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无声的课堂也泛起涟漪

2017-09-08张莎莎

文理导航 2017年27期
关键词:个性化作业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张莎莎

【摘 要】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对学生而言,他们每天做着数不尽的作业,但是很多都是盲目的,无效的,笔者认为只有有效的作业才能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那么,布置怎样的作业才能使學生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提高能力呢?许多教师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方法。然而无论作业怎样变化,都离不开“创造性”、“实践性”和“竞赛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个性化作业

随着课程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课堂教学的创新,探索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课改的新契机,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新活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作业也悄然发生着改变,它渐渐成为了学生体验快乐与幸福的活动,而不再是课堂教学中的“赠品”。

对于所有数学教师而言,布置家庭作业一直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低年级的数学教师难度更大。一方面,低年级知识内容少,教材上的习题完全可以在课堂上解决,可以留作家庭作业的少之又少。另一方面,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二、三年级每天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于是,布置什么样的数学作业,是否布置数学作业,成了教师每天的一个难题。如果不布置作业,学生在家里的时间难免会放任自流,不仅不能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还不利于数学学习。所以,如何设计作业便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在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作业素材,只要多动脑筋,就可以挖掘出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巩固知识的作业。结合笔者教学经验,我认为无论作业怎样变化,都离不开“创造性”、“实践性”和“竞赛性”。

一、创造性的作业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一直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在当今基础教育中,每一位教师都应朝这一方向努力。作业设计既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载体。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单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延伸到课下,体现在家庭作业上。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但是在传统意义中,学生的作业就是“做题”。如此单一而死板的作业或许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同时也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布置家庭作业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做题模式,可以增加一些创造性。

例如,在学完苏教版第二册《认识图形》这一单元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将积木的某个面印在纸上,将图形剪下来,认一认是什么图形,并利用这些图形创作一幅图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再一次体会了“面”是从“体”上抽象下来的平面图形,还利用课堂上认识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创造出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之美。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教师,我们应尊重学情,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让他们在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使数学作业成为他们创作的天空。

二、实践性的作业

新课标中指出:“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设计的作业,就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学会课堂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利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可以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亲生经历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仅会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而且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完苏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元、角、分》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作业:请小朋友们带上人民币,去超市进行购物,并说一说你带了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找回多少钱。这样的作业,将课堂上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既对课上所学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竞赛性的作业

竞赛是按照人的自尊需要和获得成就的需要而激发学生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适当的布置具有竞赛性的作业,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有效策略。低年级教学多以计算为主,而计算总是与枯燥为伴。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竞赛性作业:寻找班级中的口算大王。布置20道计算题,或听算或笔算。每位同学在班级中选择要挑战的对象,完成作业后在作业本上记好所用时间。然后和自己的挑战对象进行pk,获胜的同学可以获得勋章并更换挑战对象,按照勋章多少,每周选择出周冠军,再选出月冠军,最后的学期冠军就是口算大王。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还在与小伙伴的竞赛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意”。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在课后,教师更要注重作业的个性化设计。设计个性化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设计创造性、实践性、竞赛性的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喜欢上数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才会让学生的学习真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9

[2]陈芳.浅谈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J].学周刊,2011(03):87

[3]庞欣欣.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J].学周刊,2013(11):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性化作业作业设计小学数学
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技巧探微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高中英语阅读及个性化作业的尝试以及相关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