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综艺节目《四大名助》叙事特征浅析

2017-09-08张鑫磊

声屏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矛盾冲突悬念

张鑫磊

摘要:《四大名助》是2016年初东方卫视播出的一档调解类谈话综艺节目,开播当日就创下了 CSM35 城 1.02%的高收视率,独特的叙事风格把众多观众吸引到电视机前。本文从人物与场景等四个方面对其叙事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其他综艺节目的策划创意提供借鉴。

关键词:四大名助 叙事特征 叙事节奏 悬念 矛盾冲突

叙事理论产生于文学领域,但现在叙事已经延伸到影视视听领域,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叙事元素的合理把握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起到有效吸引观众的作用。《四大名助》是东方卫视播出的一档调解类谈话综艺节目,该节目在制作上运用了人物形象、悬念、矛盾冲突等叙事元素,叙事节奏紧凑,环环相扣、叙事功能突出,吸引了大量忠实粉丝,收视成绩不俗。该节目的成功之处得益于其与众不同的叙事特征,所以这个“与众不同”值得业界探讨。

人物与场景的选择突出叙事功能

人物是叙事中的重要元素,是行动的承载者,也是推动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尾的动力,《四大名助》在人物的设置上颇有特色。在主持人和嘉宾方面选择了“1+3”的组合,主持人孟非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犀利的点评做“价值观与价值观之间的粘合剂”,泼辣搞笑的谢依霖和机敏善言的尉迟琳嘉嬉笑怒骂、插科打诨调节节目气氛,微表情专家姜振宇则从专业的角度给苦恼者建议,四位节目的固定人物分别担当不同的角色和功能,分工明确,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趣味,综艺效果明显。在节目当事人方面,节目一般选择具有个性特色、有现场表现能力或者观众感兴趣的人物,各种“奇葩”人物的登场赚足了观众眼球,如爱鳄鱼胜过儿子的老公、爱整蛊员工的老板、重江湖情谊的泡哥等等。这些苦恼者和苦恼制造者都是普通人,他们的苦恼也是生活中鸡毛蒜皮但让人头疼的小事,普通人物和普通事件的叙述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节目还设置了“亲友团”和现场观众,从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对苦恼事件进行叙事补充,配合主角完成整体的节目叙事环节。

场景是影视视听语言所依赖的物质空间,与人物的塑造、叙事情节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能够起到突出节目风格的作用。《四大名助》突破了以往会议室风格的访谈综艺节目场景设置,主持人、嘉宾和苦恼者穿着便服和袜子席地而坐,如同坐在家里与邻居聊天一般,给节目营造了一种轻松自在的叙事氛围,利于苦恼者倾吐苦水的顺利进行。《四大名助》的道具设置也突出了叙事的作用,如苦恼者的登场,是从一个红色嘴唇造型的道具中破纸而出,寓意“血口喷人”,表明对苦恼者的叙事内容保持着怀疑的态度,具体谁是谁非要通过接下来的节目来了解。

快节奏叙事牢牢抓住观众注意力

《四大名助》叙事节奏明快,节目开始就直入主题,主持人孟非简单介绍三位嘉宾姓名后便请出第一位苦恼者,去掉综艺节目拖沓的开场环节,更符合快节奏生活下观众的观看习惯。节目一期70分钟左右,每期四名苦恼者,平均每18分钟就要完成一个事件的叙述,包括苦恼者来信、苦恼者出场与倾诉、苦恼制造者反驳、主持人及嘉宾分析、观众投票决定苦恼成立与否这五个叙事环节。每个环节仅用几分钟来表现,叙事节奏紧凑,一个接一个的节目看点能够牢牢的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这种快节奏、碎片化叙事语境的优点是能够使观众迅速融入到节目的叙事中。比如观众在第二位苦恼者的叙事进行到一半时观看到节目,已经无法弥补完整了解该事件的观看快感,但很快会迎来第三位苦恼者的完整叙事,避免因长时间无法了解事件来龙去脉而失去对节目的耐心与兴趣。

悬念设置满足观众的好奇

悬念的设置和揭晓是故事叙事的动力,《四大名助》较好利用了悬念这一叙事元素,不断地设置大、小悬念,不断地满足观众的好奇,从而使观众的眼睛离不开屏幕。一方面是小悬念环环相扣,通过信息跌宕制造悬念。节目的第一个环节是谢依霖、尉迟琳嘉等嘉宾以反串的形式读苦恼者来信,观众对于苦恼者本人产生好奇,苦恼者出场之后这一好奇被满足;苦恼者开始诉说苦恼,被投诉的苦恼制造者又引起观众的好奇,坐在观众席的苦恼制造者出场后好奇被满足;苦恼者与苦恼制造者两人各执一词,观众心中会给出自己的是非判断,但主持人、嘉宾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会引起观众的好奇,接下来的环节该好奇再次被满足。另一方面是通过总悬念给观众设置期待。在一个事件叙述、评论完成后,由现场的200位观众投票决定苦恼成立与否,超过100票苦恼成立,观众会期待投票结果与自己的心理预期相符,从而形成紧张、兴奋等心理,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

矛盾冲突制造节目的看点

作为一档调解类谈话综艺节目,《四大名助》最大的看点就是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苦恼者与苦恼制造者在节目中为自己立场辩护,他们大多是亲人、朋友关系,言辞往往不激烈,但价值观的矛盾与心理上的斗争满足了观众“偷窥”人际冲突的欲望。主持人和嘉宾不对事情的是非进行价值判断,而是提出一些中肯的解决思路,在叙事结束时使对立矛盾向统一靠拢,观众也能在矛盾冲突的解决中产生新的思考,矛盾冲突的展现与化解吸引着观众观看节目。另外,游戏性的设置增加了节目的矛盾冲突,200名观众投票决定苦恼成立与否,表明自己站在苦恼者一方阵营还是苦恼制造者的阵营,实际上是苦恼者与苦恼制造者的竞争,竞争所产生的冲突性,使节目更具吸引力。节目组还通过“苦恼之王”的设立来增加这种竞争冲突性,每期四名苦恼者得票最高的当选苦恼之王,苦恼之王最多只能连任四期。

综上所述,综艺节目《四大名助》合理利用人物设置与场景在细节处彰显叙事功能;认真分析观众观看心理,加快节目叙事节奏,符合当下观众的收视习惯;增强了悬念与矛盾冲突这两个叙事元素制造节目效果的功能,提高了节目的可看性和用户黏性,为节目创造了良好的收视率。《四大名助》對叙事元素的有效利用为谈话类的综艺节目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矛盾冲突悬念
中学语文课堂“悬念教学法”初探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家庭伦理剧中的叙事模式与类型分化
解决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矛盾冲突的有效策略
着眼细节,促进学生“四能”发展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试论传统戏剧与后现代主义戏剧的异同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