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题翻译,突破考研英语的利器
——基础阶段复习攻略

2017-09-08唐静黄培辰

英语世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阅读文章真题考研

文/唐静 黄培辰

真题翻译,突破考研英语的利器
——基础阶段复习攻略

文/唐静 黄培辰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刚刚过去,报名人数历史性地突破了200万人。这给2018年备考的考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很多同学在考研英语复习中总是很盲目,主要表现为:

1.捧着厚厚的单词书,天天背,天天记不住……

这直接导致——自信心被摧毁,学习兴趣下降,备考动力减弱,压力自然越来越大。

2.陷入题海战术,不停地做,做完真题做模拟题,甚至有人号称“做完了”所有考研英语阅读真题——可问他文章中的单词,却不记得;问他文章中句子的意思,却根本不知道;问他文章ABCD选项对错何在,却说反正文章做过了,大概知道选哪个……

呜呼哀哉!他们忘记了一个根本问题:真题“做完了”,并不等于“掌握了”——我们面对真题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是,要“确保掌握”,做尽几十年的真题根本没必要。

那么,在考研英语复习的基础阶段,到底该怎么做?真题到底该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掌握”?有没有一种一揽子解决方案,可以迅速提高考研英语的单词、语法、阅读、翻译甚至写作等各项能力?

有!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归入考研英语复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翻译。众所周知,英语的五大技能(听、说、读、写、译)中,翻译最能考察一个人的英语水平。这也意味着,在考研英语复习的基础阶段(注意,这里所说的“基础阶段”一般指9月以前的这几个月;9月以后是“强化阶段”;考试前20天左右算“冲刺阶段”),如果紧紧抓住“真题翻译”,势必能够提高复习的效率。

一、所用材料

真题。历年考研英语的真题。最好是那种纯英语无汉字的。

为什么没有汉字是最好的辅导材料?道理很明显,若英语和汉语同在一页纸上,作为中国人,我们会直接看汉语,那种诱惑无法抵抗。所以,不需要那种所谓“双语对照”的真题材料。

真题中,用来复习的最好材料,仍然是“阅读”部分。之所以说“考研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是因为考研英语中,阅读部分4篇文章所占分值高达40分。把考研英语基础阶段的复习重点放在阅读文章,深入掌握,完全必要。

二、每天的任务

制定符合自己的计划,绝不贪多。

“用一天的时间把一篇400词左右的阅读文章读完,试题做完,再翻译完,并且掌握了”——这种可能性有,但不大。退一万步说,你真的一天搞定了一篇文章,可如果不及时复习,便会忘记,做了但忘了,等于没做。

就一般备考学生的水平(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而言,大概每三天(每天约3个小时)“完全掌握”一篇文章就可以了。注意,“贪多嚼不烂”。在复习的基础阶段,需要慢慢领会,进而“完全掌握”阅读的文章。也就是说,一周掌握两篇阅读文章最为合理,周一到周三一篇,周四到周六一篇,周日复习。如果没有通过英语四级,那么开始时试图一周掌握一篇,是最好的复习节奏,到后期可以慢慢加快。

在基础阶段,什么叫“完全掌握”阅读文章?我认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a.完全认识这篇文章的每一个单词。注意,不是只在“这篇文章”中认识,而是放到任何地方都能够认识。

b.完全弄懂每一个句子中的词组搭配和语法结构。词组,即某个单词,前面该用什么词搭配,后面可以有什么词搭配,搞清了,英语表达的基本功就有了。同时,弄懂句子的基本语法结构,主句、从句、主干、修饰,最好认清什么是修饰语、修饰谁。

c.完全明白每一个句子的意思。在自己“动手,翻译出每一个句子”的基础上,完全理解英语的意思,知道每个句子的汉语意思。

d.完全把握ABCD四个选项正确错误的原因。选项,不能只知选哪个,而要知道为什么选,是依据原文哪一个或哪几个句子的意思选出来的,选项中哪一个或哪几个词语的意思和原文符合,而其他几个不选又是为什么。弄懂选项正误原因,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解题的正确率。

e.能适当运用文章的一些英语句子来写作。这个要求比较高,但是要慢慢培养自己的英语表达意识。

f.能基本领会文章的逻辑结构。这个要求更高,要慢慢提高对文章总体结构的“宏观”驾驭能力。

若真至于此,“完全掌握”是需要“背诵文章”吗?非也。

当然,不能否认,背诵是需要的,尤其是在复习的基础阶段,可以适当背诵一些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经典文章。记住,是背诵“一些”,而不是“篇篇背诵”。“背诵”的目的和“完全掌握”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能完全理解,并适当加以运用。

三、“翻译复习法”的基本步骤

1.控制时间,模拟考试

先用5到8分钟阅读整篇文章,再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做后面的选择题。学会控制时间,学会在考试压力下答题的技巧。不管会不会,一定要给出一个答案。

2.阅读文章,逐句翻译

不管做对了多少,别着急“对答案”。

真正的“翻译突破”现在才开始。

从文章首句起,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往下翻译。

A. 先通读句子一遍,看看是否理解句子结构;

B. 如果结构大概理解了,再看看这个句子当中是否有生词;

C. 如果有生词,请先把该词抄到一个专门的练习本上,再查阅大纲单词,把它作为要记忆的一个生词,因为这表明该词是大纲上应该掌握的词汇。如果该词不在大纲里,那就是超纲词,可以专门用一个本子来记录,这些词属于仅次于大纲单词的阅读词汇,所以可以适当记一下。

D. 当然,如果句子里面有词组,更需要注意。

E. 显然,光查看句子结构和生词还是在“翻译突破”的初级阶段。或许明白句子意思了,但别以为就会翻译了。千万别把“句子意思看懂了”和“会翻译这个句子了”等同起来。无数人惨败,无数次教训。

F. 请自己动手翻译这个句子。意思是:请自己动手,把刚刚看到的这个英语句子的汉语意思写下来。别看参考译文,看看你写的汉语“是不是人话”。

G. 翻译完,感觉自己正确了,再去比较参考译文。

H. 感觉自己写出来的汉语“不是人话”,别气馁,很正常。找原因吧:可能是某个单词“一词多义”造成的;或许是长难句中“某个句子结构”没有把握清楚。

I. 如果是单词“一词多义”造成的障碍,词典可以帮助我们。查词典,从词典义项中选出一个符合上下文意思的,稍微记一下该词意思。

J. 如果这个句子是长难句,那就更需要花大量时间来“自己”理解。 因为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所以,语法结构和逻辑思维都不太一样。这就需要分析句子的语法和逻辑关系。

K. 找到主干和修饰语,弄清修饰语修饰的是谁,是什么修饰关系。

L. 最后,根据单词意思和逻辑关系,重新组合汉语译文。

M. 对照参考译文,发现自己翻译中的问题。这一步很关键。一般来说,你的译文和参考译文大意相同就算基本正确。“准确、通顺”是翻译的最低标准。用这个标准去分析自己的译文,比对参考译文。一般来说,学生译文错误存在于词汇、结构、中文表达三个方面,我们要刻意从这三个方面去提高自己的水平。

完成了以上步骤,一个句子算是基本完成。这个逐句翻译的步骤,可以参考如下格式(这是一个2016年成功考入人民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的作业,她基础并不好,四级没有通过,通过这样的学习,完成了20篇阅读文章翻译,最后英语拿到了68分):

考研阅读真题逐句翻译2000年第2篇第2句

There are about 105 males born for every 100 females, but this ratio drops to near balance at the age of maturity, and among 70-year-olds there are twice as many women as men.

初次翻译:

有大约105个男性出生给每100个女性,但是随着年龄这会下降,在70岁的时候女人是男人的两倍了。

单词学习:

ratio比率 / balance平衡 / maturity成熟

结构学习:

There are about 105 males born for every 100 females, (There be句型)//but this ratio drops to near balance at the age of maturity, (but转折并列句子)//andamong 70-year-olds there are twice as many women as men. (and并列句还是一个there be句型)

译文修改:

每105个男性出生,就有100个女性出生,但是这种比率会在成年的时候下降到平衡,到70岁的时候女人是男人的两倍。

参考译文:

男女出生时的比例大约是105∶100,但到了成年期,这一比例几乎持平,而在70岁的老年人中女性是男性的两倍。

就这样一句一句把一篇文章翻译完。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不能“图快”,不能“贪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积累最根本的单词、语法、阅读、翻译甚至写作能力(后面笔者还会再做写作分析)。

要多复习,回头复习,确保自己一直记得做过的任何一个句子。

3.重新做题,自我检查

把文章翻译完,就意味着几乎把英语文章读懂了。再去看看刚才做的模拟考试的结果,对了多少,错了多少;为什么那个答案是正确的;是否返回文章时定位不准确;是否长难句理解出错了,等等。

4.对照答案,选项分析

在“自我检查”完成后,再去看当年老师给出的阅读选项的标准答案。注意,如果这个时候还有错误,问题就大了。因为刚刚已经把文章完全读懂了,并且自己修订过一次答案。如果有错,请分析“出题人的出题思路”,弄明白为什么出题老师判定那个选项是正确的。

阅读文章的选项分析是很多备考生忽略的问题。典型的感觉有:似乎我读懂了啊,怎么还选错了呢?似乎我没读懂,感觉自己的答案应该是错的,结果竟然对了!?这两种感觉都是错误的阅读做题感觉,其根本就是没有搞懂文章,没有正确理解。阅读是考试中的“客观试题”,所谓“客观”就是要有依据,而这个依据只能是文章本身。如果阅读错误率比较高,就需要在选项分析上多下功夫。

选项分析可以这样做:

a.选项中定位词、关键词找错了吗?

b.定位回文章中,位置定位错了吗?

c.定位的那个句子或那个段落没有读懂吗?

d.选项没有读懂吗?或者说选项中的某个干扰词没有注意到吗?

e.出题人为什么会判断某个选项是正确的?有没有哪一个,最好是哪几个词,是文章中词汇的意思?

f.其他三个选项为什么错?是无中生有?点到因果?额外增加信息?还是缩小了原文信息?

请注意,在这一步,不要觉得,因为A正确,所以BCD就错,或者因为BCD错,所以用排除法得出A正确(或许偶尔有这种情况,但别拿这个当借口而不去找出错误的原因,尤其当你选了错误选项,一定要搞清为什么错,是被哪个点误导了)。

5.巩固成果

这样做完之后,请先别抛开文章。因为你在这篇文章上花了大量时间,所以后面只需要再花一点小时间就可以巩固成果。

方法如下:

A.你觉得文章写得很好,其中某些句子应该对写作有帮助,那就可以采用背诵的方式。如果有足够的信心,可以通篇背诵。这虽然是好多老师提倡的做法,也的确是不错的方法,但我并不主张“每一篇都试图去背诵”,关键是要能用其中的漂亮句子。

比如,上文举例中2000年第2篇第2句:There are about 105 males born for every 100 females, but this ratio drops to near balance at the age of maturity, and among 70-year-olds there are twice as many women as men.我们可以用来表达数据的起伏变化,尤其是可以应用到图表作文中。具体可以从以下三点来掌握它的应用:

第一,There are about 105 males born for every 100 females...

应用:There are +数字 +某个东西或者某类人 +过去分词 +介词+every +数字 +另一个东西或者另一类人。

第二,but this ratio drops to near balance at the age of maturity...

应用:but this ratio(这里承接前面的句子)drops to near balance +在某一个时间。

第三,and among 70-year-olds there are twice as many women as men.

应用:在某一个时间点或者时间段,there are +倍数词 +as many +某类东西或人 +as +另一类东西或人。

总之,这个句子可以这样记忆它的表达方式:There are about ... for every ..., but this ratio drops to near balance at ..., and among ... there are ... asmany ... as ....(考研阅读文章的逐句翻译中,如果在句子的单词、结构、翻译思路、作文运用等方面有问题,可关注笔者微信公众号:唐静XDF。)

B.请关注刚才记录的生词、多义词和习惯用法。每天花点儿时间再记忆一遍,因为有句子,记忆应该更准确,并且能在句子中理解记忆。

C.请多关注刚才碰到的长难句里面复杂的语法结构,并进一步思考如何把长难句的语序调整通顺,翻译为汉语怎么说逻辑更清楚。

D.请回忆或适当批注刚才做题时为什么选错了答案,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最后,我想进一步提醒大家:复习、复习、再复习。我们花在一篇阅读文章甚至一句阅读句子上的时间和精力够多,要让这番付出更值得的检验方式只有一个:记住所学的知识。积累文章到4篇以上,复习的量会越来越大。很多同学觉得做过了,就不想再看了,觉得以前的文章没有意义了,这是极其糟糕的认识。为了避免复习的枯燥,我建议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复习。

比如,有人不太擅长and这个词,不太擅长发现“并列结构”中and并列的是谁和谁,那就可以把以前做过的所有文章中的所有and找出来,一个一个看,到底谁和谁并列。这样一来,对“and并列关系”的理解就加深了,也掌握了。

有人不太擅长发现代词,弄不懂代词的指代,那就重新复习前面的文章,找出所有代词,一个一个看其指代。

当然,还有更多的不同角度,有人不太擅长定语从句的理解和翻译;有人不太擅长介词in的理解;有人不太擅长状语从句的理解和翻译;有人分不清介词短语到底是定语还是状语,等等。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学习弱点,多复习,多积累。

复习,循环复习,不停循环复习。每一次复习要有一次新的体验,每一次复习要发现一点新的问题。记住:Repetition can be powerful.重复就是力量,善于学习,坚持复习,一定可以成功。 □

(本文作者为北京新东方学校考研英语辅导名师)

猜你喜欢

阅读文章真题考研
我的考研故事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线上录课教学设计“如何对同一主题下的英语阅读文章进行对比分析”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