堂气氛也比较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任务驱动的教学组织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它同时高度契合信息课程的实践性强、创新性强的特点,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无疑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最佳教学模式。

例如,在进行段落格式设置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我设计了一段小文章,保存为两份,一份故意打乱各种格式,整篇文章非常不协调。另一份则是调整好的效果。通过对比较,孰优孰劣一看便知。开始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如何把第一份文章的格式调整过来。然后先让学生自己探索,接着请已经完成的学生把自己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学生最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指点,最终终于调整完毕时,一篇清晰优美的作品也就出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五、善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常识

初中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积累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其实已经遇到了很多信息技术学科方面的知识,形成了对个别信息技术知识的感性认识,这其实已经为学生理解和学好某些信息技术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讲到某些信息技术知识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常识来加深对信息技术课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障碍,更加深入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让信息技术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服务。

例如,在“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的教学中,很多同学一开始可能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的理解和区分并不完善,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早就有该方面的生活常识和经验,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托,开展更加深入的教学,如在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环节,可以从学生已知的鼠标、U盘、键盘、显示器等常见硬件设备入手,延伸到CPU、内存、硬盘等计算机内部的硬件设备,这样会在第一时间消除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陌生知识的心理距离,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扫除学习障碍。

再例如,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和视频,可拍摄一些学生或学校的照片或视频,可让有特长的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录制歌曲,或剪裁学校搞活动时的一些片段,或及时下载一些学生喜爱的歌曲视频等,还可以让他们上网搜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资料,也可及时和其它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尽量选用学生比较熟悉和他们身边的素材,这样比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同时也突出了信息技术课的实用性、工具性。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各种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应用能力,为其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钱柳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05期

【作者简介】

岳刚,本科,中学二级教师,从教9年,研究方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略和方法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英语中考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