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段小学生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能力的关系探究

2017-09-08马香香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摘 要】课外阅读是是相对于课内阅读而言的,指学生在课外,依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阅读兴趣,自主的、有选择的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指的自然阅读。他同样遵循着阅读的本质——阅读主体、阅读客体(阅读对象)、阅读客体创作者三者的心灵交流。课外阅读对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包括语言实践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为此本文结合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利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利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研究、探索做一概要表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语文学习能力

一、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高年级小学生处在一个特殊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儿童有了向更高层次学习的认识基础。高年级的孩子对各种事物都怀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着开放、探究的心态显示出他们广泛的爱好。在这种求知心理影响下,他们的判断力开始理智地发展,对成人尤其是老师的批判精神开始萌生。这样更有利于他们扩大自己的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种类的深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而与此同时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其次,高年级的孩子他们对各种事物的广泛爱好,对一切的好奇心、求知欲会促使他们有更强的进行课外阅读的欲望,因为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是生活中有可能触及不到的人或事物或经历,这会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会比其他年龄段的孩子更加热爱课外阅读,而且他们阅读的广度也会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样更有利于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再者,高年级小学生的有一定判断力、推理能力,他们也会更加的理性,这样他们在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方面也会更加的理智更加的客观,他们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喜好根据自己想要的去选择读物,这样他们的内驱力会更大更有利于他们读进去,深入进去,将知识内化。这样的课外阅读会更加有效,更有效的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利用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语言的实践能力指的是基于社会和个人生活经验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有利于促进个人“社会化”的形成。文本的建构是“社会性”和作者“个性化”的统一,读者的“读”即意味着与文本和作者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来自于读者自身的生活经历,也来自于经过反思、批判的理性思考。读者运用恰当语言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从而提升语言的实践能力。课外阅读十分有助于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语言实践能力是基于社会和个人生活经验的,学生的社会和个人经验可能不会很丰富,因为作为学生,感知生活体味生活的经历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扩充,有时所谓的经历并不一定要是自己经历的,可以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跟着作者去感受他所感受的,经历他所经历的。虽然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很丰富了,很多学生的家庭有能力让学生旅游,甚至是出国旅游,但是,毕竟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你能够去经历的是有限的,这时候就需要书籍了,通过对书籍的阅读,例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其中就有好多的到各地的旅行的经历,带着读者一同去感受名胜古迹的风采,去挖掘古迹背后的故事。还有很多关于经历的故事,例如,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系列,带给学生不同的童年经历,经历他们没经历过的不同的跨越国界的教育。我们可以运用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三、利用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过程是读者根据自己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对作品进行主动感知、理解和创造的过程。这就需要读者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学习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整体质量。其实阅读能力中,理解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是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体现。而课外阅读量充足的学生就会比课外阅读匮乏的学生的理解力、感受力要好得多。这就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中面对年龄相同的学生也要分层教学的原因之一。年龄段相同的学生刨除智力水平的差异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所经历的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同样大的孩子,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差别是十分巨大的。这就是他们课外阅读量不同造成的。有的孩子,他的课外阅读量十分庞大,而且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文学作品还有一定的深度,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强,有较高的阅读能力。

四、利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写作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立意能力,能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归纳,把其中包含的意思加以提炼,确定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布局谋篇的能力,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要求组织材料,各种表达方式运用自如;表达能力,指运用语言文字准确流利地表达。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来说,一是材料的积累。材料是写作之源。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而阅读和听取,则是获取写作材料的另一途径。对于生活范围较小,生活经历有限的小学生来说,从这一源头获取的材料最为广泛。广泛的课外阅读,阅读书籍报刊,可以使他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材料。可见,学生要增加课外阅读,通过留心生活,精于阅读,学生材料积累多了,便不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而是泼洒成文。二是语言的积累。语言是文章这所房子的砖瓦,学生要有意识的积累语言,读书看报,碰到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都要记下来。平时课外阅读过程中碰到的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等等,只要自认为生动美妙的,就积累。这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语言词典。三是精妙写法的积累。古人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形象道出了古人学习写作的经验。优秀作品本身就告诉我们,文章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通过熟读、多读各名家作品,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自然能学到作文的方法和技巧。阅读多了,积累多了,用于写作实践,必能提高寫作水平。所以说我们可以利用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娟,蔡敏.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5)

【作者简介】

马香香,大专学历,小教高级,从教25年,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