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研究

2017-09-08宫秀江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9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数学

宫秀江

【摘 要】教研组由学校的各个科目、各个年级的教师组成,主要进行相互之间交流学习教学经验或探讨科研项目专业的教学研究组织。通过教研组这个平台,教师可以有组织地交流,共同进步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也发现教研组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组织形式单一、研究效率与效果不高等等,所以教研组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教研组为研究对象,从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出发,探索有效提高教研组活动效率的途径,希望能够帮助学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学校的各方面的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研组活动;有效性;小学数学

一、概念界定

1.数学教研组活动

研究组常常以学科作为分类标准,数学教研组是其中之一,其主要任务是改进数学教学,提髙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研组的主要活动有数学课堂教学实例、数学教材分析、数学教学评价等,这些活动的有效性即是指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促进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所以数学教研活动是通过数学教师得以开展,数学教师也可以在其中得到长足的发展,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

有效性可以分为三个层面进行解释,第一是有效果,指教研活动结果与预期活动目标是大致相符的;第二是有效率,教研组活动本身具有极高的可操作性,教研组教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教研组活动;第三是有效益,指教研组个人及整体价值的实现,换句话说就是教研组活动目标与个人的教育目标是相一致的。所以教研组活动有效性总体来看,是指能促进教研组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直接学习或交流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学校的各校活动可以通过教研组予以传达,落实学校各项管理措施,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二、教研组活动存在的问题

1.教研活动局限于形式

一般来说,数学教研活动要求定期举行,每周或每两周一次,每次活动按照既定的主题展开。但是实际上大多数学校并没有按照要求执行,一方面教研活动没有主题,只是传达学校的任务。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主要由教研组长发言,其他老师大多随波逐流,并不会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教研活动并没有按期举行,特别是期末时教师工作较多,很多时候就直接取消了教研活动。

2.教研活动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数学教研组活动内容大多是理论性的,很少开展关于解决数学教学实际问题的活动,所以教师即使接收到任务,也不知该如何转化为实际的执行手段,可操作性不强,且在短时间内也无法看到活动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另外,时代的进步催生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但是目前大多数小学的教研活动都没有实质性变化,教研内容依然单调乏味,教师们也只能低效率地开展教研活动。

3.教研活动形式单一

目前教研组活动主要还是教师集体备课,真正关于教育的学术研究活动还是非常少,与此同时,新的教研形式目前只是有一个构思,并没有真正投入实践,所以教研活动形式非常单一。

4.教研制度、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

许多教师之所以参加教研活动,不过是因为学校的强制性要求,教师本身对教研活动并没有太多热情,所以教研过程中也大多得过且过地混时间,并不认为教研活动地开展有何益处。与此同时,学校除了强制参加以外,并没有在制度上做出更多安排,例如落实教师在教研组活动参与过程中的考核,或者调动教师参加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等。

三、提高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的对策

1.多样化教研组活动

上文提高目前的教研组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所以教师应当从多样化活动形式入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是课例研究式教研活动,它主要是以研究课例为活动的主要目标,开展优秀教师示范课、观摩课、评课、教学设计等一系列活动。小学数学教研組可以选择学校的优秀教师,让他选择数学中的某一个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开展一次教学公开课,由教研组其他教师在教师后排观摩。公开课结束,教研组需要统一开会,交流该名教师的教学课程有哪些可取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共同学习反思,共同探索教学经验,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另外,由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少,每一位教师选择一个章节进行以上过程,就能大致将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分享学习一遍,这样一方面节约时间,另一方面每个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通过正式的分享交流,可以共同找到好的数学教学方法,交流过程中也促进了所有教师水平的提高。

第二是研讨活动式教研活动,传统的教研活动可能气氛过于严肃,导致很多教师都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意见,所以学校可以不定期开展教研沙龙,一方面教研沙龙氛围较为轻松,教师们可以像是闲话家常一样交流数学教学,不仅増进教师的情感交流,还有助于数学教学问题的交流解决。值得注意的是,教研沙龙必须提前定好主题,不然就会变得毫无章法;其次,安排还活动负责人,由其负责活动的举办地点、举办时间以及后续的活动开展等;最后是活动结束时,要请各个教师分享此次沙龙活动的收获,或者让教师写成一篇总结。另外,教研沙龙也并不一定非要将大家聚集在某一个地方,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平台,例如QQ、微信等,这些都可以将教师组织在一起进行远程交流,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活动时间、地点不受限制,另一方面大家在网上交流会更加轻松随意。

2.建立有效的教研组活动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的约束是无法有效引导教师开展有效的教研组活动的。

首先要建立教研活动管理制度,第一是由教研组长确定教研活动主题,主题不可过多,一学期最多两个。每学期初教研组长可以多准备几个,然后由所有老师共同讨论决定最终的主题。第二是教研活动目标的确定,不可过大过空,要切实实际,可以广泛征求各位老师的意见,再考虑目标的可操作性,最终确定合适的目标。第三是确定教研活动要求,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教师都必须深入了解活动的内涵,并就自己的任务做详细的准备。值得注意的是,整个教研过程需要强调参与意识,管理者要参与到日常的教研活动中,与教师们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注教研质量,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百分之百投入其中。

其次是建立教研活动考核与评价制度,第一是建立有效的教研组评价,学习管理教研组要留下一定的空间给教师,例如,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教研组长会对活动目标的达成、活动过程以及各位老师的表现做出一个整体评价,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另外进行教师自评与互评。先由各个教师写一篇关于自己在教研活动中表现的自我评价,然后再匿名地给其他教师打分,最终评选出优秀教研组,优秀教师等等,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表现差的教师或教研组,可直接将其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扣除一定的奖金。

3.加强教师的理论培训

由于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教师就一定要一直学习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所以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培训。首先是师德师风培训,主要向教师介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每位教师需在培训后写一篇学习总结。其次是教育理论培训,主要内容有新课程改革内容、新的教学策略、课程评价方法等等,让各位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要求,并切实落实到教学当中。另外,数学教材时有更新,要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帮助其更加精准地掌握数学教材内容,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最后是信息技术的学习,由于很多学校引入了大量现代教学设备,可能对于某些教师来说操作比较困难,所以进行整体的培训,以便每位教师都能利用这些先进的设备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雪茹.中小学教研组活动的追问与反思——从某小学数学教研组专题研讨活动谈起[J]教育科学论坛,2011(4):32-34

[2]高岚.建设优秀教研组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化教育科学论坛[J].2011(4):32-34

[3]王洪成,陈静.教研活动中两种见怪不怪现象的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3(7):23-24

[4]白如明.培养优秀教研团队构建幸福成长平台——南园小学教研组文化建设札记.中国校外教育,2013(7):26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数学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