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涂尔干社会团结理论及其启示

2017-09-08李青青

文理导航 2017年27期
关键词:失范启示

李青青

【摘 要】涂尔干生活著述的年代正值法国从前现代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过渡时期,随之而来的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在带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社会问题开始出现,旧的秩序已经濒临崩溃,而新的秩序还没有确定下来,这就导致了社会转型下的病态现象——“道德失范”,社会秩序陷入混乱。在这种情况下,“道德的重构”与“正义的追寻”便成为涂尔干关注的重点,这些对社会团结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涂尔干社会团结理论、道德重塑建构理论、正义观的分析和梳理,探索出社会变革时期的社会团结之法,培养集体意识和价值共识,促进良好社会关系的形成,探索得出可以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借鉴的地方,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涂尔干;社会团结;失范;启示

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提出要通过强化集体意识、建立职业团体和伦理道德等方式来解决现代转型中的问题,这对我国转型中社会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社会的变迁,对中国整体社会秩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期的中国社会来说,由于当前所面临的社会形势与涂尔干当年所面临的法国社会情景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中国要走完善和谐的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涂尔干的集体意识思想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这对当代社会的团结和信仰体系的重构将会提供很好的帮助。当代中国语境中的集体意识,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进入工业化时期的中国,由最初机械式的团结转化为有机式的团结,市场化的经济发展使集体意识的观念趋于弱化。如何重构新的道德规范,维护我国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行,就需要我们沿着涂尔干开创的社会团结理论、集体意识思想对社会力量加以整合,为此,提出强化集体意识、建立职业团体等解决现代性问题的处方,而这些处方将在中国继续推进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有许多积极的意义,会有力的推动社会团结的实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值得我们大力发扬。

一、涂尔干社会团结理论的内涵

在涂尔干看来,人们普遍处于一个社会有机体中,人与人之间不仅是经济上的联系,更多的是社会关系的联结。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是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础上的,为了使这种抽象的社会现象具体化,涂尔干借助了当时的法律模式——“压制性法律”来进一步论述了该现象。在这种传统社会里,个体意识被集体意识全部覆盖,人们之所以能够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是相似的,在他们看来,他们每个个体与集体是等同的,根本没有自己,只有社会在他们之中生存和活动,涂尔干将这种基于相似性的团结方式称为“机械团结”。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社会开始进行转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在经济层面,社会转型促进了经济竞争的加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只有通过劳动分工,人们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这看似加大了人们之间的分化,增强了个体意识,但人们在分工的过程中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就像是人身上的器官,虽然各司其职,各有各的功能,貌似是分离的,但本质上是处于一个有机体当中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这与传统社会中基于相似性的团结不一样,涂尔干将这种基于个人意识差异性的团结方式称为“有机团结”。

二、急速变革时期的“失范现象”及其解决途径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个人意识不断增强,集体对个人的约束能力明显减弱,但是另一方面,新的社会规范并没有随着有机团结模式所占比重的增加而一并产生,这就导致了社会处于一种规范缺失的状态。涂尔干通过对失范的极端情况——急速攀升的自杀率的分析,提出造成“失范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分工发展的不完善,失范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一个副作用,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之一。由于集体对个体的约束力不够强大,或者说是集体的力量对个体的心理干预不够强烈,集体中的个体成员便易游离于群体之外,自杀行为出现的几率也就越大集体意识越是强烈,在某些方面能够有效的阻止那些脱离集体的个人自杀行为,例如,传统的犹太教、天主教、英国公教都有很强的整合力量,而基督教新教在规定教徒生活和宗教仪式上缺乏强制力,这种缺乏强制力、约束力的宗教易使个别的教徒在遇到困难、危机的时候产生自杀心理,进而导致自杀现象的出现。离婚者、单身者比有家庭的人所负担的义务要少,行为相对自由,自杀的行为也就越频繁,由此可知,集体意识对防止个体的自杀行为起着重要的预防作用。

涂尔干所要建立的是一种世俗化的个体性道德,我们就不难理解社会失范与社会道德失衡之间的关系,可以说,社会道德力量的失衡是社会失范的直接表现。涂尔干希望通过对传统的社会道德进行分解,找出其中的基本要素,并为这种基本要素赋予新的时代的要求,以使社会道德重新获得维系社会团结的效能。这就是涂尔干重构社会团结的核心,也是他社会转型理论的基本立足点。这种道德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自律精神;涂尔干还试图找出一种宗教的理性替代物,他提出通过重建“法人团体”来复兴职业伦理,把民众通过职业的相互需要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社会的整合。但是他的想法存在一定问题,现在社会中职业机构间的流动是相对自由和快速的,当个人在职业间不停转换的时候,职业伦理对于公民的约束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且,通过基于经济活动产生的职业伦理在私人生活领域的适用性也存在一定问题。

三、正义与团结

社会转型时期失范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是个人集体意识的缺失,另一方面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是社会层面的因素,诸如秩序的不公正,利益分配的不均……这些问题的出现归结于社会制度层面的,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建立符合人民利益的正义的相关制度,促进社会团结的建构。本部分主要论述了正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层面的规范,与个体性道德互为补充,共同促进社会团结。通过分析转型时期社会不公正现象及其对正义产生的要求,作为社会规范下的正义,我们要做到秩序正义,分配正义,以公平正义为价值理念,要以平等或自由作为正义的核心,做到制度上公正、平等、自由,并以人民的利益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才是合乎正义的。把人的发展、人的价值、人的尊严视为人际关系以及人的行为的根本准则,促进社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四、涂尔干社会团结理论及其启示

涂尔干所描述的社会团结,是一个以集体意识为核心的,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这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而当今的中国也恰好处在了改革的巨大变动时期,新的社会秩序、社会规范并没有很好的确立起来,而个人也没有很好的建立起在集体中所处的位置感,个人的迷失、归属感的欠缺、道德失范等现象层出不穷,鉴于此,涂尔干的团结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促进社会团结。

首先,作为现代人群职业分化的起始——教育,要发挥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功能,努力塑造共同的职业意识和行为模式,同时要推动教育培养体系的供给侧改革,促进人才的有效供给。

其次,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我国当今的社会,各种庸俗低级的价值观,甚至是对社会团结具有明显威胁的价值观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我國的现代化进程中。顺应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的角度做出相应的努力,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再次,我们要建立完善相应制度,建立符合实践的逐步完善的制度体系。这就作为对个体道德的补充,从国家制度层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可以进一步明确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强制力的效用,是我国社会团结的重要保障。

最后,从个人角度来说明,作为集体中的个体,要明确个人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职责,追求个体的至善,力求在道德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作为国家这个整体的一部分,要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提高公民的参与度,培养个人的集体意识,进一步助力社会团结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陈洪强.社会失范与社会团结——涂尔干社会转型理论初探[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向辉.社会团结:从涂尔干到罗蒂——涂尔干社会团结理论的悖论及其解决[D].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王涣婷.社会转型视域下现代性道德的重构——涂尔干巧会道德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李荣荣.从有机团结思考社会现实——读《社会分工论》[J].西北民族研究,2008(4)endprint

猜你喜欢

失范启示
“读题时代”网络新闻标题的失范与规范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实现及其引导
我国基层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