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分析

2017-09-08阎文勇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9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活动重心已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了;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诸种活动,已经从外观形式向深层机制发展,比如说对阅读心理的关注;对阅读教学过程表述,已经从描述实践经验向着探索理论规律提高了,比如说建构阅读教学模式。近年来,语文教育理论界与学校围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提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改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明确“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的意识。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应老老实实遵循阅读规律,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逐步深入文本,进而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因素;然后,再思考文章是怎样表现这样的思想内容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表现,而不是那样表现。(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只有在正确解读后才有可能进行)

一、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怎样才算学会了阅读?学会从读物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和有用信息;学会同文本和文本背后的作者对话;学会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会的过程就离不开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阅读训练,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学会阅读。

例如,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课,本首词难点是理解作者思想的矛盾,解决此问题,找准切入点,以英雄人物入手,通过人物特点的把握,可窥到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在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联系词中写景的特点,难点就会迎刃而解。教师引领学生研读课文:

(1)问:由本词的题目可知哪些信息?(明确:“念奴娇”词牌名,怀古之作,地点赤壁)

①自由诵读,思考:此词的格调怎样?(豪放)

②听名家范读,找出差异

③学生再自由诵读,

请学生范读,大家点评,思考:作者在词中所怀的古人是谁?

(2)问:这个人有哪些特点?刻画人物使用了哪些手法?(刚柔并济、文韬武略、少年得志、年轻有为。手法:映衬、烘托、对比、正面侧面结合。)

问:和上阙的那个词呼应?(风流人物,注意“风流人物”和“英雄人物”的区别)

(3)问:上阙写了哪个地方的景?景有何特点?这样刻画景物有何作用?(试举例说明,可运用联想和想象。学生可自由发言。)

小结:①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通过色、形、声,动静结合,夸张、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描绘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致:峭岩高耸、直插云霄、海浪汹涌、拍击江岸、江浪翻腾、雪涛怒卷,寥寥数笔便把我们带进一个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

②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为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作铺垫,烘托英雄形象。

这首词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感伤是因为建功立业的急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面对壮丽的山河,英雄业绩,又激起他豪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内心的矛盾,使他有了人生如梦的感慨。

“还酹江月”把不快抛到大自然,达到超脱,这真正体现了他的豁达、豪放的一面。

词需要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张开联想和想象,通过此活动让学生体会词的含蓄蕴藉。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不仅感受到画面的奇险雄伟,而且在大刀阔斧、横画纵抹中让人领略到作者从感伤中跳出的豪迈、旷达之情。

二、诵读感知

如学习《归去来兮辞》这一课,教师范读——自由朗 读——提名朗读(正音;注意语气、语调及语顿)——集体朗读

自由朗读时多读几遍:

1.一读——正字音。一字一词地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2.二读——断句读。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一二一二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少量的七字句也按三拍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个别的五字句也同样,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还有一些三字句四字句则都当整句来读,末字适当地延长时间。

3.三读—— 明白音乐美。

读出语调——升调、降调;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读出语气——疑问、反问、感叹和陈述语气;

读出语速——快、中、慢;

琅琅上口的音乐美,主要源自于骈偶的运用。

A找出各个自然段中的韵脚

B找出对偶对比句(可以涉及整句、骈体文),引导学生初 步背诵这些零散句子。只有在这基础上才能讲究背诵,否则,就是死记硬背了。

C找出本文双声词、叠韵词、叠字,双声如“惆怅”“崎岖”,叠韵如“盘桓”“窈窕”,叠字如“遥遥”“飘飘”“欣欣”“涓涓”。(对比《荷塘月色》)

4.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朗读时节奏要整齐,音韵要铿锵,要读得悦耳动听甚至动心。

每段段首那三句話读法(可让学生分析探讨读法)

第一段的“归去来兮,”要读得豪迈,因为作者释放了所有做官的闷气,大呼一声“回去吧”

第二段的“归去来兮,”要读得愉悦而平静,因为它承上启下,承上,归家很高兴;启下,作者心里很轻松

第三段“已矣乎!”有些无奈。另外还要五读六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5.五读——读出层次。

《归去来兮辞》四段60字,每四句为一节,每节表达一个较完整的意思。

如第一段可分三层,每层四句:

第一层:运用反问句式抒发归田的急切心情。

第二层:表现误落尘世顿悟后的追悔和喜悦。

第三层:叙述水陆兼程辞官回归田园的愉悦。

诵读时,每一节结尾可稍作停顿。这样,全篇层次清晰可辨,音节也铿锵有力,错落有致。

三、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效提问

要摒弃低层次的是非问,多一些启发式提问、开放式提问和创造性提问。有效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途径之一,教师要能有效地利用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考过程或思考体验,要真正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高度重视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学习,又要重视调动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其实也是阅读的动力因素,也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只要我们努力探索有效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叶澜主编.教育学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阎文勇,本科,从教14年,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