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词语教学的“两个度”

2017-09-08吴冬菊

文理导航 2017年27期
关键词:词语语文教学

吴冬菊

【摘 要】如果将语言形容成一座高楼,那么词语就是筑成高楼的砖块,而砖块的多少则决定了楼的高低。在语言学习中词语的掌握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词语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通过品读对词语的“深度”进行感悟,通过拓展对词语的“广度”进行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使小学生的词语学习更有效率。

【关键词】词语;教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其中一个重点便是词语教学,一直以来都被师生所重视。但当前词语教学模式并不完善,很多语文教师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教读音、讲意思”教学方法入手,让学生读一读,抄一抄。其实这种“就词解词”的方法让学生感到很厌倦,他们根本提不起丝毫主动学词语的兴趣。语文教师要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将词语教学放入整个语言系统中进行统一教学,将其视为语言学习的途径之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把握词语教学,这样才能让词语教学更加精彩。

一、在品读中感悟词语的“深度”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来提升语言语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品读文本进行了特别的强调,通过品读来对语感进行培养。词语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素材,教师可以从词语所在的语境出发进行教学,带领学生反复品味,进而对词语的深度、厚度以及饱满感进行品味。

例如,在学习《爷爷的芦笛》这篇文章时,文中第三自然段是这样对海景进行描写的:“五月间的海水变得柔和温润。海面上平静得出奇,海风带着初夏的温馨,拂过强强柔嫩的脸颊。作者在句话中使用了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且句子中“温润”和“温馨”这两个词语用得非常好。“温润”和“温馨”两个词是一对近义词,笔者为了方便学生对这两个词进行理解,设计了如下的品读教学:

师:同学们,温润和温馨这两个词分别形容的是什么景色?

生:温润形容的是海水,温馨形容的是海风。

师:这两个词语是一对近义词,但如果我们将其调换一下,用温润还形容海风,温馨来形容海水,这样可以吗?

生:我觉得可以,毕竟意思差不多,而且读起来一样具有美感。

生:我觉得不行,但具体为什么我说不上来。

生:“温润”代表着濕度,温馨”代表着气息。作者在这里用词非常独到,如果把两个词换着用一下就不那么符合场景要求了。

生:温润让人感到一定的湿度,用来形容海水要更恰当一些;而温馨似乎让人闻到了一股馨香的味道,用来形容海风要更准确一些。假如对这两个词进行位置调换,句子就没那么准确了。

生:虽然这两个词意思相近,但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推敲,这样才能理解词汇在句子中真正的内涵。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引导,让他们品读“温润”和“温馨”两个词,最后,学生们在品读中发现这两个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给人的感觉却稍有不同,这就是词语学习的“厚度”。其实品读训练是很有效的,学生在反复品读的过程中加强了对词语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形成语感。

二、在拓展中感受词语的“广度”

小学语文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语言积累,语感只有在语言积累多的情况下才会形成。传统的“就词解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不利于学生的词语积累,对语感的形成也毫无帮助。所以,在小学词语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词语鼓励化的出现,设置一个广阔的背景中学习是最好的,这在使词语内涵得到丰富的同时,也使词语的广度得到了拓展,从而学生语感的形成大有帮助。

例如,在学习《祁黄羊》这篇文章时,里面有这样一句重点语句。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这一句中“兴亡”一词特别重要,虽然是一个生词,但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肯定见过,也比较熟悉。很多教师在对该词进行教学时,仅仅让学生对该词的意思进行解释,再进行造句就完成了,这样的教学丝毫没有起到拓展词语广度的用意。笔者为了加深学生对“兴亡”这个词的理解,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师:请大家结合上下文和自己以前对“兴亡”这个词的了解,解释一下它的意思。

生:“兴亡”其实是两个词合并起来的,兴说的是兴盛,亡说的是衰败,这个词通常指国家的繁荣昌盛。

师:能结合一个事例具体说一说吗?

生: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是“兴”的,比如我国唐朝特别强大,但清朝则不然。一个国家的兴亡是在不断更替的,而国家的兴亡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生:当今社会,美国就很强大,而利比亚等国就很落后,所以美国能够很轻松的打败利比亚,这也说明了“兴亡”二字。

生:战国时,秦国很强大,所以它能灭六国,统一中国,这表现了当时秦国的兴盛。

师:大家知道的真多。的确,我们不能从一个角度来解读“兴亡”。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兴亡”都是不同的。有一句说得很好,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能说说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这句话是说国家的兴衰与每个国民都有关系,我们应为祖国的繁荣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而读书。

从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对“兴亡”这个词语掌握得很好,不仅表现在词语意思上,更是能够将这个词语放到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去解读。另外,笔者还对这个词语进行了知识链接,将其放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成语中解读,拓宽了“兴亡”这个词的广度。

总而言之,小学教师应对词语教学进行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训练和积累学生语言的重要手段,通过反复品读、丰富背景等方式拓展词语的“深度”与“广度”,这样才能让小学词语教学更加高效,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宋欠欠.农村小学高年级词语教学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郭烈萍.小学语文语境式词语教学探究[D].苏州大学,2011

[3]姜利波.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词语语文教学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