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追寻数学有效教学的回家之路

2017-09-08张辉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9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摘 要】在十几年的课程改革漫漫长路上,数学教师跟其他学科教师一样,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力求在数学课堂中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王国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那么,有效数学教学回家的路在哪?笔者认为:有效教学体现在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反思的实践中,哪一步低效,都会偏离数学有效教学的轨道。

【关键词】数学;有效;教学

一、有效备课是基础

有效备课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基石。心中有课标、脑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是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数学教师更不例外。数学课程标准,是有效进行数学教学的准绳,数学教师只有掌握课标,才能胸有成竹地驾驭教材、驾驭课堂、驾驭学生。数学教材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素养的载体,教师只有通览数学教材的分布体系,了解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才能掌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抓准教学重难点和关键;才能结合实际调整、丰富、完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地用教材教;才能取得“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的教学效果。另外,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备课时,还要考虑运用何种恰当信息技术手段、选择和制作什么样的课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上课是关键

(一)有效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笔者认为,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为目的进行课堂导入。导入的内容可以是与数学新知相关的生活情境,也可是与数学新知相关联的数学信息。导入的方法有: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历史人物(数学家)导入法、设疑导入法、实践操作导入法、以旧引新导入法、趣味实验导入法、演示课件导入法、类比导入法等很多种。数学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课堂导入法,才能把学生带入数学学习的佳境,才能走好有效上课的第一步。

(二)有效新授

新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必须是在老师的精心组织、有效引导下进行,切不可让课堂出现热热闹闹的形式化的自主、探究、合作。对于那些有一定认知基础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因为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定义,也完全可以根据定义画出平行四边形,还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动手量一量和仔细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因此这部分内容就可以安排自主学习。对于那些学生自主学习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合作、探究学习。而对于花费再多时间也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讲解,当然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点的接收器,直接把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要在引导学生独立体验和深度思考的基础上讲解。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环节中,许多教师常常不敢多讲,唯恐侵犯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以至于教师一句话就能使学生明白的道理,也要让学生绕着圈子探究,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导致课堂低效。

(三)有效练习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故数学新知、培养数学技能、获得数学经验和数学方法及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师如果能遵循趣味性、差异性、精而有效性三个原则,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灵活多变、兼顾好、中、差生,巧妙而恰到好处地设计课堂练习,让好学生吃得饱、让中等生吃得好、让差生吃得消,让每个学生在轻松中最大限度地收获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就可以事半功倍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四)有效总结

总结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精彩的课末小结会对整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的课末,教师可用两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汇报交流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当学生回答出学会了勾股定理;知道了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一次去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的地面砖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关系;还知道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等内容后。教师精当小结:同学们,数学奥秘来源于发现、更来源于探索,老师希望每个同学善于发现、勇于探索,做一个数学王国的追梦人。这样组织课末小结,不仅在学生心灵深处深深刻下勾股定理的烙印,还归纳了数学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激励了学生探索数学奥秘,对实现数学有效教學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有效作业

课改至今,仍有一部分老师在布置作业上实行“题海战术”,不仅极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长此以往更滋生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导致学生数学成绩低,教师数学教学质量不高。那么什么样的数学作业才称得上有效作业?笔者认为,数学作业首先在内容上要恰当,老师必须选择最大限度起到温故知新的内容设计作业;其次作业数量要要适量,勿滥勿多,能使其收到触类旁通效果;其三在形式上要布置一些探索性、实践性强的数学作业,以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及创新精神。

三、有效反思促提升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笔者认为:反思+修正=有效。每一个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地在反思后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首先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其次要反思自己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按新课程理念、数学新课标要求是否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要反思自己是否抓住了数学教学的灵魂,是否以教学某一数学知识点为载体,让学生习得了相关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是否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也要重点反思一下学生是否有效地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如果反思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就应该发扬在下一节课中,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还要思索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在今后教学中改进。教师只有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中才能突出数学低效教学的重围,走向数学有效教学的完美境地。

【参考文献】

[1]邱廷建.奏好高效课堂“三部曲”小学数学教育[J].2015.9

[2]刘长瑜.返璞归真 追寻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回家之路.赤子[J].2014.4

[3]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论(理论篇)[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张辉(1965年10月)营口市人。营口市西市区清华小学。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
我们爱数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