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7-09-08洪菲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9期
关键词:学困生评价教师

洪菲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最适合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的方式开展发现、探究,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综合能力的最佳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每一个教师都要努力探索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和原因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留给小组合作讨论和研究的时间也不足,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容易挫伤学生的热情。

3.时机不当。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习实际盲目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太易或太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结果,由于实际不当,收效甚微。

4.忽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评价不足。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这种不公平、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的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7.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造成小组成员结构随意、自主学习没有明确目标、合作交流发言混乱各说各话、小组学习评价缺失等现象,学生没有得到该有的锻炼,课堂教学效率低。

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的有效途径

(一)做好必要的前提准备。

1.备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水平,恰到好处地设计。既要考虑问题的合作目的,又要考虑问题的合作价值;既要考虑合作的时机,又要考虑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既要精讲多练,又要因材施教。

2.分组。分组的目的要使各小组之间能够公平竞争,而组内成员之间又能够相互支持、配合,相互帮助、学习,相互交流、评价,共同发展、进步。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及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学生情况,按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合理的搭配。

3.分工。在分组的基础上给各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并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既要有效地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又要使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而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课前,教师可示意组长每次讨论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说,别的学生补充说明。同时,教师还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

如: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讨论,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然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使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保证了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教师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四)教师的介入要把握时机。教学应该给学生较大的空间让学生去自主地做一些创造性的学习。在介入时间上,介入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开展活动,一则会剥夺学生的思考时间,二则会打断学生的思路,以致使学生丧失了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如果教师的点拨错过了时机,介入过晚,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不仅会使小组的讨论迟迟不能进入实质内容,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质量,而且这样几次下来,就会打击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兴趣和自信。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参与和点拨,即要顺着学生的思路,又要把握恰当的时机,才会出现令人满意的成效。如果不能及时介入,学生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就不能及時发现,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介入过晚,导致学生完不成任务,不能及时完成教学。

(五)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防止两极分化。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同时,应该创造一个优生继续发展的空间,让优生自主探索、自我尝试。教师应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组内互组活动,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与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真正实现优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提高的目的。

2.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倡学生提出问题。

3.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从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只要遵循教学原理,把握好时机,调控好过程,就一定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合谐,更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出色完成。但小组合作学习依然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要求教师不断地吸取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我,不断实践和反思,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困生评价教师
最美教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我教师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