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很近 太原很远

2017-09-08文图丨

遵义 2017年17期
关键词:晋祠李渊汾河

文图丨 龚 琴

太原很近 太原很远

文图丨 龚 琴

与太原相爱不容易,与其相处更难。我用了4年的时间和她打磨,其间无数次地想逃离,直到真正离开的时候才惊觉不舍,还有许多风景没看,还有许多故事没听,还有许多人没来得及道别。

太原的历史很长,有2500多年。我和这座城市相识的时间很短,只有14年。

2003年高考过后填志愿,当时只想着要离家远,但是多远才叫远呢,对于在那之前最远只到过重庆的我,真是没有概念。没人指导,没人建议,就拿着一本高考志愿填报手册,懵懵懂懂地填了志愿,去了山西太原。

山西太原,距遵义2000多公里。14年前,遵义没有机场,贵阳没有直飞航班。遵义到太原需要倒一次火车,在火车上需费时43小时。

在那个网络并不发达的年代,我对于“山西财经大学”一无所知,对“旅游管理”专业一知半解,感觉应该就是一个吃喝玩乐的专业,后来的实践告诉我,那的确是一个吃喝玩乐的专业,与我最初的理解不同的是,那主要是一个让别人好好吃喝玩乐的专业,至于自己,真是,谁苦谁知道。

出远门的兴奋消解了我离家的惆怅。有点局促又有点不安,村里长大的我这次要去大城市了,我要以什么姿态去报到才不会露怯呢,迷迷糊糊恍恍悠悠中,到了太原。

初见太原,与想象差异太大。一路打量这座城市,一路就在后悔,怎么就到了这里。城市不小,但真没有多少大都市的气息,没有多少高楼大厦、锦绣繁华,满街都是自行车叮叮咣咣的声响。左边是一片灰色的建筑,右边仍是一片灰色的建筑。太原,给我的初印象,就是“灰”。

四年的相处,渐渐发现了它的另一种色彩。

太原,也有大片的绿意,最绿的地方或许是汾河公园吧。

汾河公园是在汾河太原城区段内经过水利治理和绿化美化后而形成的滨水公园,它的总长超过18公里,这是一个完全开放且免费的公园。

记不清四年间去过多少次汾河公园,最爱它的夜景。站在汾河看太原,整个太原,成了一片不夜城,从汾河望出去,就像一片琉璃仙境。

那会儿年轻,却总有一些不知名的愁绪。就觉得汾河的月色不同,此处不同。听着从灯火深处传来的音乐,就像一汪水、一道光、一缕风把我带进一种不知名的愁思之中。远远的,看一场热闹,其实在回学校的途中,就会把它们全都淡忘,只留下一片模糊不清的色块,缓缓地沉进记忆中。

太原的另一种颜色是红色。这种红,并不绚烂,也不热烈,更多的来自于那些古老的建筑。地上文物看山西,但是,作为山西省省会的太原,一直是不少游客的过境城市、交通枢纽站,许多人都是行色匆匆的下了火车或飞机,简单看一看山西博物院、中国煤炭博物馆、晋祠等地,便就此别过,导致不少人对太原根本无感。

其实,太原很委屈。

作为三晋的政治核心,其本身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它是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老城,古城虽然已完全消失,却遗留下不少古代的经典木构建筑,不少古建筑早已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古建不少为寺庙和道观,其砖墙和大门多为红色。经过岁月的洗礼,这些红色已没有最初的鲜艳,但却更有蕴味、更显悠长。

以前在家时,总觉得生活在他乡。到了他乡,才知,故乡才是心底最深的眷恋。无论身在何处,总有一个地方让你牵肠挂肚。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很容易,可能因为一个人,可能因为一座湖,可能因为一道菜。然而与太原相爱不容易,与其相处更难。我用了4年的时间和她打磨,其间无数次地想逃离,直到真正离开的时候才惊觉不舍,还有许多风景没看,还有许多故事没听,还有许多人没来得及道别。

对一座城市的想念在岁月的流逝中慢慢积累。分别10年了,就想着再回去看看。

10年前,离开太原时,带走的除了记忆和岁月,还得了鼻炎。印象中,那里的空气实在太糟,天空总是灰蒙蒙的,出去一趟“尘满面、鬓如霜”。想着要回到太原,就有点儿担忧鼻炎会发作。

重新回到太原,鼻炎一次都没有发作过,真是令我惊喜。在车上和司机聊天,近几年山西大力整治环境,除了几座国有大型煤矿,以前遍地开花的小煤窑早被关停。虽然还有许多后续问题待解,但成效也显而易见。

想念太原,也想念那些老地方。起凤街、长风街、柳巷、帽儿巷、一人巷、五魁巷、地藏庵、后铁匠巷、东校慰营、南校尉营……听起来就有许多故事,让人想一探究竟。地名是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喜欢太原的地名,有着光阴的味道。

故地重游,时间并不很充分,只捡了几个常去的地方去看看。第一站当仁不让的是晋祠。

学生时代,出门就是走路加公交,对太原出租车的印象并不深刻。重回太原,有了滴滴,就更不想打车了。从南内环街打滴滴到晋祠,四五十公里的路,车费就是60元钱左右。

关键是一出市区,进入刚修好没多久的快速通道后。双向八车道的路面宽敞,两旁绿树成荫,中间的绿化隔离带令人赏心悦目,两边并没有多少建筑,视野开阔。路旁的树有人定期修剪,虽然看起来比较整齐,却少了些自由生长的蓬勃味道。

晋祠作为太原的门面和招牌,长期占据太原必游景点榜首。清晰地记得当时晋祠导游词的开篇:“晋祠,又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在如今可以找到的最早的关于晋祠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以此粗推晋祠最少也有1500年的历史了。

在晋祠的历史中有着许多名人的身影,对其影响最大的却是李渊、李世民。

公元617年夏天,在隋朝江山的风雨飘摇之中,太原留守李渊正在加紧起兵的最后准备。与此同时,隋炀帝安插在太原的两个亲信,李渊的副手王威和高君雅也做出了李渊将反的判断,设计以太原天旱,需到晋祠祈雨为名,准备借机诱捕李渊。但他们的计划被李渊心腹,晋阳乡长刘世龙察觉,于是,李渊擒杀二人于晋阳宫。

李渊最终还是来到了晋祠,但他不是来求雨的,而是为起兵祈祷。在他看来,自己起兵无异于当年武王伐纣,而唐叔虞正是武王之子,求他来保佑自然是寓义深刻。

公元617年7月,李渊在晋阳誓师起兵,仅仅126天之后便攻占了长安。第二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开创了大唐帝国三百年的基业。

李世民跟随父亲在晋阳居住多年,时人称之为太原公子,他也一直把太原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是“王业所基,国之根本。”

贞观十九年十二月,唐太宗在东征高丽的归途中来到了太原。第二年正月二十六,唐太宗驾幸晋祠,留下了晋祠最为珍贵的文物,树立于贞观宝翰亭内的现存最早的一块行书碑——《晋祠之铭并序》。

晋祠中古树参天,静怡优雅,苍老的建筑平静地端坐在树林之中,相看无言。千年晋祠故事多,宝物也多,难以一一述说。

太原人多有汾河情结,这条河赋予了人们太多的情感和想象。“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橹声清,沙际纷纷雁行起。遥忆横流游幸秋,当时意气谁能俦。楼船箫鼓今何在?红蓼年年下白鸥。”明代诗人张颐所作的《汾河晚渡》,将太原古城的绝美风景流传了下来。

再游汾河,不想找不同,只想找相同。一棵树、一座亭、一盏灯……当一样东西与记忆中的模样重叠,总能带给我一阵窃喜。

汾河公园的夜色仍然很美,其心境却大不相同,即使站在汾河边看星看月看远山如墨,也是一片平静。只觉华灯初照,盛世风流。

其实,何必执着于过去。即使一切都没有改变,看景的心情不一样,看的景自然大不同。

太原是宽容的,就像那穿城而过的一湾汾水,千百年来,承载了多少的纷扰喧嚣,离愁别恨。

何其有幸,看见了太原的变化,也看见了太原的成长。

猜你喜欢

晋祠李渊汾河
陪汾河走一走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只买500匹马
只买500匹马
收割啦!晋祠大米再获丰收
汾河水韵
晋祠周柏
李渊起义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晋祠亭台楼榭楹联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