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文明建设中社团德育工作的开展探究

2017-09-08谭炳祺

文理导航 2017年27期

谭炳祺

【摘 要】初中学生是一群处于青春期过渡阶段的孩子,这个时期的学生既有丰富的好奇心理,又存在着极大的叛逆感,要想在初中建立正确的社团,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学,即开展正确积极的社团工作。本文以社团德育工作教学为主要线路,分别提出相应的观点,在社团规章制度方面,主张建立合理且有执行性的制度,意在鼓励学生遵守规章,学会规矩;之后对社团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创意,帮助学生提升创造力;借助于社团活动的力量,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和成长,为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关键词】班级文明建设;社团德育工作;社团工作探究

引言

初中学生未来的学习能力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因此,教师要在初中阶段鼓励学生参与社团,创办社团,在社团中学会为人处世的方法,学会各项制度的确立和执行,懂得与他人分享和合作。在初中社团中,教师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学,不能一味的让学生举办活动,失去了活动本身的教育意义,要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提高情商。学生德育水平高,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1.规范化管理社团、完善社团规章制度

1.1提高社团建设水平、强化社团干部职能

初中社团与大学社团有着些许的区别,在初中校园里,学生并非像大学生一样有着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大多数的初中学生都有着繁重的学习任务,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社团就不能占据较多的时间。教师要想让社团具备较为完善的职能,就必须让学生自行提出解决的办法,列举一些制度条例,大家互相探讨,选择出既能满足社团活动要求,又可以满足学生时间的合理化制度。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对社团部门的职能要求更为熟悉,运作起来也更为熟练,教师只有强化社团干部的各项职能,才能真正的让社团活动办的有声有色,各司其职,各自完成任务,从而让社团的成员更加团结。只有正确的看待社团建设,认真的提出合理化建议,边改善过去的不足,边提升社团的干部水平,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喜欢社团,爱上社团,真正的提高他们的德育水平。

1.2确立规范化制度、维护社团形象

社团制度制定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社团未来的发展和走向,而社团制度的确立又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一边要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规范化的制度条例,一边又要鼓励学生自己锻炼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的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维护社团形象,教育学生社团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一名成员都是平等且有爱的,不能诋毁彼此,要团结一致,荣辱与共,时刻要维护自己社团的形象,不能好高骛远。此外,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制度的制定不是表面工程,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完成和遵守的任务,不能轻视社团制度,要学会尊重、团结、和谐的参与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和体能得到双重锻炼,这样的社团会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也为他们以后的个人德育能力带来很好的促进作用。

2.合理制定社团活动、提高成员凝聚力

2.1创设主题活动、服务学生主体

初中社团的活动有着特殊的环境和内容限制,初中学生不能荒废原本的学习任务,所以社团活动必须要量力而行且积极向上。初中社团可以举办一些带有不同主题的活动,每一个主题之间有着些许的关联,让学生在参加不同主题的活动时会得到相应的体验与收获,而并非是单纯为了活动而活动。同时,教师要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完成,不要让学生任意的做决定,要引导学生学会讨论和分析问题,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付出的道理,学生只有学会服务于他人,才能真正的懂得做人的道理。在班级文明建设中,社团带给学生的教育不容小觑,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真正的让学生参与社团,并收获回报。

2.2创造合理条件、支持学生活动

初中社团并非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社团,很多活动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支持,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就要适当的帮助学生去完成一些较为困难的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去拉赞助,怎样让成本降到最低等一些较为复杂的事项,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学生学会怎样开口征求别人的帮助,怎样可以帮助他人取得最大化的收益,而教师支持学生自己创办的活动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肯定,更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教师可以让学生举办一些实践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对于金钱的支配能力,考验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性的社团活动中,懂得挣钱的辛苦,学会珍惜别人的勞动成果,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他们的德育水平。

3.质量决定学生水平、特色反应学生能力

3.1重视社团德育教育、提高学生自理水平

初中社团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相应的锻炼,更多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自理能力。纵观当下,很大一部分初中学生对日常自理部分存在较大的欠缺,家长们认为孩子学习压力大,不让孩子参与家庭日常整理,更不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处理,从而导致大多数的初中生自理能力严重不足。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要利用社团举办一些活动,例如可以举办一些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整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懂得劳动和付出的意义,肩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改变学生对过去生活的想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育能力,提高他们的情商,使得初中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3.2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完善德育教学资源

初中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学习和生活。但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很多学生缺少这种竞争意识,大多数学生认为竞争比较累,缺乏主动上进的思想。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做好德育疏导工作,要让学生认识到竞争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的应对各种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准备一些社团知识竞赛,可以有数学竞赛、常识知识竞赛以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棋类竞赛等,通过这些竞争性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获得丰富知识体验的同时,更好的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竞争意识。endprint

4.关注德育教育社团活动、规划学生学习生涯

4.1树立学习目标、奠定未来基础

初中学习阶段是学生学习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为以后高难度学习打基础的时期,教师务必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通过班级文明建设,引导学生社团活动,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德育知识水平。教师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的社团,通过社团活动的锻炼,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懂得为自己树立学习目标,并且按照目标有序的完成。初中社团不仅仅是一个活动组织,其深层的意义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足够的经验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情商,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因此,教师要重视社团德育工作教学,以社团活动为导向,以学生学习目标为教学宗旨,共同努力,全面的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4.2务实德育教育、发挥社团能量

社团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效结合,不能脱离生活去开展活动,教师一定要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一个好的社团,可以带领学生走向美好的未来,为他们塑造一个良好的品质,教师只有务实社团中的德育教学,充分的发挥社团的力量,不能做表面功夫,要让学生真真切切的在社团活动中学到知识,学到德育,真正的从思想境界上改变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多举办一些案例讲解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互相探讨,以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这样灵活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表演中学到知识,懂得德育的重要性,进而来提升学生们的思想水平。以社团的能量带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社团活动不可忽视,德育教育更不能懈怠,二者要有效结合,全面的提高学生们的德育水平,使学生更好成长与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需要充足的时间学习,但是他们更需要合理的安排学习与生活,这个时候,社团的意义就突显出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社团中发挥自身的力量,在活动中要学有所长,学有所得,真正的让学生的德育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让每一名初中生都具备较高的素质,较高的涵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他们的自理和执行能力,借助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懂得分享与协作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既得到情商的提高,又保证了学习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真正地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德育功底。

【参考文献】

[1]李建庆,张京贵.规范第二课堂教育,真正实现在素质全面发展中的载体意义[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2]胡艳芳,张英杰,胡龙伟.浅议高职院校学生社團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6

[3]张智昱.高校学生社团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J].社会科学家,2016(10):65

[4]王郅,王静文.浅谈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学理论,2016.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