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课堂背景下加强小学生兴趣阅读能力的探究

2017-09-08杨世强

文理导航 2017年27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生语文

杨世强

【摘 要】阅读能力在听、说、读、写中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客观原因及一些物质条件的限制,使得贫困地区学生的阅读能力频频亮起了红灯,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当今语文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课外阅读是针对传统阅读教学中的封闭性特点提出的,它充分顾及学生在阅读态度上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和阅读方式的探究性。在课外阅读中应营造开放性的氛围,注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倡导质疑、感悟学习,探索个性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兴趣阅读;阅读策略

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而且《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少做题,多读书。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课外阅读应从兴趣开始,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才能把课外阅读当作他们的一种享受、一种休闲,从而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主动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中。经有关调查统计显示,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仅有30.5%的中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而且存在着年级越高越不爱读书的情况。小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缺乏对课外阅读意义的认识,缺乏阅读的时间和精力,缺乏读物选择的权利和自由,缺乏阅读的检测与评价等,主要原因有:

1.学生的作业负担仍偏重,能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在校外的课余时间(尤其是后进生)多数被老师“好心”的辅导和补课所挤占。回到家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家长又另开“小灶”,复习期间尤为严重,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时间阅读课外读物。

2.缺乏良好的社会阅读环境,家庭重视程度不够。在许多家长的眼里,课外阅读在小学没有必要,他们更重视的是语文和数学的成绩。加上部分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自身读书看报者甚少,未能较好地为子女提供学习的榜样。不少小学生在调查时反映,有时很想多买几本课外书,但都遭家长制止。理由只有一个:与学习无关。家长的育儿观念未能适应教育新形势所需,只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缺乏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观念。

3.受其他信息渠道所抢占。小学生课余大多时间用于看电视或热衷于上网;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动性、快捷性和丰富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成为孩子获取信息、获取愉乐的主要途径,这使得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电视媒体对儿童的文本阅读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培养小学生课外兴趣阅读能力的策略

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课外阅读中真正的“悦读”起来,并乐于写作?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1.做好课外阅读书籍的引导。如今的课外读物包罗万象,良莠不齊,小学生受到年龄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在图书的选择和识别方面还不够成熟。为此我们要主动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引导和推荐。我们语文组的老师经过反复研究,讨论认为理想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诵读类。包括古诗词、中华经典语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在晨读课、语文课及各种活动课中,让学生吟诵、熟读,以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语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长期坚持,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名著类。《课程标准》提出了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要求,这一点我们很多学校和老师还认识不够,实践不足。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让学生阅读名著,和大师对话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语言、进行精神提升的途径。

(3)浏览类。指时文、报刊、网络的阅读。学生毕竟生活在现代生活社会中他们不仅应该接受传统的文化、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也应该感受身边的生活。

2.改变以往单一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借鉴英语中的KWL教法,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KWL是一种指导阅读的策略。“K”是指“What I know,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聆听他人的发言等方式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对某个话题的熟悉程度,“W”是指“What I want to know”,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提问了解自己渴望获得的知识;“L”是指“What I have learned”,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尝试从文章中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并总结自己通过阅读学到的新知识。

3.举办“书香校园”系列活动。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积累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比如:我带一年级时开展的“一天一个故事”,以增强学生兴趣为主,通过讲故事的情境吸引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魅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开展多彩活动。通过一系列课内外的活动,使学生达到有一定量课外阅读的积累,从而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结束语

阅读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意识的逐渐增强,会使学生养成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和兴趣,逐渐自觉地把阅读的触须伸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思红.学会阅读.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3)

[2]沈静.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语文教学通讯,2004(5)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高效课堂背景下兴趣阅读与写作研究系列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S[2017]GHB0207】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小学生语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