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应提升的几个素养

2017-09-08姚国营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法律素养

姚国营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青少年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多样,学习知识的广度和速度甚至超过了教师。很多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教,其根源就在这里。我认为,教师只有加强学习,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才能管好学生、教好学生。

一、提升法律素养

“法律素养”是指一个人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人们要自觉遵守法律,在法律约束下从事活动。一些教师认为,法律好像离我们很远,其实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提升法律素养,是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如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都是从法律法规层面,规定了教师的职责权利和职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履行对学生的管理权和教育权,这是职责所在,无可非议。但有些教师因教育方式不当,引发的学生自残、伤害教师事件时有发生,教训惨痛。所以,在当前法治社会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学习法律法规,在法律规定下履职尽责,同时又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二、重视人文关怀

一位教育专家在谈教师职业素养时讲道:一个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必须具有“宽广胸怀”和“人文情怀”。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教师必须真心地面对每一名学生,不管他是聪明还是愚钝,漂亮还是丑陋,机灵还是木讷,都要给予同样尊重,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平等关爱,尽己所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另外,针对当前学生中存在的网瘾、厌学等现象,简单的说教已经不管用了,教师必须用专业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理论和技术进行干預与指导。所以,教师学习与心理咨询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三、投身教学改革

教育家杜威说:“如果我们按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那等于抹杀孩子的未来!”而实际情况是,教师工作时间一长,往往会形成固化的教学模式和套路,既束缚了自己,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必须锲而不舍地钻研业务,开展教学改革。一是要有一种勇于创新的职业追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不能拘泥于已有的模式,而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二是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特点,总结学习方法,并教会学生使用。三是始终把有效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和落脚点。教师成功的教改,最终会转化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和优良素质。

四、丰富文化内涵

一直以来人们这样要求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教师要想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首先要多读书。既读所教专业方面的书,又广泛涉猎、博采众长。其次要练才艺。教师会弹琴、会唱歌、会跳舞、会踢球、会绘画、会书法、会写诗等,学生都会非常喜欢。谁不想做个有特长的人呢?再次要有情趣。教师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高尚的生活情趣,善于沟通处理人际关系,始终能给学生带来正能量。教师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总之,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才能在教学中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精神和知识的滋养,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

(责 编 帕 拉)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法律素养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对策分析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