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师生配合研究

2017-09-08冶琴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9期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研究

【摘 要】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师生配合的教学方式,了解学生,进而结合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计划针对性更强,从学生的弱点着手,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师生配合;研究

结合当前的教育理念,小学高段数学教师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为主,采用师生配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增加学生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介绍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师生配合采取的有效措施,并充分说明师生配合的教学方式效果甚佳,值得被推广使用。

一、创建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以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诚心打动学生,使其认真对待学习。爱心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交流和教学方式,将教师与学生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学习。欣赏和鼓励才会使学生感到是真实的、准确的、值得的,才能对学生学生行为起强化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体察学生的进步、能力、创新、灵感等,并及时给予认可、欣赏、赞美、表扬。这样,会使他们形成胜任感、满足感,从而产生愉悦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立挑战性但不使学生丧失勇气的教学目标,使他们能取得学习的成功。教师设定的教学要求要让70%-80%的学生都能够达到,布置的教学任务也要有与此同等比例的学生能够完成。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成功,以适当方式奖励或肯定,从而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情,从内心接受教师的讲解,并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可以很快接收并消化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积极创建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增加师生之间配合的默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故而,需要结合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和遇到过的生活现象,创建与学生生活和习惯相适应的、融洽的学习环境,为师生之间的有效配合提供基础条件。

二、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是语言上的交流,还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并在此基础之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实施教育。若是学生对学习产生严重的排斥心理,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学生,而是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学生排斥学习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促使学生重新接受学习。

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应注意学生的面部表情变化、观察的学生肢体动作,与学生的眼神接触等,从学生的小动作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思想动态,进而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要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注意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时自身的表情和动作。教师需要在情感交流中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学生平时数学成绩比较好,但是,在近期的学习中成绩又所下降,且表现出排斥数学知识的现象。此时,教师需要安慰学生,并表示出理解,放松学生的心理防备,促使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了解学生排斥数学知识的原因,结合这一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使學生恢复对数学的喜爱。情感交流是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师生配合的有效方式,且教师善于利用情感交流,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

三、结合学生的个人需要开展教学活动

作为小学高段的数学教师,要牢记自身的职责,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人需要。小学高段的学生思想相对成熟,面对学习有自己的愿望,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愿望,满足其个人需要,才能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小学方面有不同的需要,但普遍都希望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影响到其他人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一点。例如:班级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成绩和学习习惯去影响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安排学习小组。利用学习成绩好且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去影响成绩较差、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使其愿意向其他学生学习,进而改变班级整体的学习风气,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此外,教师在满足学生个人需要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能力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从而制定满足学生个人需要的教学计划,并落实教学计划。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人需要,并结合学生的个人需要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

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师生配合需要以师生之间互相信任为前提。可见,采用师生配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需要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度。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愿意与教师交流,并将自己的心事与教师分享;同时,教师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讲给学生听,并询问学生对教师经历的看法,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只有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度,才能促使师生之间配合默契,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自行学习,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在日常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其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从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密度,促使师生之间高度配合,实现提升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效果的教学目标。

总之,创建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结合学生的个人需要开展教学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等是小学高段数学教师使用频率较高,且使用效果较好的师生配合教学方式。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正确使用师生配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改善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敬文.解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91+98

[2]邵士金,史姚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104

[3]王峰,王绍峰,赵晓丽,崔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现状与对策[J].科技展望,2015(35):203

【作者简介】

冶琴,大专学历,一级教师,从教21年,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高段数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
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激发学生数学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