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指标体系研究:高等教育结构

2017-09-07周元武文义海

关键词:层次结构湖北省比例

周元武,文义海,邓 毅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指标体系研究:高等教育结构

周元武,文义海,邓 毅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指标体系包括: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特色、高等教育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能力等子体系。本文是对“高等教育结构”子体系的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所作的分析与研究,并对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高教强省;结构;指标体系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高等教育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类型。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高等教育微观结构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一、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结构优化是高等教育强省的重要特征。高教强省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高等教育的规模大,高等教育的结构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高,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强,高等教育办学有特色,高等教育的办学条件保障有力。高等教育结构优,就是要求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形成比较合理的比例结构,互相协调,共同发展。同时,更是要求高等教育的办学结构能够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建设高等教育强省,仅仅只有高等教育的规模大,而没有高等教育的结构优是不行的。只有不断优化的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不断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才是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国家规划纲要进一步要求: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持,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新增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鼓励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率先发展,加大东部地区高校对西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力度。

《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则进一步要求,完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着力办好现有高校,从严审批新设高校。稳步扩大本科生教育,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实行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信息监测预警机制。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和我省传统支柱产业技术改造相关专业,压缩社会需求相对饱和的专业。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分类服务、分类评估,引导高等学校彰显办学特色,克服同质化倾向。

二、建设高等教育强省——高等教育结构指标体系构建

(一)构建高等教育结构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构建高等教育强省—高等教育结构指标体系,应遵循宏观重要性和权威可获性等基本原则。

1.宏观重要原则。宏观重要性原则,是指该项指标是对一个地区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的评价,因此,所选用的体系指标应是本地区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的指标,而不是一个学校的微观结构指标。同时,该项指标又是宏观方面最为重要而又最具代表性的评价指标,而不是反映一般性状况的数据指标。

2.权威可获性原则。权威性是指各指标的数据应来源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政府统计部门等机构发布的权威数据,而不能是一般社会组织和民间机构所发表的非官方数据。可获性是指所选用的体系指标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各项指标的基础数据是可以从权威部门所发布的数据中正常获取的。

(二)高等教育结构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将建设高等教育强省—高等教育结构评价指标构建为3个二级指标(见表1)。

(三)高等教育结构指标的内涵

1.高等教育科类结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是指按学科分类的各学科在校生数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本评价体系则是以某一省份当年的在学研究生和在校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学生数作为评价依据,未包含成人本科、高职(专科)的在校生数。

表1:建设高等教育强省评价指标体系——高等教育结构

按照教育部发布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我国本科教育的学科门类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12个学科门类;专科学专业506种。在教育事业统计中,研究生学科分类与普通本科相同,在我们的汇总分析中不需再作技术调整。但在教育事业统计中,普通专科学生是按法律大类、公安大类、文化教育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交通运输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土建大类、水利大类、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轻纺食品大类、农林牧渔大类、医药卫生大类、财经大类、旅游大类、公共事业大类与艺术设计传媒大类等19个学科大类,为便于汇总分析,我们将普通专科的19个大类的学生按性质相近的原则,划分到本科学科分类中统计分析。

本课题对高等教育科类结构评价的基本思路是,以当年全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实际比例为标杆,分析各省份科类结构比例与全国比例的偏离程度,偏离绝对值越小,则评价得分越高。需要强调的是,受经济结构(区域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影响和制约,对某一地区科类结构的评价,还应考虑当地经济结构发展和变化的因素,本课题的评价方法只是综合的评价方法之一。

2.高等教育层次结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主要由专科、本科、研究生三类的在校生数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本评价体系则是以某一省份当年的在学研究生和在校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学生数作为评价依据,未包含成人本科、高职(专科)的在校生数。本课题对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评价的基本思路与科类结构相同,采用比较偏离程度的办法进行评分。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各层次人才需求的比例来培养各种不同层次的人才,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协调发展。因此,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合理与否的重要判断标准就是看其与经济结构对人才需求的比例是否相符。在做出上述判断时,需要考虑几个因素:一是世界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普遍规律是构成以专科为底、本科为腰、研究生为项的金字塔形的结构。这种结构是符合现代经济结构要求的;二是各个层次之间存在着充分的流动性,确保人才能够按其特长发展;三是技术竞争越来越成为国家间、区域间竞争力的关键,而研究型人才对于创新不可或缺,这部分人才培养有加重的趋势。

3.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文献综述表明,对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的理解有多种维度。从培养规格上可以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从教育对象上可以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从学习方式上可以分为全日制、部分时间制、业余制,从教育实施方式上可以分为面授、电化教学、函授,从资金投入方式上又可以分为公办、民办和中外合作等。更为复杂的是,以上形式划分中相互之间又存在着交叉和融合。

高等教育形式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打破单一的、程式化的人才培养方式,丰富高等教育组织形式,使高等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因此,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合理与否的重要判断标准就是是否存在多样化的、能满足多样化的人才需求的高等教育形式。

在符合以上需要的基础上,应选择几个对高等教育形式有重大影响的分类方式来进行分析。我们认为,能够反映这种重大影响的办学形式结构指标为:

(1)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本科教育;

(2)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

(3)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

选择的主要理由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湖北教育事业中长期规划(2011-2020)中提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现代产业展以及解决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的需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也是中长期规划提出的目标;高等学校发展继续教育,是包括各类学校、科研机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资源在内的继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不能脱离国家和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的分类标准来表述,否则将使本课题所构筑的指标体系脱离规划而成为无本之本。

本课题对高等教育形式结构评价的基本思路与科类结构相同,采用比较偏离程度的办法进行评分。所不同的是,在测算地方形式结构偏离度时,当地方某项结构比例高于全国比例时,作为正向偏离,不予扣分。即:地方偏离度为零或正数的,其评分偏离度为零;地方偏离度为负数的,用其绝对值作为评分偏离度。

三、高等教育结构指标的数据采集及评价

(一)数据采集方法

高等教育结构指标的数据采集方法是,全国及各省市高等教育结构的有关数据来源于各年度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及其各省份的教育统计年鉴。

(二)高等教育结构指标评价

1.“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指标评价。

第一步:统计并分析全国分科类学生数及结构比例(见表2)。

表2:2013年全国在校学生数(单位;人)

第二步:统计并分析被评价省市(如湖北省)分科类学生数及其结构比例(见表3)。

表3:2013年湖北省在校学生数(单位;人)

第三步:分析被评价省市(如湖北省)分科类学生结构比例与全国结构比例的偏离度(见表4)。其地方与全国结构比例偏离度的计算公式为:

某一科类指标的偏离度=〡地方本指标的比例-全国本指标比例〡(绝对值)/全国本指标比例

科类指标的合计偏离度=各科类指标偏离度之和/12

表4:被评省市科类结构比例与全国结构比例的偏离度(单位:人)

第四步:根据被评价省市与全国比例的偏离度和指标权重进行指标评分。其评分公式为:

科类结构指标评分=指标评价权重*(1-地方与全国比例的偏离度)

2.“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指标评价。

第一步:统计并分析全国及被评价省市(如湖北省)分层次学生数及其结构比例与偏离度(见表5)。其地方与全国结构比例偏离度的计算公式为:

某一层次指标的偏离度=〡地方本指标的比例-全国本指标比例〡/全国本指标比例

层次指标的合计偏离度=各层次指标偏离度之和/3

表5:2013年被评省市层次结构比例与全国结构比例的偏离度(单位:人)

第二步:根据被评价省市与全国比例的偏离度和指标权重进行指标评分。其评分公式为:

层次结构指标评分=指标评价权重*(1-地方与全国比例的偏离度)

3.“高等教育形式结构”指标评价。

第一步:统计并分析全国及被评价省市(如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本科教育的学生数及其结构比例与偏离度(见表6)。其地方与全国结构比例偏离度的计算公式为:

地方结构偏离度=(地方高职高专生的比例-全国本指标比例)/全国本指标比例

表6:2013年被评省市“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本科教育”比例与全国结比例的偏离度(单位:人)

第二步:统计并分析全国及被评价省市(如湖北省)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的学生数及其结构比例与偏离度(见表7)。其地方与全国结构比例偏离度的计算公式为:

地方结构偏离度=(地方高职高专生的比例-全国本指标比例)/全国本指标比例

表7:2013年被评省市“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比例与全国结比例的偏离度(单位:人)

第三步:统计并分析全国及被评价省市(如湖北省)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数及其结构比例与偏离度(见表8)。其地方与全国结构比例偏离度的计算公式为:

地方结构偏离度=(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比例-全国本指标比例)/全国本指标比例

表8:2013年被评省市“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比例与全国结比例的偏离度(单位:人)

第四步:分析被评价省市 (如湖北省)“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的综合偏离度与评分。其基本方法是:

首先,根据地方结构偏离度测算评分偏离度,即:地方偏离度为零或正数的,其评分偏离度为零;地方偏离度为负数的,用其绝对值作为评分偏离度,合计偏离度为三项评分偏离度的的算术平均数。对湖北省本项指标的评分偏离度的分析见表9。

其次,根据被评价省市与全国比例的偏离度和指标权重进行指标评分。其评分公式为:

形式结构指标评分=指标评价权重*(1-地方与全国比例的偏离度)

4.“高等教育结构”指标综合评价。

将“高等教育结构”的3项二级指标的评分相加,即为该项一级指标的综合评分。对湖北省2013年“高等教育结构”指标综合评价评分见表10。

表9:2013年湖北省“高等教育形式结构”评分偏离度

表10:湖北省2013年“高等教育结构”指标综合评分

(三)2013年全国高等教育结构指标评价

依据上述方法,对2013年我国各省(市、区)高等教育结构评分如下(见表11)。

表11:2013年全国高等教育结构综合分析评分

四、湖北省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得益于国家在湖北高教育教育学校的布局优势和一部分原国家部委学校下放到地方办,湖北高等教育的结构在当前时期与全国水平相比,处于较好的态势:一是在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上,湖北高等教育12类学科齐全。2013年,湖北与全国科类结构比例的偏离度仅为18.17%;二是在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上,湖北高等教育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在校学生结构合理。2013年,湖北与全国的结构比例偏离度只有的3.20%;三是在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上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其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势态好。2013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本专科学生总数的比例为39.45%,而湖北为39.67%,高出全国0.67个百分点。其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势态好。2013年,全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在校生占公民办教育学生数的比例为25.38%,湖北的比例为29.04%,高出全国3.66个百分点。其三,成人教育发展势态好。2013年,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在校学生比例占普通和成人在校生的比例为25.38%,湖北为29.04%,高出全国3.66个百分点。

但是,与当前湖北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分析,湖北高等教育的结构也还存在一些需要长期关注并不断加以调整的问题,我们的基本对策是:

一是进一步优化学科内部各专业的结构比例。从科类结构来看,湖北省科类齐全,结构也比较合理,但是,按照《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要求,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调整要“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和我省传统支柱产业技术改造相关专业,压缩社会需求相对饱和的专业”。在科类结构内部,各专业的调整,使其进一步满足我省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是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比重。从层次结构来看,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结构基本合理,但专业学位研究生比重与现实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同时,与经济结构转型目标相适应,为增加科技创新能力,硕士生和博士生比重在现有基础上应适当提高。

三是进一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按《湖北省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要求,到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分别要达到68万和95万(即高等职业教育占比41.7%),到2020年则分别要达到73万和88万(即高等职业教育占比45.3%),无论是从绝对数量和相对数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比重还应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从政策引导和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方面,进一步明确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

四是进一步大力发展高等民办教育。《湖北省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提出“民办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韩国高等教育阶段私立学校在校生数的占比例约为65%(2003年),日本为70以上(2003年);世界范围内各国的情况差异较大,但平均比例不低于30%。2015至2020年期间,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比重应达到40%左右,以此为标准,我省民办高等教育未来仍需要得到大力推进。我们同时建议,应在贫困学生资助、办学经费补助方面,公共财政对民办高等教育给予适当倾斜。

湖北省教育厅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指标体系研究”(2013zd020)

猜你喜欢

层次结构湖北省比例
人体比例知多少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子设备结构方案评价研究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基于部件替换的三维模型生成方法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基于计算机防火墙防护技术探究分析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